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邢晏春、邢晏芝是享誉评弹界的兄妹档,他们的代表作有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贩马记》及“密室相会”“杜十娘”“林黛玉”等唱段开篇,经金庸先生首肯改编并录播的苏州弹词《雪山飞狐》。主要著作成果有:整理出版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邢晏春、邢晏芝演出本)、《三笑·徐云志演出本》及《邢晏芝唱腔集》、《邢晏春苏州话语言词典》等。其中《杨乃武与小白菜》的传承更有一番趣事:一般艺人说唱的作品,或家学渊源,或师父传授,总是尊长传下来的,而邢氏兄妹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却是以书易书换来的。他们的父亲邢瑞庭是徐云志老先生的弟子,擅说《三笑》,以[什锦调]享誉书坛。当时相关领导要求演员说唱发生在浙江的故事,邢瑞庭就想到了《杨乃武与小白菜》,恰巧徐云志的徒孙朱一鸣也想要《三笑》的唱本,两人一拍即合,订下了四个月的换书合同,彼此学习。由此可见,邢氏兄妹对评弹传承的重视是有源头的。
邢氏兄妹为传承弘扬苏州评弹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双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话·弹词)代表性传承人。最近他们在苏州吴江成立了邢晏春、邢晏芝评弹传承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上嘉宾云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先生不但应邀书写了工作室名,还专程来到现场祝贺。邢晏春老师特地写了首开篇,在工作室的落成仪式上亲自开读,表达他们兄妹的肺腑之言。开篇尤以结尾一段,最为打动人心:
出人出书走正路,
勤学习,弃浮文,
研究精,交流频,
继经典,求创新,
传薪火,励后人,
文艺方针作灵魂。
虽无霸王扛鼎力,
犹有精卫填海心。
耿耿此心永不易,
迈步从头新里程,
千山万水作长行。
一、上台游戏的小双档
邢晏芝第一次上书台,只有十四五岁,而她的三哥邢晏春也才二十岁,在老听客的眼里,还是稚气十足。据邢晏芝回忆,当时她是拉着哥哥长衫的后摆玩着游戏走上台,丝毫不觉得紧张,这可能是跟着父母亲从小跑码头练出来的。演到中间休息处即“落回”的片刻,他们也不回后台,居然还有观众递上来一包南瓜子,让小兄妹尝尝。当时情景,兄妹俩现在想来仍是颇感有趣。邢晏春初次登台,求好心切,生怕紧张唱错,就写了小抄夹在手帕里? 行话说“摊铺盖”? 想趁着擦汗偷瞄几眼。可当时正是大热天,场方将一只摇头电扇放在书台后方,可怜小抄还没起到作用,就被吹落到观众席上。好奇的观众拾起,也不说破,只说“还给你吧,你还要派用场呢”,窘得晏春发誓:“以后登台,再热,也不开电扇了!”当然他俩在台下多用功,台上忘词的情景没出现过。甚至有一次,邢晏春抱病登台,在台上冷汗迭出仍旧照常演出,效果丝亳未打折扣,一时被观众传为美谈。
二、写检查练出了好笔头
“文化大革命”时,邢氏兄妹因为业务出色,被打成了反动学术小权威,双双被关进牛棚,前途堪忧。但他俩仍然没有放弃。上台演唱没有份了,就自己偷偷地哼唱练习,他们不知道何时会拨云见日,但评弹已刻骨铭心,难舍难了。有次邢晏芝见四下没人,正唱着《思凡》。当唱完最后一句“令人儿怎不怨爹妈”时,工宣队的女干部应声而入,本以为接下来就是“狂风暴雨”,可女干部居然表扬了她,让邢晏芝悬着的心放下了。原来隔墙的女干部把“令人儿”听成了“林陈”,当时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正被全国批判,这样一来,阴差阳错,躲过了一劫。
邢晏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他血气方刚,脾气耿直,经常不买工宣队的帐,成为写检查的专业户,而且要求每次要有新创意、从新角度进行自我反省。这样逼得他每次“创作”时绞尽脑汁,终于当他“著作等身”时,巳成熟练达,为将来的编书、写唱词乃至编著出版《邢晏春苏州话语言词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晏芝调与“三翻领”
冬去春来,艺术苗圃中百花重新绽放,邢氏兄妹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厚积薄发,他们的风采开始绽放在舞台之上。
