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是拥有3000年历史的中原古村落,这里是闻名遐迩的怀川王家大宅门,这里是侵华日军暴行罪证的见证者,这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九纵队(以下简称九纵)的诞生地,这里有十五军老兵的寻根之旅......
这里是河南焦作苏家作乡的寨卜昌村。
2000年9月,寨卜昌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被省政府定为河南省新农村示范村;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寨卜昌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7个院落;寨卜昌村“怀庆皮黄”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7月被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示入选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12月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示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寨卜昌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迈进新的历史纪元,寨卜昌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与革命先辈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者。
千年古村寨卜昌
寨卜昌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南15公里处,东北距示范区核心区5公里。1927—2012年,寨卜昌村属博爱县,此后,属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现居住3700人,53名党员,19个生产组,耕地面积4300余亩,村中面积500余亩。
说到寨卜昌村名的由来,还要从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的历史典故说起。据乾隆54年《怀庆府志》等史料记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途经此地,军师姜子牙为王师卜了一卦,曰“昌卦”,增强了部队将士的信心,于是命名此地为卜昌。此后,附近一带的百姓便按照族群姓氏,分别给自己的村庄起名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刘卜昌等。
到明代,药王卜昌第五代传人王来贡治家经商有道,王家逐渐富裕。清康熙年间,药王卜昌第七代传人王问安带领家族实现了华丽转型,商业经营主渠道转向铁锅、铁器等生意,并创立了生意字号“泰顺”,建立了由晋东南到怀庆府清化镇、再由清化镇到全国各地的商業网络,成为怀商巨贾中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商帮。
有了经济实力后,泰顺家族一方面重视家族子弟读书学习,一方面努力向政治上靠拢,家族中走上仕途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王氏家族有官衔者达40多人,太学生30多人,家出了1个进士,2个将军,3个举人,诰命夫人有40多个,官职最高做到四品,封赠的最高封到二品。
同治年间,为防匪患,王家组织全村筑起高大的寨墙,墙内有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三大家族,因此又叫寨卜昌。至此,一个以王氏家族为核心的怀商发家史从这里开始续写,铸就了一段古怀庆府(含沁阳、孟州、武陟、温县、修武、获嘉、济源、原阳等县市)的辉煌历史。
古韵流香古建筑群
气势恢宏的寨卜昌村古建筑群,现存古建筑130多座,房屋400余间,在中原地区实为罕见。
在清代富甲怀川的泰顺巨商为后人留下的古建筑群文物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最早的为清乾隆20年所建。
这些建筑在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工艺独特,雄伟壮观,全部是一进二宅院,并设挎院的四合院二层建筑,木雕、石刻精细,雕梁画栋,临街房、厢房、客厅、后厢房、后中房各具特色,客厅厢房的木制隔扇上刻着花、鸟、虫、鱼或梅、兰、竹、菊,还有贤孝图、耕织图等,人物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典雅优美,使人叹为观止。民居内长4.25米的石对联全国最大,龙纹饰马槽全国唯一。
大量保留下来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是石刻花鸟耕读纺织图,雕刻精美,故事寓意深刻,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品,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文物资源。
村内寨墙保存基本完整,并且有寨河环绕,原有寨门和炮台,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
寨门门洞上方镶嵌着一块长1.5米,宽0.7米的石头匾额,上书名人题书,东门口《纳春融》,西门口《挹秋浆》,南门口《揽荣光》北门口《迎叠翠》,意思是:揽日月精华,汇物华天宝,纳天地灵气,融和睦梓里,又示春夏秋冬四季,护寨河全长2760米,宽6米,深3米,河上有4座二复二圈的大型砖拱桥,桥面巨石铺成。门楼高6米,分三级台阶,门两旁有石狮把门,有石鼓镇宅,各具千秋,有的立着高大的石头楹联,宽0.38米,高4.25米。
