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作春泥更护花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晏春、邢晏芝是享誉评弹界的兄妹档,他们的代表作有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贩马记》及“密室相会”“杜十娘”“林黛玉”等唱段开篇,经金庸先生首肯改编并录播的苏州弹词《雪山飞狐》。主要著作成果有:整理出版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邢晏春、邢晏芝演出本)、《三笑·徐云志演出本》及《邢晏芝唱腔集》、《邢晏春苏州话语言词典》等。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传承更有一番趣事:一般艺人说唱的作品,或家学渊源,或师父传授,总是尊长传下来的,而邢氏兄妹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却是以书易书换来的。他们的父亲邢瑞庭是徐云志老先生的弟子,擅说《三笑》,以[什锦调]享誉书坛。当时相关领导要求演员说唱发生在浙江的故事,邢瑞庭就想到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恰巧徐云志的徒孙朱一鸣也想要《三笑》的唱本,两人一拍即合,订下了四个月的换书合同,彼此学习。由此可见,邢氏兄妹对评弹传承的重视是有源头的。
  邢氏兄妹为传承弘扬苏州评弹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双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话·弹词)代表性传承人。最近他们在苏州吴江成立了邢晏春、邢晏芝评弹传承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上嘉宾云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先生不但应邀书写了工作室名,还专程来到现场祝贺。邢晏春老师特地写了首开篇,在工作室的落成仪式上亲自开读,表达他们兄妹的肺腑之言。开篇尤以结尾一段,最为打动人心:
  出人出书走正路,
  勤学习,弃浮文,
  研究精,交流频,
  继经典,求创新,
  传薪火,励后人,
  文艺方针作灵魂。
  虽无霸王扛鼎力,
  犹有精卫填海心。
  耿耿此心永不易,
  迈步从头新里程,
  千山万水作长行。
  一、上台游戏的小双档
  邢晏芝第一次上书台,只有十四五岁,而她的三哥邢晏春也才二十岁,在老听客的眼里,还是稚气十足。据邢晏芝回忆,当时她是拉着哥哥长衫的后摆玩着游戏走上台,丝毫不觉得紧张,这可能是跟着父母亲从小跑码头练出来的。演到中间休息处即“落回”的片刻,他们也不回后台,居然还有观众递上来一包南瓜子,让小兄妹尝尝。当时情景,兄妹俩现在想来仍是颇感有趣。邢晏春初次登台,求好心切,生怕紧张唱错,就写了小抄夹在手帕里? 行话说“摊铺盖”? 想趁着擦汗偷瞄几眼。可当时正是大热天,场方将一只摇头电扇放在书台后方,可怜小抄还没起到作用,就被吹落到观众席上。好奇的观众拾起,也不说破,只说“还给你吧,你还要派用场呢”,窘得晏春发誓:“以后登台,再热,也不开电扇了!”当然他俩在台下多用功,台上忘词的情景没出现过。甚至有一次,邢晏春抱病登台,在台上冷汗迭出仍旧照常演出,效果丝亳未打折扣,一时被观众传为美谈。
  二、写检查练出了好笔头
  “文化大革命”时,邢氏兄妹因为业务出色,被打成了反动学术小权威,双双被关进牛棚,前途堪忧。但他俩仍然没有放弃。上台演唱没有份了,就自己偷偷地哼唱练习,他们不知道何时会拨云见日,但评弹已刻骨铭心,难舍难了。有次邢晏芝见四下没人,正唱着《思凡》。当唱完最后一句“令人儿怎不怨爹妈”时,工宣队的女干部应声而入,本以为接下来就是“狂风暴雨”,可女干部居然表扬了她,让邢晏芝悬着的心放下了。原来隔墙的女干部把“令人儿”听成了“林陈”,当时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正被全国批判,这样一来,阴差阳错,躲过了一劫。
  邢晏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他血气方刚,脾气耿直,经常不买工宣队的帐,成为写检查的专业户,而且要求每次要有新创意、从新角度进行自我反省。这样逼得他每次“创作”时绞尽脑汁,终于当他“著作等身”时,巳成熟练达,为将来的编书、写唱词乃至编著出版《邢晏春苏州话语言词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晏芝调与“三翻领”
  冬去春来,艺术苗圃中百花重新绽放,邢氏兄妹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厚积薄发,他们的风采开始绽放在舞台之上。
  邢晏芝嗓音圆润甜糯,韵味浓醇,以旋律婉转明丽,感情真挚流畅见长。有“小白菜之嫩之糯,超前辈名家而之上”的赞誉。当她在上海演出时,祁调创始人祁莲芳老先生听到她演唱的祁调,兴奋不已,居然身背琵琶上门收徒。邢晏芝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自然地将委婉清丽的[俞调]与缠绵如诉的[祁调]打散,融化糅合了她从京剧、沪剧、锡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的音乐元素,再加上她独特的发声、吐字、润腔等技法,创建了一种俏丽多姿、跌宕起伏的[晏芝调]。特别是在“密室相会”一折中,当小白菜发现自己被骗、欲要吐露真情时,她把一段长腔经过不同的处理翻出了三段花腔,听来顿觉字随腔转、音随情回,当时上海报纸上把这段新腔比作当时最流行的女装新款“三翻领”,风靡一时,开辟了当代评弹界女性声腔的新境界,评弹老听客纷纷奔走相告,一票难求。
  就这样,邢氏兄妹八进上海,轰动申城,甚至还出现上海观众通宵排队买票的罕见场景,他们绕着书场排起长龙。即使他们演出结束准备赶赴下一个演出地点时,观众热情依然不减,他们夹道欢送,请他们明年再进上海。如此盛景,以至于一位书场经理竟然激动地哭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感人的场面啊……”
  邢氏兄妹的评弹艺术如花盛开,在评弹界他们创下了多个第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和相声大师侯宝林一起参加了中国说唱团的首次赴美演出、讲学。
  一枝独秀不称艳,群芳竞妍方为春。邢氏兄妹的表演功力与日俱增,他们更深刻得认识到传承艺脉对保存和发扬评弹艺术的重要性。说、噱、弹、唱、演都是活的艺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让评弹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秉持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俩毅然从书坛走向讲坛,和许多抱持着相同理念的老师们一起,为评弹教育的流程化规范化做贡献。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制订方案、撰写教材,把苏州评弹学校建设成为江浙沪评弹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书坛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血液。
