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学习者为主体,立足学生的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体验实践形成知识建构,并努力尝试解决问题。作为英语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的教师而言,充分的前期准备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探索活动的学习过程?怎样达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和情感体验三者统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就在于教师如何去思考一种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课堂效果最大化的课堂教学形式。
探究式学习过程重在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迁移,以学生的自我实践为主线。探究性学习旨在能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发现、形成、应用以及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们尽可能地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历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和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教师是们则需要巧妙地借助探究学习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设法尝试打破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去尝试为学生搭建大胆创新、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学习意境。
众所周知,英语语法课内容繁杂、抽象单调、枯燥乏味,课堂沉闷,传统的“填鸭式”语法课堂模式上完后,很多学生一知半解,各种各样的错误频频出现,教师们纠错无方,久而久之,听之任之,形成恶性循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法课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鼓励孩子自我探究、提升孩子的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探究教学理论代表人物萨其曼坚信课堂上要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或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现象;学生自身探究学习的自由;一个丰富且容易引起反应的环境。
1. 热启动,高参与,快节奏,富特色
以9B Unit 1 Grammar为例,课时目标要求学生学习代词it作为人称代词、非人称代词以及形式主、宾语的用法,重难点为it的用法。本部分首先要求学生识记it的几种用法,优等生学起来相对轻松,但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比较难。准备阶段的目的是唤醒学生过去的经验,点燃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提议学生充分利用牛津英语教材附录部分各单元语法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语法知识要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发现整理知识要点和相关注意点,自主识记重点语法知识,标注疑难点,充分享受探索的自由。接着,教师或学生随机提问关于it 作为人称代词的要点和注意点,进入小组间或成员间必答和抢答环节,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挑战不断。集体意识让学生们的注意力相当集中,速记能力提升很快,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有意识和无意识记忆能力均有提升。无形中,学生们对于单调枯燥的语法知识的概念得到了一个个认识,为下一阶段实践体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这样的导入看似老套,但达成目标的效果不差,且对于我的学生而言,语法课这样上还是首次,重要的是学生能识记住本课时部分知识点。一方面,能使学生学会阅读、整理教材上的内容,并进行积极思考和归纳,识记精华,另一方面也能通过简单、基础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扩大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供不一致的情境,提供新颖或令人惊奇的事物。至于什么东西是新颖的、令人惊讶的、不一致的,要取决于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经历。”(Copple et al, 1984)
2. 勤观察,多探究,找方法,善发现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一阶段为课堂的主体部分,学生有了对语法概念的初步理解后,可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以PPT分类呈现it作为人称代词、非人称代词以及形式主、宾语的相关句子和图片。首先,要求学生快速说出句中人称代词it 所指代的动物、无生命的东西、不知道性别的婴幼儿、不知道的人(尤指打电话和敲门状态下)、前文出现的动作、状况和主意等。这时,可鼓励学生们用抽象记忆来解决实际问题,辅以生动的图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探究热情必然会继续高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后,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包括中等生和后进生。
随即,呈现多样化的句子形式,适当加大句子的难度,渗透非人称代词it 表示天气、时间、日期、距离等继续挑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不同,找方法,不断挑战新高度。
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智力活动就是观察。尤吉?贝拉曾说:“只要愿意看就能观察到很多东西。”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那些具有疑惑性、复杂性和新颖性的情境。接着,以PPT直接呈现it表示形式主语、形式宾语的几个句子,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努力发现不同,大胆猜测,合理想象,积极展开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归纳总结。本部分作为本课时的重难点,通过练习夯实基础,必须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句子结构。课后可适当加大练习的力度和强度,辅以合理的评价体系,努力达成活学活用的终极目标。
3. 懂质疑,勤合作,肯讨论,能归纳
对于本课时的重难点,除了指点学生观察、思考之外,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积极地展开讨论。以4-6人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采用“兵带兵、兵教兵、兵督兵”的学习管理模式,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
教师在组织课堂交流讨论时,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建构情况,分层次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确保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狠抓错题回练增加学困生体验成功喜悦的频率。善于引领学生,努力打开他们的思维,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讨论交流形式灵活多样,既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让学生整合所在小组的意见,进行汇报交流,适时指点、梳理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汇报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学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善于倾听,自己决定要想知道什么。同时,我们可以教会报告人从容应对其他学生说提出的问题。讨论交流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对交流汇报中所提出的问题、普遍问题、模糊认识进行下一轮讨论,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想和解疑,尊重他人的观点,尤其是意见相左的观点。此刻的讨论,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其愿意探索奥秘。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教师必须从学生们的疑点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未能涉及的重难点需要及时提出,检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避免遗漏重难点或造成学生重难点模糊不清的理解。我们应该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回应成为常态。
4. 善引导,会鼓励,精点拨,巧拓展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问题,努力自己解决或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努力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以“教”代“探”。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需要机制的调整和引导。课前预设多种结论,不断关注和自己预设时不一致的结论,灵活调整,变教案为学案;适时有效地点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建构,将新知内化入已有知识体系。可运用多种评价学生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讨论的激情,不断关注学生们的反应,努力发现优点,可特别捕捉中等生和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的眼神和言辞。讨论内容要确保学们能获得思维的碰撞,激发表现的欲望,从而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给学生们提供的问题要精挑细选,提供学生们可能需要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但不提供预期结果。讨论时,学生可自由提问,教师适时进行概括、总结和拓展提升,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为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整理解题的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既可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清学习的思路,也有利于学习的迁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着力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以开放、创新和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又需要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王亚萍. 基于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初探[J] . 新课程学习, 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初级中学)
