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摘要:中国梦是法治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所在,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育其法律精神,增强法治教育实效性是当前高校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在对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解决的对策做出探索。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35-02
中国梦是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大学生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所在。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树立其法治理念,培育其法律精神,是当前高校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关注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对于有效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中国梦首先是法治梦,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必须由法治来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大学生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体力量,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会增强他们投身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勇气。
2.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是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的社会。大学生是我国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知识能力如何、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未来的社会和谐与否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开展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导他们树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正确的法治理念,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有知识、懂管理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兼备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大学阶段的大学生不仅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接受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从而成为一个遵法守法、心智健全、品格完美的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大学生法治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法治教育”附属于“德育教育”的地位没有改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投入少、课程少、课时少、内容少、方法少,走过场、走形式,轻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削弱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2.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体制不完备。(1)法治教育的制度不完善。许多高校在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很多高校没有建立独立并正常运转的高校法治教育领导机构和相应的组织体系,既没有专业高效的人力支撑和组织保证,又没有稳定适度的财政投入、设施配置和物质保障。”[1]缺乏协调运转的长效机制,缺乏稳定性、持续性。(2)法治教育的体系不健全。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第一,教材体系:非法学院校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该课程教材体系中法律知识的内容只占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内容简洁造成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深入和展开,法制教育的效果则大打折扣[2];第二,教学体系:大多数教师实行“满堂灌”教学,灌输式地传授教材知识,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缺少师生间的沟通互动,不利于法治精神的培养、法治理念的塑造和法治文化的熏陶[3];第三,考评体系: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法治教育,缺少一套比较成熟和合理的考评体系,来及时检验和反馈法治教育的成果[4]。(3)法治教育的投入不充足。“目前我国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投入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素质培养的需求的”。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二是在法治教育实践方面的投入不足。
3.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不合理。“在多数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中主要以政治、哲学教师教授法治教育课程,很少有专业专职的法律人才细致化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这些非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司法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
三、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针对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建议,高校应当深刻认识并正确对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发挥法治教育在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1.提高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因此,高校及其管理部门,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会议精神,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把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当中,保证教学时数、教学经费和教学人员的足额到位。
2.完善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1)加强法治教育的制度建设。高校通过制定有效的制度把法治教育的组织领导、方法手段、人才引进、师资培训、资金投入、授课时数、实践教学、考核机制、责任机制等方面以固定的模式确定下来,才能使法治教育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2)加强法治教育的体系建设。第一,重构教材体系。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应从德育教育主导的课程体系下独立出来,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审定教材,重构教材体系。首先,法治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具专业性;其次,高校大学生法治教材编写应有针对性。第二,改革教学体系。一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由传统的单一灌输向师生互动方式转变,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二是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三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慕课、私播课等手段,充分利用文字、声像、视频等的特性,更直观、直接地传授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第三,健全考评体系。不仅注重考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评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笔试、口试、参加法治实践教育活动等形式,综合衡定学生成绩。(3)加强法治教育的经费保障。足够的经费投入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教师的进修、培训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二是加大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用于添购和改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网络系统等。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用于法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法治文化建设等。
3.加强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实际,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加强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一是打造专职教师队伍。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提升业务水平。二是组建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些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长期工作的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士兼任法治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总之,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坚定正确的法律信仰,嚴格依法办事,成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法治教育,不断探索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合格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全喜.加强和改进高校法治教育工作[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58.
[2]陈文坤.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2,(5):226.
[3]曹红卫,陈士福,董卫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87.
[4]王勇,李赟赟.浅谈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11.
