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GI专业当前社会需求,针对实际教学中显露出的问题,分析了整体优化GIS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必要性,调整GIS专业培养方向,理顺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解决社会需求与GIS专业人才培养的矛盾问题,对其他石油类院校GIS专业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GIS课程体系;GIS专业培养方向;GIS专业建设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及社会经济的发展,GIS专业已经逐步发展到GIS产业,西南石油大学在2003年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历经12年4届毕业生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我校的GIS专业秉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石油类院校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同时基于新世纪新形势下油气勘探及大数据大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GIS人才。
目前石油院校具有石油特色的GIS专业的总量较少、开设时间较晚,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现实,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对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石油类高校的GIS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一些思路:“坚持地球科学作为认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作为系统论基础,“大地学”作为专业论基础。”
2.大数据时代背景及GIS专业现状
2.1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时代术语最早是由全球知名资讯公司麦肯锡提出的,在我们目前日常生活中,无不充斥着大数据的身影,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浪潮,更加推动大数据时代在各行业领域的扩展。而在GIS行业中,多年来一直提到和追捧的海量数据也慢慢过渡到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大数据时代给GIS行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2石油大学GIS专业建设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约有220余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四川省大概有12所高校开设GIS本科专业,在开设GIS专业的高校中,主要依托学校自身的优势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地质学科,测绘学科、计算机学科、石油工程及天然气学科和其他应用行业学科等。
以目前我校GIS专业建设为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设置在地质工程和油气地质专业领域,在长期的培养方案中,已经慢慢形成“数字油田”本科方向,主要适应“三桶油”对GIS专业的需求,但是随着地理信息逐渐形成产业以及石油行业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的影响下,现行的培养模式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GIS专业的需求。
3.石油类院校GIS专业建设思路
3.1根据社会需求导向优化培养学生方向
柳林等在对多部门人才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目前的GIS人才分为五类:分别是技术型岗位人才、操作性岗位人才、应用型岗位人才、科研型岗位人才和复合型岗位人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方向分为以下不同岗位:GIS应用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处理工程师、GIS技术服务工程师,这三大方向也符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3.2立足传统3S实习,加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建设
3S实习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传统的实习内容,可采取与相关社会行业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如可以安排学生在相关国土测绘部门实习,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测绘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专业软件来采集、处理测绘遥感数据。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引入GIS技术,结合目前我校地科院的油气地质虚拟仿真实验室,改革现有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对野外地质实习过程的网络管理、虚拟实习的全部过程,辅助学生探索性实习以及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
3.3课程教学与专业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坚持把第二课堂的实习、竞赛、实训等生产实际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推进各类专业竞赛的实践教学,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个类别的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Supermap杯全国GIS开发大赛,通过竞赛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4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坚持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原则, 加强GIS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鼓励专业课教师承接各项产学研服务项目,教研室组织教师对项目中的难点进行攻关,提炼实际项目中的科学问题,推动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尤其高年级同学积极参与各类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技术推广,并在适当时机进行技术孵化,形成以研促学、以研促产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4.总结
截止2013年,全国从事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已达2.3万家之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产值达到2600亿元。伴随着GIS产业的快速发展,GIS专业必须通过不断的自身改革和调整来应对产业的需求。西南石油大学GIS专业在目前现有本科培养方向之外,更多的结合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在当前“大数据,小专业”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理念,将GIS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融合,真正实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我校GIS专业发展在石油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优势;同时通过本文,为同类院校设置GIS专业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汤国安,龙毅,李云梅.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9):45-47
[2]崔铁军.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A].中国GIS协会第四次GIS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王永兴.我国部分高校GIS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福建地理.2001(3)