探究式学习过程重在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迁移,以学生的自我实践为主线。探究性学习旨在能让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发现、形成、应用以及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们尽可能地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历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获取知识和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教师是们则需要巧妙地借助探究学习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设法尝试打破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去尝试为学生搭建大胆创新、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学习意境。
众所周知,英语语法课内容繁杂、抽象单调、枯燥乏味,课堂沉闷,传统的“填鸭式”语法课堂模式上完后,很多学生一知半解,各种各样的错误频频出现,教师们纠错无方,久而久之,听之任之,形成恶性循环。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法课的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鼓励孩子自我探究、提升孩子的总结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对于教师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探究教学理论代表人物萨其曼坚信课堂上要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个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或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现象;学生自身探究学习的自由;一个丰富且容易引起反应的环境。
1. 热启动,高参与,快节奏,富特色
以9B Unit 1 Grammar为例,课时目标要求学生学习代词it作为人称代词、非人称代词以及形式主、宾语的用法,重难点为it的用法。本部分首先要求学生识记it的几种用法,优等生学起来相对轻松,但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比较难。准备阶段的目的是唤醒学生过去的经验,点燃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提议学生充分利用牛津英语教材附录部分各单元语法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语法知识要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发现整理知识要点和相关注意点,自主识记重点语法知识,标注疑难点,充分享受探索的自由。接着,教师或学生随机提问关于it 作为人称代词的要点和注意点,进入小组间或成员间必答和抢答环节,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挑战不断。集体意识让学生们的注意力相当集中,速记能力提升很快,学生们迅速进入角色,有意识和无意识记忆能力均有提升。无形中,学生们对于单调枯燥的语法知识的概念得到了一个个认识,为下一阶段实践体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这样的导入看似老套,但达成目标的效果不差,且对于我的学生而言,语法课这样上还是首次,重要的是学生能识记住本课时部分知识点。一方面,能使学生学会阅读、整理教材上的内容,并进行积极思考和归纳,识记精华,另一方面也能通过简单、基础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扩大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提供不一致的情境,提供新颖或令人惊奇的事物。至于什么东西是新颖的、令人惊讶的、不一致的,要取决于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经历。”(Copple et al, 1984)
2. 勤观察,多探究,找方法,善发现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一阶段为课堂的主体部分,学生有了对语法概念的初步理解后,可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以PPT分类呈现it作为人称代词、非人称代词以及形式主、宾语的相关句子和图片。首先,要求学生快速说出句中人称代词it 所指代的动物、无生命的东西、不知道性别的婴幼儿、不知道的人(尤指打电话和敲门状态下)、前文出现的动作、状况和主意等。这时,可鼓励学生们用抽象记忆来解决实际问题,辅以生动的图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探究热情必然会继续高涨,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后,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包括中等生和后进生。
随即,呈现多样化的句子形式,适当加大句子的难度,渗透非人称代词it 表示天气、时间、日期、距离等继续挑战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不同,找方法,不断挑战新高度。
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智力活动就是观察。尤吉?贝拉曾说:“只要愿意看就能观察到很多东西。”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观察,能够帮助我们识别那些具有疑惑性、复杂性和新颖性的情境。接着,以PPT直接呈现it表示形式主语、形式宾语的几个句子,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努力发现不同,大胆猜测,合理想象,积极展开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归纳总结。本部分作为本课时的重难点,通过练习夯实基础,必须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句子结构。课后可适当加大练习的力度和强度,辅以合理的评价体系,努力达成活学活用的终极目标。
3. 懂质疑,勤合作,肯讨论,能归纳
对于本课时的重难点,除了指点学生观察、思考之外,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积极地展开讨论。以4-6人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采用“兵带兵、兵教兵、兵督兵”的学习管理模式,实现有效学习的目标。
教师在组织课堂交流讨论时,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和建构情况,分层次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确保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狠抓错题回练增加学困生体验成功喜悦的频率。善于引领学生,努力打开他们的思维,激发思维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讨论交流形式灵活多样,既可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让学生整合所在小组的意见,进行汇报交流,适时指点、梳理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汇报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性。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教育学生,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善于倾听,自己决定要想知道什么。同时,我们可以教会报告人从容应对其他学生说提出的问题。讨论交流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对交流汇报中所提出的问题、普遍问题、模糊认识进行下一轮讨论,激励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想和解疑,尊重他人的观点,尤其是意见相左的观点。此刻的讨论,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其愿意探索奥秘。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教师必须从学生们的疑点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未能涉及的重难点需要及时提出,检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避免遗漏重难点或造成学生重难点模糊不清的理解。我们应该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回应成为常态。
4. 善引导,会鼓励,精点拨,巧拓展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问题,努力自己解决或在他人的帮助下解决,努力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以“教”代“探”。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需要机制的调整和引导。课前预设多种结论,不断关注和自己预设时不一致的结论,灵活调整,变教案为学案;适时有效地点拨,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建构,将新知内化入已有知识体系。可运用多种评价学生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们讨论的激情,不断关注学生们的反应,努力发现优点,可特别捕捉中等生和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的眼神和言辞。讨论内容要确保学们能获得思维的碰撞,激发表现的欲望,从而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给学生们提供的问题要精挑细选,提供学生们可能需要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但不提供预期结果。讨论时,学生可自由提问,教师适时进行概括、总结和拓展提升,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一方面为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提供帮助,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整理解题的思路,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既可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理清学习的思路,也有利于学习的迁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着力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以开放、创新和探究为核心,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捕捉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又需要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王亚萍. 基于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设计初探[J] . 新课程学习, 2012.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