王氏宗祠修造于乾隆30年,街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上房5间,建筑工艺讲究,雕刻精细,彩绘自然,图案逼真。
祠堂由清代书法家毛昶熙撰写的王氏家庙牌匾和王氏家庙落成的碑记铭文。王氏家庙落成庆典仪式时,清代书法家工部侍郎贺寿慈题《水木绵长》镏金字匾以示贺意。清代书法名家翁同和题《克昌厥后》牌匾表示祝贺。
祠堂前矗立着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皇帝赐封的五通圣旨碑,高3米以上,宽0.8米,碑头上雕刻双龙盘旋、二龙戏珠,气势轩昂,这些碑刻文辞精辟、书艺绝伦,在国内实属罕见。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军的铁骑,寨卜昌也未能幸免于难。1938年的一天,日军有一小队到寨卜昌一带抢掠,被地方武装开枪打死了两人。第二天,日寇军队开到了寨卜昌,他们先用大炮轰击,接着马队、步兵闯入村内,对村庄进行了三天的残酷虐杀,临走时放火焚烧了村子。
冲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2000多间民宅化为灰烬,只留下今天看起来豪华精美却又残破不堪的宅院。一场熊熊大火,让泰顺家的辉煌遗存灰飞烟灭,也让国恨家仇深深刻进了寨卜昌人的骨髓里。 九纵诞生地
“宜将剑戟多磨砺,不教神州起烽烟。”寨卜昌村不仅是古建筑的艺术典范,也记载有人民革命战争辉煌历史的一页。据博爱县志记载: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博爱寨卜昌成立,并举行南征誓师大会。前委的几个领导,陈庚、谢富志、秦基伟、黄镇等都参加了整编九纵工作,司令部设在3号院,6、7、8号三个院则分别为九纵办公地旧址。
1947年8月15日,一万八千多名官兵,在寨卜昌村北门外的会场集结完毕。在礼炮声中大会开始,时任九纵政治部主任谷景生主持大会,向守志担任阅兵总指挥。阅兵式后,黄振宣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关于组建第九纵队和任命旅以上干部的命令:秦基伟任九纵队司令员、黄镇任政治委员、黄新友任副司令员、何正文任参谋长、谷景生任政治部主任、李静宜任副参谋长。九纵下设三个旅,二十五旅旅长蔡艾卿、政治委员冷裕光;二十六旅长向守志、政治委员余红远;二十七旅旅长崔建功,副旅长黄以仁、唐万成,副政委李万明等。
太行第四分区专员杜毓云代表太行区600万人民,将一面写着“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的锦旗赠送九纵,杜毓云骑马举旗绕场一周,随后走上主席台将锦旗交给司令员秦基伟。秦基伟代表九纵队指战员接受了旗帜并讲话,他说:“我们接受太行人民的希望,接受党中央、毛主席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解放全国人民,我们要打出去争取更大胜利”。
全场指战员振臂高呼:“打出去,打出去”,此后,九纵大会之后,九纵指战员跨过黄河,参加解放郑州等战役后,奔赴解放全中国的战场。
淮海战役后,九纵在安徽宿县集结,根据上级命令改编为十五军。1949年4月21日,十五军(九纵)一起渡江作战,千里追击,广州解放后,横扫广西,席卷大西南進入云贵川剿匪。
朝鲜战争爆发,秦基伟主动请缨赴朝作战,五次战役奉命阻击敌人,在芝蒲里10个昼夜阻挡敌人不能前进一步,上甘岭战役中,十五军浴血奋战43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毛主席称誉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十五军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就是这支部队的兵。
1961年,十五军改建为空降兵部队。虽然几经改编,但是这支英雄部队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作风,听从党的号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冲锋在前,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家大院的红色传承
走进王家大院3号院,当年秦基伟司令员旧居和九纵办公旧址,依然保存完好。近年来,焦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和寨卜昌村非常重视当地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并把寨卜昌古建筑的传统与爱国主义的教育相结合,将3号院打造成了焦作市示范区红色教育基地。当地政府利用寨卜昌独特的优势条件、人文景观、民俗传承、文物古迹,着力建设独特的旅游圣地,让来参观的游客在感受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时,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2009年8月15日,寨卜昌召开隆重大会,纪念九纵成立62周年。原十五军首长少将周继光、政委亢文采、首任首长秦基伟之子秦天少将、北京卫戊区离休干部林子和少将以及焦作市地方官员参加了大会。原九纵的一些老战士、地方老民兵也受邀参加了大会。
战火远去,烽烟不在,但寨卜昌的群众没有忘记九纵的丰功伟绩。为了纪念他们,2008年,寨卜昌村塑立了九纵纪念碑,2017年群众集资修建了纪念广场,并塑立了秦基伟塑像和九纵军史纪念碑文。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寨卜昌专门成立了九纵展馆管理小组,规划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展览馆。2018年,在焦作市党史办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寨卜昌建成了“共产党党性教育馆”“空降兵军史馆”“太行革命老区纪念馆”“第九纵队纪念馆”“焦作市示范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等。