  如今,邢氏兄妹又在吴江过云楼成立了邢晏春邢晏芝评弹传承名师工作室。他们始终牢记父亲邢瑞庭老先生的教诲,将“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烂污泥”精神贯彻到底。他们将一如既往地授业解惑,传承技艺,引领价值, 为评弹事业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由衷的崇敬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  中篇苏州弹词《焦裕禄》叙述了焦裕禄到兰考就任县委书记,上任到离世的这段时间为人民所做的功绩,展现了一颗为民的赤子之心。中篇共分三回,第一回《雪中送炭》、第二回《焦门家风》、第三回《情在深处》,截取了焦裕禄生命历程中最具闪光点、最具故事冲突以
期刊
秋色阴阴,碧沼鳞鳞。  破沧江,分清汉,方塘咫尺景物新,  丛竹合清响,杂草共芳芬。  意清凉,池光近,踯躅徘徊自足留人。  (过板)鸟啼花落多清韵,浅石鸣幽濑,澄沙叠细纹。  燕掠起微澜,果落开轻晕。  一丛兰映池半绿,数竿竹覆水全阴。  蛛网幕,芥舟沉,高风吹欲浅,小雨注还深。  浸斜阳夕景澄明,(卧牛)草肥苔润。  舒卷澄霞彩,高低碎月轮。  宿鸟难藏羽,游鱼不隐鳞。  乘桴何必思浮海,最爱
期刊
上海曲协相声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在嘉定召开  9月20日,上海曲协在中国曲艺名城嘉定区的马陆镇召开了上海曲协相声专业委员会扩大会议。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提升上海相声演员的文化素养、创作能力和演出技艺,促进南北曲艺的交流,推动上海曲艺事业的和谐发展。(曲讯)  庆祝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十五周年暨改革开放40年惠民演出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9月27日上午,庆祝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15周年暨改革开放40
期刊
全面深化改革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行的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推动事业发展、工作创新的必由之路,是大趋势、大战略。当前,无论是曲协工作还是曲艺事业都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能不能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实现曲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坚定不移地推进曲协自身的改革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次文代会开幕式上对新形势下中国文联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党中
期刊
评书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艺术,它以生动的故事、曲折的情节、明快的语言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吸引了众多观众。  中国在昆曲、古琴等申报成功后,尚有多项口头文化遗产有待挖掘、整理和申报,而源于古都北京的评书艺术首先引起笔者的关注。作为中国语言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的结晶,评书艺术理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①。  一、单田芳简介  单田芳出生于曲艺世家,是中国当代极具
期刊
朱光潜曾以哲学理性为对照,阐释了文艺的“象教”本质,他说“在哲学科学中,理是从水中提炼的盐,可以独立;而在文艺中,理是盐所溶解的水,即水即盐,不能分开。”他认为“象先于理,象诉诸人类最基本、最原始、最普遍的感官机能,它的力量永远比哲学科学深厚广大,所以在文艺中,要人明‘理’首先要让他识‘象’”[1]。以“象”示“理”,或借“象”藏“理”是文艺创作的普遍法则,类似常说的“寓教于乐”。不过“寓教于乐”
期刊
一  艰苦卓绝,玉汝于成。以此来描述唐力行团队新近出版的《中国苏州评弹社会史料集成》(以下简称“集成”)这部“鉴往昭来,经世致用”的史学著作,在笔者看来,可是着着实实再也恰切不过了。  陈琪玮,这位年轻的历史学硕士生,投身在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唐力行教授门下。作为“唐门”的一个后起学子,陈琪玮已经知道,藏寓在“唐门”史学成就的灿烂背后有着多少坚守不移的真情。陈琪玮通过自己践行
期刊
打造文艺精品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曲艺是一门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传统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曲艺来自人民,是人民的艺术,是愉悦人民、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提高人民凝聚力的重要力量。如何使这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打造精品力作乃是關键所在。  创作艺术感染力和时代凝聚力兼备的曲艺作品,关键在于充分领会中华文化精神,把握中国人的审美需求,在传统与创新的动态
期刊
相声艺术是要使人发笑的,使人发笑的独特手段是组织、制造“包袱儿”,而组织、制造“包袱儿”必须认真遵循、熟练驾驭一条规律,这就是在《相声大词典》(薛宝琨主编)中作为“艺谚艺诀”专门做了阐述、释义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词典对这一条目的注释包含了两个义项:一“指有故事情节的相声段子,其故事发展应遵循的准则”;二“指包袱的制造”。本文只针对其第二义项,与第一义项无关。对于这一点,相声界的权威人士——
期刊
刚刚参加了由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首期全国曲艺自由职业者优秀人才培训班,收获多多,回来后为与我合作多年的李国文同志赶录电视快板书,在送他返回的路上我思绪万千,深深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李国文这些年来为创作和表演曲艺新作品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所感动。  李国文,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曲协理事、朝阳市曲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曲艺作家,快板艺术家。他是我多年的合作伙伴。  2005年,我在辽宁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