[4]柳林,卢秀山.面向社会需求的GIS专业人才立体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0(6)
【作者简介】
汪宙峰(1983-),男,安徽东至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省级教改项目 (编号:X15021301
010)和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KLGSIT2015-01)共同资助)。)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GIS课程体系;GIS专业培养方向;GIS专业建设
1.前言
随着互联网及社会经济的发展,GIS专业已经逐步发展到GIS产业,西南石油大学在2003年开设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历经12年4届毕业生的不断发展和建设,我校的GIS专业秉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石油类院校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同时基于新世纪新形势下油气勘探及大数据大发展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GIS人才。
目前石油院校具有石油特色的GIS专业的总量较少、开设时间较晚,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以上现实,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对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石油类高校的GIS本科专业建设提出一些思路:“坚持地球科学作为认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作为系统论基础,“大地学”作为专业论基础。”
2.大数据时代背景及GIS专业现状
2.1大数据时代背景
大数据时代术语最早是由全球知名资讯公司麦肯锡提出的,在我们目前日常生活中,无不充斥着大数据的身影,尤其是当前“互联网+”浪潮,更加推动大数据时代在各行业领域的扩展。而在GIS行业中,多年来一直提到和追捧的海量数据也慢慢过渡到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大数据时代给GIS行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2.2石油大学GIS专业建设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约有220余所高校开设了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四川省大概有12所高校开设GIS本科专业,在开设GIS专业的高校中,主要依托学校自身的优势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包括地质学科,测绘学科、计算机学科、石油工程及天然气学科和其他应用行业学科等。
以目前我校GIS专业建设为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设置在地质工程和油气地质专业领域,在长期的培养方案中,已经慢慢形成“数字油田”本科方向,主要适应“三桶油”对GIS专业的需求,但是随着地理信息逐渐形成产业以及石油行业受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的影响下,现行的培养模式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对GIS专业的需求。
3.石油类院校GIS专业建设思路
3.1根据社会需求导向优化培养学生方向
柳林等在对多部门人才进行详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将目前的GIS人才分为五类:分别是技术型岗位人才、操作性岗位人才、应用型岗位人才、科研型岗位人才和复合型岗位人才。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方向分为以下不同岗位:GIS应用开发工程师、GIS数据处理工程师、GIS技术服务工程师,这三大方向也符合教育部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
3.2立足传统3S实习,加强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建设
3S实习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传统的实习内容,可采取与相关社会行业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如可以安排学生在相关国土测绘部门实习,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各种测绘测量仪器以及相关的专业软件来采集、处理测绘遥感数据。野外地质实习基地信息化实践教学辅助平台,引入GIS技术,结合目前我校地科院的油气地质虚拟仿真实验室,改革现有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对野外地质实习过程的网络管理、虚拟实习的全部过程,辅助学生探索性实习以及相关信息的实时采集。
3.3课程教学与专业第二课堂有机结合
坚持把第二课堂的实习、竞赛、实训等生产实际与第一课堂的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推进各类专业竞赛的实践教学,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个类别的专业技能竞赛,包括全国大学生GIS技能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Supermap杯全国GIS开发大赛,通过竞赛参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3.4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坚持服务于地方社会的原则, 加强GIS专业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鼓励专业课教师承接各项产学研服务项目,教研室组织教师对项目中的难点进行攻关,提炼实际项目中的科学问题,推动科学问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尤其高年级同学积极参与各类项目,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对于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项目,鼓励教师进行技术推广,并在适当时机进行技术孵化,形成以研促学、以研促产的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4.总结
截止2013年,全国从事地理信息产业单位已达2.3万家之多,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产值达到2600亿元。伴随着GIS产业的快速发展,GIS专业必须通过不断的自身改革和调整来应对产业的需求。西南石油大学GIS专业在目前现有本科培养方向之外,更多的结合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在当前“大数据,小专业”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理念,将GIS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融合,真正实现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 我校GIS专业发展在石油类高校中处于领先优势;同时通过本文,为同类院校设置GIS专业建设规划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汤国安,龙毅,李云梅.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9):45-47
[2]崔铁军.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A].中国GIS协会第四次GIS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1
[3]王永兴.我国部分高校GIS本科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J].福建地理.2001(3)
[4]柳林,卢秀山.面向社会需求的GIS专业人才立体培养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0(6)
【作者简介】
汪宙峰(1983-),男,安徽东至县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省级教改项目 (编号:X15021301
010)和国土资源部地学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KLGSIT2015-01)共同资助)。)
(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