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h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2-01
  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化学基础知识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概括性认识,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化学的基本观念,学习从化学的角度认识世界,用化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但是观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反思,并逐渐积累、转化、提升的过程。加强基本观念教学,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不致停留在感性阶段,而对更为根本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
  1 讲清概念的基本含义、蕴含的基本观点。每一个知识点都蕴含着观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发,可以挖掘每个知识点里面蕴含的一些观念、方法,定好目标,恰当的定位,设计有效的问题和活动来实现我们这个知识和观念双层达到的这个目标。例如讲解溶液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溶液。当然学生举出溶液很多,如盐水、糖水,在化学实验课中见到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这必然比老师一一列举出效果要好得多。让学生配制、观察氯化钠溶液并说出溶液的外形特征和观察结果,老师归纳总结得出“溶液是澄清、透明、均一的”,必然胜于老师直接讲出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凡是澄清、透明、均一的液体一定是溶液吗?” 认识到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也必然胜于老师的讲解和强调。
  2 要弄清该概念的教育价值。化学基本观念是提高每一位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学生学习微粒知识时,要求学生达成什么样的物质微观构成认识呢?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还要让学生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去解答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 讲清概念的来龙去脉,有时把科学家发现、探究的过程讲给学生,让学生体会科学家用什么的观点和方法发现的,经过了怎样的努力,取得怎样的重大发现,怎样推动了科学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社会的进步,可以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奇妙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和行动。例如学习空气的成分时,可先让学生了解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体会其实验原理及拉瓦锡在实验中所表现的科学态度,认识拉瓦锡的结论中的不足,告诫学生不迷信权威, 树立“学无止境”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 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各类实验,了解形成概念的过程。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活动(如:研究性学习、实验探究、家庭小实验等)不仅可了解形成概念的原始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推理、判断、总结等能力,而且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例如讲解《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时教师演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到什么现象?然后提出疑问: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学生对无现象产生的实验,往往认为两者不反应,如何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学生因为上节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的用法,所以讨论结果多种多样:有的用紫色石蕊试液、有的用PH试纸、有的用无色酚酞试液等等。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确定实验方案,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教师此时应启发学生:溶液中的OH-哪去了?是不是与加入盐酸中的Η+发生了反应?Η+和OH-反应生成了什么?这样让学生学会运用微粒的观念认识宏观物质及其变化。
  5 用现实世界的新材料、医学药品等高科技新发现,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讲解《化学与材料研制》时,可以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信息,展示上海世博会的各国场馆建筑照片和建筑材料,日本馆在世界上首次采用“发电膜”技术,外墙表面应用了一种高透明的发电膜,在发电同时也能最大程度透光。同时,日本馆还是一个会“呼吸”的建筑,在展馆弧形表面上有三个凹进去的“鼻孔”和三个向外凸伸的“触角”,被称为“循环呼吸柱”,能够吸收阳光、存储雨水、吸取自然空气。炎炎夏日,还会以喷雾降温、制造清凉舒适的室内环境,这项技术也是全世界范围内首次尝试。这些高科技的引进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同时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扩展,走向了世界。
  总之,化学基本观念,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也不是化学知识的简单组合,根据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不要急于强加给学生什么观念,而是在不断的循环学习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深刻理解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核心概念,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形成正确的化学基本观念,并通过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头脑中知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水平,逐步形成对化学的总括性的认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9-02  作者简介: 金明姬, 女, 1963年生, 吉林省汪清县人 , 小教高级职称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识字教学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汉字的特点,引起发现,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发学生的识字潜能,形成能力,掌握汉字的组成规律,使学生正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1-02  我是一名30余年教龄的乡村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工作。首先,感谢领导同志们给了我这样一次机会,有幸坐在这里同大家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回顾30年来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嘀,感觉并没有什么“经验”之谈,只是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严格而灵活的教学方法。其实,教学工作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7-01  【摘要】在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电工课教学中,学生要掌握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规定的理论知识,同时更要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安全,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自主探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顺应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电工操作技能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5-01  如今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已经成为幼儿智育的基本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比较突出地存在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幼儿思维能力发展的倾向。有效的师幼互动是在平等、宽松、自由的氛围中相互沟通交流,并创设情境,不失时机地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引起幼儿思维的层层拓展,提高幼儿多向思维的独立性、新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4-02  在数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一般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阶段。感知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理解是认识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是暂时联系的加强,应用则是学习的继续和深入。数学教师应了解和利用学生认识过程的特点,进而优化数学教学。  1 观察是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源泉  数学学习总是从观察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6-02  作者简介:孟学英老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省平原师范学校,并先后在山东省教育学院和山东师范大学进修专科和本科。在历届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优秀辅导员一等奖;2005年在全市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中获一等奖;2009年在全市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同年在全市电化优质课评选中获二等奖;并获全县先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4-02  新课程要求下担任初中物理教学决不能只当“教书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吸取经验,取长补短,与时共进。如果物理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教学中的研究成果,又对自己的教学不做认真反思,则教学过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达到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2-01  小学品德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让学生具有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下一代适应社会的知识、能力基础,培养自律、自信、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是品德课的使命。因此,要上好品德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人把小学品德课视为“豆芽科”,对小学品德课教学不够重视,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63-01  1 立足课内,彰显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义务教育课程,课堂教学仍应是它具体实施的主要途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品德学科教学要体现生活化,首先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生活化。具体为:1.1 立足课堂,再现生活情景。浙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是一套特点突出、特色鲜明,具有广泛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11)02-0056-02  【摘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设置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探求知识动力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问题意识;问题教学;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