同时,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结合文物修缮工作,将部分古建院落住户搬出,开辟了寨卜昌历史博物馆,将民俗展和红色教育展进行科学结合,以供游人游览。目前,寨卜昌大部分红色教育展馆内容已经充实。
近两年来,寨卜昌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退伍军人十余批近四千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关党员和学生群众,累计超过四万人。
如今,寨卜昌村红色教育基地的整体规划方案更加完善,新时代的寨卜昌村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努力将寨卜昌打造成焦作市乃至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名片。
这里是河南焦作苏家作乡的寨卜昌村。
2000年9月,寨卜昌被河南省政府定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3月被省政府定为河南省新农村示范村;2011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5月,寨卜昌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37个院落;寨卜昌村“怀庆皮黄”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7月被河南省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示入选第二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12月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公示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寨卜昌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迈进新的历史纪元,寨卜昌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与革命先辈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者。
千年古村寨卜昌
寨卜昌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南15公里处,东北距示范区核心区5公里。1927—2012年,寨卜昌村属博爱县,此后,属焦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现居住3700人,53名党员,19个生产组,耕地面积4300余亩,村中面积500余亩。
说到寨卜昌村名的由来,还要从3000多年前武王伐纣的历史典故说起。据乾隆54年《怀庆府志》等史料记载,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途经此地,军师姜子牙为王师卜了一卦,曰“昌卦”,增强了部队将士的信心,于是命名此地为卜昌。此后,附近一带的百姓便按照族群姓氏,分别给自己的村庄起名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刘卜昌等。
到明代,药王卜昌第五代传人王来贡治家经商有道,王家逐渐富裕。清康熙年间,药王卜昌第七代传人王问安带领家族实现了华丽转型,商业经营主渠道转向铁锅、铁器等生意,并创立了生意字号“泰顺”,建立了由晋东南到怀庆府清化镇、再由清化镇到全国各地的商業网络,成为怀商巨贾中实力最强、最具代表性的一支商帮。
有了经济实力后,泰顺家族一方面重视家族子弟读书学习,一方面努力向政治上靠拢,家族中走上仕途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王氏家族有官衔者达40多人,太学生30多人,家出了1个进士,2个将军,3个举人,诰命夫人有40多个,官职最高做到四品,封赠的最高封到二品。
同治年间,为防匪患,王家组织全村筑起高大的寨墙,墙内有药王卜昌、油王卜昌、乔卜昌三大家族,因此又叫寨卜昌。至此,一个以王氏家族为核心的怀商发家史从这里开始续写,铸就了一段古怀庆府(含沁阳、孟州、武陟、温县、修武、获嘉、济源、原阳等县市)的辉煌历史。
古韵流香古建筑群
气势恢宏的寨卜昌村古建筑群,现存古建筑130多座,房屋400余间,在中原地区实为罕见。
在清代富甲怀川的泰顺巨商为后人留下的古建筑群文物均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民俗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最早的为清乾隆20年所建。
这些建筑在中原地区规模最大,工艺独特,雄伟壮观,全部是一进二宅院,并设挎院的四合院二层建筑,木雕、石刻精细,雕梁画栋,临街房、厢房、客厅、后厢房、后中房各具特色,客厅厢房的木制隔扇上刻着花、鸟、虫、鱼或梅、兰、竹、菊,还有贤孝图、耕织图等,人物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典雅优美,使人叹为观止。民居内长4.25米的石对联全国最大,龙纹饰马槽全国唯一。
大量保留下来的石雕、砖雕和木雕,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尤其是石刻花鸟耕读纺织图,雕刻精美,故事寓意深刻,是不可多得的古代艺术品,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文物资源。
村内寨墙保存基本完整,并且有寨河环绕,原有寨门和炮台,具有较强的军事防御功能。
寨门门洞上方镶嵌着一块长1.5米,宽0.7米的石头匾额,上书名人题书,东门口《纳春融》,西门口《挹秋浆》,南门口《揽荣光》北门口《迎叠翠》,意思是:揽日月精华,汇物华天宝,纳天地灵气,融和睦梓里,又示春夏秋冬四季,护寨河全长2760米,宽6米,深3米,河上有4座二复二圈的大型砖拱桥,桥面巨石铺成。门楼高6米,分三级台阶,门两旁有石狮把门,有石鼓镇宅,各具千秋,有的立着高大的石头楹联,宽0.38米,高4.25米。