摘要:中国梦是法治梦,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所在,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培育其法律精神,增强法治教育实效性是当前高校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在对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解决的对策做出探索。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035-02
中国梦是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大学生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力量所在。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树立其法治理念,培育其法律精神,是当前高校一项重要的任务。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关注大学生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对于有效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中国梦首先是法治梦,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国家的强盛必须由法治来保障。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大学生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体力量,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会增强他们投身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和勇气。
2.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是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的社会。大学生是我国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知识能力如何、法律素质的高低,对于未来的社会和谐与否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开展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教导他们树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等正确的法治理念,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有知识、懂管理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兼备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大学阶段的大学生不仅要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更要接受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从而成为一个遵法守法、心智健全、品格完美的大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二、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大学生法治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法治教育”附属于“德育教育”的地位没有改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投入少、课程少、课时少、内容少、方法少,走过场、走形式,轻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削弱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2.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体制不完备。(1)法治教育的制度不完善。许多高校在大学生法治教育方面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很多高校没有建立独立并正常运转的高校法治教育领导机构和相应的组织体系,既没有专业高效的人力支撑和组织保证,又没有稳定适度的财政投入、设施配置和物质保障。”[1]缺乏协调运转的长效机制,缺乏稳定性、持续性。(2)法治教育的体系不健全。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第一,教材体系:非法学院校主要是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该课程教材体系中法律知识的内容只占总篇幅的三分之一,内容简洁造成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深入和展开,法制教育的效果则大打折扣[2];第二,教学体系:大多数教师实行“满堂灌”教学,灌输式地传授教材知识,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缺少师生间的沟通互动,不利于法治精神的培养、法治理念的塑造和法治文化的熏陶[3];第三,考评体系:目前国内各高校的法治教育,缺少一套比较成熟和合理的考评体系,来及时检验和反馈法治教育的成果[4]。(3)法治教育的投入不充足。“目前我国国内高校对于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投入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素质培养的需求的”。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投入不足;二是在法治教育实践方面的投入不足。
3.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队伍不合理。“在多数情况下,我国高校的学生培养模式中主要以政治、哲学教师教授法治教育课程,很少有专业专职的法律人才细致化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素质培养”,这些非法学专业出身的教师理论基础较为薄弱,司法实践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
三、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针对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笔者建议,高校应当深刻认识并正确对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发挥法治教育在学生基本素质培养中的功能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1.提高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因此,高校及其管理部门,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会议精神,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把对大学生法治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当中,保证教学时数、教学经费和教学人员的足额到位。
2.完善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1)加强法治教育的制度建设。高校通过制定有效的制度把法治教育的组织领导、方法手段、人才引进、师资培训、资金投入、授课时数、实践教学、考核机制、责任机制等方面以固定的模式确定下来,才能使法治教育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2)加强法治教育的体系建设。第一,重构教材体系。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应从德育教育主导的课程体系下独立出来,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审定教材,重构教材体系。首先,法治教育教材的编写应具专业性;其次,高校大学生法治教材编写应有针对性。第二,改革教学体系。一是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由传统的单一灌输向师生互动方式转变,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互动。二是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辩论式、模拟法庭等教学方法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三是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慕课、私播课等手段,充分利用文字、声像、视频等的特性,更直观、直接地传授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教育的教学效果。第三,健全考评体系。不仅注重考评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更要注重考评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笔试、口试、参加法治实践教育活动等形式,综合衡定学生成绩。(3)加强法治教育的经费保障。足够的经费投入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根本保障。一是加大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教师的进修、培训和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二是加大硬件设施的经费投入。用于添购和改善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网络系统等。三是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用于法治教育实践教学基地、法治文化建设等。
3.加强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高校应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实际,通过专、兼、聘等形式,加强法治教育的队伍建设。一是打造专职教师队伍。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提升业务水平。二是组建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一些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长期工作的高素质的法律专业人士兼任法治课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总之,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坚定正确的法律信仰,嚴格依法办事,成为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法治教育,不断探索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合格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全喜.加强和改进高校法治教育工作[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58.
[2]陈文坤.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模式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2,(5):226.
[3]曹红卫,陈士福,董卫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87.
[4]王勇,李赟赟.浅谈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