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好:
人之大患在于好为人师。唐骏学历门应了这句古训,也应了他先前说的“人一出名,最怕被人给盯上”。从余秋雨到唐骏,近年来我们目睹了一个个大师的倒掉。
唐骏现象提出了三个问题:谁的成功可以复制?谁配当青年导师?以及他们应该教导些什么?
谁的成功可以复制?
他们是压力最大的一代,也是最没方向感的一代。他们不想工作,他们拒绝加班,他们喜欢宠物甚于小孩。而现实是,他们又要工作又要加班,有时还要生孩子。年纪轻轻背上房贷,年纪轻轻没了理想。曾经的“飘一代”沦为宅男宅女。这是可悲的!
表面上看新生代们要比前辈快乐得多,但那是虚假繁荣。无论“80后”“90后”。他们在随心所欲的表象下,是某种严重的不安全感。他们被斥为最无责任感、历史感的一代,他们是历史上包袱最沉重的一代。打天下。改革开放30年。导致社会复又堕回到先赋社会。找1=作就是比爹。
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因为成功的社会背景变了,况且我和你也不是一类人。 新生代面临的大问题。不是哪个青年导师能回答得了的。这是时代的症结,不是新生代的问题。
谁配当青年导师?俱往矣,青年导师们!
做青年导师的前提,是言行合一。孔子门徒三千,足可敌国,却安于游走布道。他的青年导师范儿,为万世表率。中国还有王守仁的门徒、鲁迅的门徒,各有各范儿。
再后来,即上世纪80年代曾出现过一拨德育导师,李燕杰、曲啸、彭清一曾在改革开放前沿蛇口与当地青年辩论过一场,并引发了所谓“蛇口风波”。德育导师将“淘金者”与“创业者”对立,认为淘金者“为了个人利益,特区不欢迎”,引发青年反感乃至当场反驳。再后来,在王朔小说中,在电影《顽主》里德育导师被彻底解构了。时代变了,年轻人只接受《编辑部里的故事》中“知心大姐”那样的朋友。
学生们会说:“老师,您说得豪气干云,让我们热血沸腾,但一走进社会全不是那个意思。”一进社会就是另一套规则,一种无能为力感迎面而来,导师们的话总被雨打风吹去。
严格地说,失去人格力量的人不堪为人师。过往的青年导师,无不以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为大旗。今天的青年导师没有范儿,他们只会兜售《成功学》及显摆殷实的银子——这便是他们的导师资本了。值此三千年未遇之变局下,青年导师又能向新生代灌输什么?
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成功人生可以复制,要改变命运只有自己摸索。马克·扎克伯格没有复制
比尔·盖茨,没以谁为榜样,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校园生活搬到网上。中国青年当羡慕扎克伯格,这位Facebook的创始人,凭简单的理想就成功了。而钱,是顺带的结果。
“后喻社会”中儿子尚能教老子新技术新玩法,老子辈又能教儿子辈什么?潜规则、厚黑学吗?若把这个世界搞得这么糟,环境污染、社会不公、腐败盛行,有何脸面教导下一代、做其导师?
这样的导师不要也罢。新生代只需要同龄人的共鸣与相互学习。韩寒说:方圆几公里都找不到一个励志故事。你只有快快让路,为年轻人腾地方。
谢谢!
(肖锋,新周刊主笔)
编辑 张金余
人之大患在于好为人师。唐骏学历门应了这句古训,也应了他先前说的“人一出名,最怕被人给盯上”。从余秋雨到唐骏,近年来我们目睹了一个个大师的倒掉。
唐骏现象提出了三个问题:谁的成功可以复制?谁配当青年导师?以及他们应该教导些什么?
谁的成功可以复制?
他们是压力最大的一代,也是最没方向感的一代。他们不想工作,他们拒绝加班,他们喜欢宠物甚于小孩。而现实是,他们又要工作又要加班,有时还要生孩子。年纪轻轻背上房贷,年纪轻轻没了理想。曾经的“飘一代”沦为宅男宅女。这是可悲的!
表面上看新生代们要比前辈快乐得多,但那是虚假繁荣。无论“80后”“90后”。他们在随心所欲的表象下,是某种严重的不安全感。他们被斥为最无责任感、历史感的一代,他们是历史上包袱最沉重的一代。打天下。改革开放30年。导致社会复又堕回到先赋社会。找1=作就是比爹。
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因为成功的社会背景变了,况且我和你也不是一类人。 新生代面临的大问题。不是哪个青年导师能回答得了的。这是时代的症结,不是新生代的问题。
谁配当青年导师?俱往矣,青年导师们!
做青年导师的前提,是言行合一。孔子门徒三千,足可敌国,却安于游走布道。他的青年导师范儿,为万世表率。中国还有王守仁的门徒、鲁迅的门徒,各有各范儿。
再后来,即上世纪80年代曾出现过一拨德育导师,李燕杰、曲啸、彭清一曾在改革开放前沿蛇口与当地青年辩论过一场,并引发了所谓“蛇口风波”。德育导师将“淘金者”与“创业者”对立,认为淘金者“为了个人利益,特区不欢迎”,引发青年反感乃至当场反驳。再后来,在王朔小说中,在电影《顽主》里德育导师被彻底解构了。时代变了,年轻人只接受《编辑部里的故事》中“知心大姐”那样的朋友。
学生们会说:“老师,您说得豪气干云,让我们热血沸腾,但一走进社会全不是那个意思。”一进社会就是另一套规则,一种无能为力感迎面而来,导师们的话总被雨打风吹去。
严格地说,失去人格力量的人不堪为人师。过往的青年导师,无不以令人钦佩的人格魅力为大旗。今天的青年导师没有范儿,他们只会兜售《成功学》及显摆殷实的银子——这便是他们的导师资本了。值此三千年未遇之变局下,青年导师又能向新生代灌输什么?
其实,从来就没有什么成功人生可以复制,要改变命运只有自己摸索。马克·扎克伯格没有复制
比尔·盖茨,没以谁为榜样,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校园生活搬到网上。中国青年当羡慕扎克伯格,这位Facebook的创始人,凭简单的理想就成功了。而钱,是顺带的结果。
“后喻社会”中儿子尚能教老子新技术新玩法,老子辈又能教儿子辈什么?潜规则、厚黑学吗?若把这个世界搞得这么糟,环境污染、社会不公、腐败盛行,有何脸面教导下一代、做其导师?
这样的导师不要也罢。新生代只需要同龄人的共鸣与相互学习。韩寒说:方圆几公里都找不到一个励志故事。你只有快快让路,为年轻人腾地方。
谢谢!
(肖锋,新周刊主笔)
编辑 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