邢晏芝嗓音圆润甜糯,韵味浓醇,以旋律婉转明丽,感情真挚流畅见长。有“小白菜之嫩之糯,超前辈名家而之上”的赞誉。当她在上海演出时,祁调创始人祁莲芳老先生听到她演唱的祁调,兴奋不已,居然身背琵琶上门收徒。邢晏芝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自然地将委婉清丽的[俞调]与缠绵如诉的[祁调]打散,融化糅合了她从京剧、沪剧、锡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的音乐元素,再加上她独特的发声、吐字、润腔等技法,创建了一种俏丽多姿、跌宕起伏的[晏芝调]。特别是在“密室相会”一折中,当小白菜发现自己被骗、欲要吐露真情时,她把一段长腔经过不同的处理翻出了三段花腔,听来顿觉字随腔转、音随情回,当时上海报纸上把这段新腔比作当时最流行的女装新款“三翻领”,风靡一时,开辟了当代评弹界女性声腔的新境界,评弹老听客纷纷奔走相告,一票难求。
就这样,邢氏兄妹八进上海,轰动申城,甚至还出现上海观众通宵排队买票的罕见场景,他们绕着书场排起长龙。即使他们演出结束准备赶赴下一个演出地点时,观众热情依然不减,他们夹道欢送,请他们明年再进上海。如此盛景,以至于一位书场经理竟然激动地哭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感人的场面啊……”
邢氏兄妹的评弹艺术如花盛开,在评弹界他们创下了多个第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和相声大师侯宝林一起参加了中国说唱团的首次赴美演出、讲学。
一枝独秀不称艳,群芳竞妍方为春。邢氏兄妹的表演功力与日俱增,他们更深刻得认识到传承艺脉对保存和发扬评弹艺术的重要性。说、噱、弹、唱、演都是活的艺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让评弹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秉持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俩毅然从书坛走向讲坛,和许多抱持着相同理念的老师们一起,为评弹教育的流程化规范化做贡献。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制订方案、撰写教材,把苏州评弹学校建设成为江浙沪评弹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书坛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血液。
如今,邢氏兄妹又在吴江过云楼成立了邢晏春邢晏芝评弹传承名师工作室。他们始终牢记父亲邢瑞庭老先生的教诲,将“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烂污泥”精神贯彻到底。他们将一如既往地授业解惑,传承技艺,引领价值, 为评弹事业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邢氏兄妹为传承弘扬苏州评弹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们双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话·弹词)代表性传承人。最近他们在苏州吴江成立了邢晏春、邢晏芝评弹传承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上嘉宾云集,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先生不但应邀书写了工作室名,还专程来到现场祝贺。邢晏春老师特地写了首开篇,在工作室的落成仪式上亲自开读,表达他们兄妹的肺腑之言。开篇尤以结尾一段,最为打动人心:
出人出书走正路,
勤学习,弃浮文,
研究精,交流频,
继经典,求创新,
传薪火,励后人,
文艺方针作灵魂。
虽无霸王扛鼎力,
犹有精卫填海心。
耿耿此心永不易,
迈步从头新里程,
千山万水作长行。
一、上台游戏的小双档
邢晏芝第一次上书台,只有十四五岁,而她的三哥邢晏春也才二十岁,在老听客的眼里,还是稚气十足。据邢晏芝回忆,当时她是拉着哥哥长衫的后摆玩着游戏走上台,丝毫不觉得紧张,这可能是跟着父母亲从小跑码头练出来的。演到中间休息处即“落回”的片刻,他们也不回后台,居然还有观众递上来一包南瓜子,让小兄妹尝尝。当时情景,兄妹俩现在想来仍是颇感有趣。邢晏春初次登台,求好心切,生怕紧张唱错,就写了小抄夹在手帕里? 行话说“摊铺盖”? 想趁着擦汗偷瞄几眼。可当时正是大热天,场方将一只摇头电扇放在书台后方,可怜小抄还没起到作用,就被吹落到观众席上。好奇的观众拾起,也不说破,只说“还给你吧,你还要派用场呢”,窘得晏春发誓:“以后登台,再热,也不开电扇了!”当然他俩在台下多用功,台上忘词的情景没出现过。甚至有一次,邢晏春抱病登台,在台上冷汗迭出仍旧照常演出,效果丝亳未打折扣,一时被观众传为美谈。
二、写检查练出了好笔头
“文化大革命”时,邢氏兄妹因为业务出色,被打成了反动学术小权威,双双被关进牛棚,前途堪忧。但他俩仍然没有放弃。上台演唱没有份了,就自己偷偷地哼唱练习,他们不知道何时会拨云见日,但评弹已刻骨铭心,难舍难了。有次邢晏芝见四下没人,正唱着《思凡》。当唱完最后一句“令人儿怎不怨爹妈”时,工宣队的女干部应声而入,本以为接下来就是“狂风暴雨”,可女干部居然表扬了她,让邢晏芝悬着的心放下了。原来隔墙的女干部把“令人儿”听成了“林陈”,当时林彪、陈伯达反党集团正被全国批判,这样一来,阴差阳错,躲过了一劫。
邢晏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他血气方刚,脾气耿直,经常不买工宣队的帐,成为写检查的专业户,而且要求每次要有新创意、从新角度进行自我反省。这样逼得他每次“创作”时绞尽脑汁,终于当他“著作等身”时,巳成熟练达,为将来的编书、写唱词乃至编著出版《邢晏春苏州话语言词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晏芝调与“三翻领”
冬去春来,艺术苗圃中百花重新绽放,邢氏兄妹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他们厚积薄发,他们的风采开始绽放在舞台之上。
邢晏芝嗓音圆润甜糯,韵味浓醇,以旋律婉转明丽,感情真挚流畅见长。有“小白菜之嫩之糯,超前辈名家而之上”的赞誉。当她在上海演出时,祁调创始人祁莲芳老先生听到她演唱的祁调,兴奋不已,居然身背琵琶上门收徒。邢晏芝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自然地将委婉清丽的[俞调]与缠绵如诉的[祁调]打散,融化糅合了她从京剧、沪剧、锡剧等姊妹艺术中吸取的音乐元素,再加上她独特的发声、吐字、润腔等技法,创建了一种俏丽多姿、跌宕起伏的[晏芝调]。特别是在“密室相会”一折中,当小白菜发现自己被骗、欲要吐露真情时,她把一段长腔经过不同的处理翻出了三段花腔,听来顿觉字随腔转、音随情回,当时上海报纸上把这段新腔比作当时最流行的女装新款“三翻领”,风靡一时,开辟了当代评弹界女性声腔的新境界,评弹老听客纷纷奔走相告,一票难求。
就这样,邢氏兄妹八进上海,轰动申城,甚至还出现上海观众通宵排队买票的罕见场景,他们绕着书场排起长龙。即使他们演出结束准备赶赴下一个演出地点时,观众热情依然不减,他们夹道欢送,请他们明年再进上海。如此盛景,以至于一位书场经理竟然激动地哭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感人的场面啊……”
邢氏兄妹的评弹艺术如花盛开,在评弹界他们创下了多个第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参加了首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和相声大师侯宝林一起参加了中国说唱团的首次赴美演出、讲学。
一枝独秀不称艳,群芳竞妍方为春。邢氏兄妹的表演功力与日俱增,他们更深刻得认识到传承艺脉对保存和发扬评弹艺术的重要性。说、噱、弹、唱、演都是活的艺术,只有流动起来才能让评弹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秉持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俩毅然从书坛走向讲坛,和许多抱持着相同理念的老师们一起,为评弹教育的流程化规范化做贡献。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制订方案、撰写教材,把苏州评弹学校建设成为江浙沪评弹人才的培养基地,为书坛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的血液。
如今,邢氏兄妹又在吴江过云楼成立了邢晏春邢晏芝评弹传承名师工作室。他们始终牢记父亲邢瑞庭老先生的教诲,将“落红岂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烂污泥”精神贯彻到底。他们将一如既往地授业解惑,传承技艺,引领价值, 为评弹事业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