王氏宗祠修造于乾隆30年,街房5间,东西厢房各3间,上房5间,建筑工艺讲究,雕刻精细,彩绘自然,图案逼真。
祠堂由清代书法家毛昶熙撰写的王氏家庙牌匾和王氏家庙落成的碑记铭文。王氏家庙落成庆典仪式时,清代书法家工部侍郎贺寿慈题《水木绵长》镏金字匾以示贺意。清代书法名家翁同和题《克昌厥后》牌匾表示祝贺。
祠堂前矗立着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皇帝赐封的五通圣旨碑,高3米以上,宽0.8米,碑头上雕刻双龙盘旋、二龙戏珠,气势轩昂,这些碑刻文辞精辟、书艺绝伦,在国内实属罕见。
抗日战争爆发后,面对日军的铁骑,寨卜昌也未能幸免于难。1938年的一天,日军有一小队到寨卜昌一带抢掠,被地方武装开枪打死了两人。第二天,日寇军队开到了寨卜昌,他们先用大炮轰击,接着马队、步兵闯入村内,对村庄进行了三天的残酷虐杀,临走时放火焚烧了村子。
冲天大火烧了三天三夜,2000多间民宅化为灰烬,只留下今天看起来豪华精美却又残破不堪的宅院。一场熊熊大火,让泰顺家的辉煌遗存灰飞烟灭,也让国恨家仇深深刻进了寨卜昌人的骨髓里。 九纵诞生地
“宜将剑戟多磨砺,不教神州起烽烟。”寨卜昌村不仅是古建筑的艺术典范,也记载有人民革命战争辉煌历史的一页。据博爱县志记载:1947年8月15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在博爱寨卜昌成立,并举行南征誓师大会。前委的几个领导,陈庚、谢富志、秦基伟、黄镇等都参加了整编九纵工作,司令部设在3号院,6、7、8号三个院则分别为九纵办公地旧址。
1947年8月15日,一万八千多名官兵,在寨卜昌村北门外的会场集结完毕。在礼炮声中大会开始,时任九纵政治部主任谷景生主持大会,向守志担任阅兵总指挥。阅兵式后,黄振宣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关于组建第九纵队和任命旅以上干部的命令:秦基伟任九纵队司令员、黄镇任政治委员、黄新友任副司令员、何正文任参谋长、谷景生任政治部主任、李静宜任副参谋长。九纵下设三个旅,二十五旅旅长蔡艾卿、政治委员冷裕光;二十六旅长向守志、政治委员余红远;二十七旅旅长崔建功,副旅长黄以仁、唐万成,副政委李万明等。
太行第四分区专员杜毓云代表太行区600万人民,将一面写着“太行子弟结长缨,跨河南征缚苍龙”的锦旗赠送九纵,杜毓云骑马举旗绕场一周,随后走上主席台将锦旗交给司令员秦基伟。秦基伟代表九纵队指战员接受了旗帜并讲话,他说:“我们接受太行人民的希望,接受党中央、毛主席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为解放全国人民,我们要打出去争取更大胜利”。
全场指战员振臂高呼:“打出去,打出去”,此后,九纵大会之后,九纵指战员跨过黄河,参加解放郑州等战役后,奔赴解放全中国的战场。
淮海战役后,九纵在安徽宿县集结,根据上级命令改编为十五军。1949年4月21日,十五军(九纵)一起渡江作战,千里追击,广州解放后,横扫广西,席卷大西南進入云贵川剿匪。
朝鲜战争爆发,秦基伟主动请缨赴朝作战,五次战役奉命阻击敌人,在芝蒲里10个昼夜阻挡敌人不能前进一步,上甘岭战役中,十五军浴血奋战43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毛主席称誉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十五军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就是这支部队的兵。
1961年,十五军改建为空降兵部队。虽然几经改编,但是这支英雄部队始终保持着优良的作风,听从党的号召,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冲锋在前,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家大院的红色传承
走进王家大院3号院,当年秦基伟司令员旧居和九纵办公旧址,依然保存完好。近年来,焦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苏家作乡和寨卜昌村非常重视当地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并把寨卜昌古建筑的传统与爱国主义的教育相结合,将3号院打造成了焦作市示范区红色教育基地。当地政府利用寨卜昌独特的优势条件、人文景观、民俗传承、文物古迹,着力建设独特的旅游圣地,让来参观的游客在感受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时,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
2009年8月15日,寨卜昌召开隆重大会,纪念九纵成立62周年。原十五军首长少将周继光、政委亢文采、首任首长秦基伟之子秦天少将、北京卫戊区离休干部林子和少将以及焦作市地方官员参加了大会。原九纵的一些老战士、地方老民兵也受邀参加了大会。
战火远去,烽烟不在,但寨卜昌的群众没有忘记九纵的丰功伟绩。为了纪念他们,2008年,寨卜昌村塑立了九纵纪念碑,2017年群众集资修建了纪念广场,并塑立了秦基伟塑像和九纵军史纪念碑文。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寨卜昌专门成立了九纵展馆管理小组,规划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展览馆。2018年,在焦作市党史办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寨卜昌建成了“共产党党性教育馆”“空降兵军史馆”“太行革命老区纪念馆”“第九纵队纪念馆”“焦作市示范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等。
同时,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结合文物修缮工作,将部分古建院落住户搬出,开辟了寨卜昌历史博物馆,将民俗展和红色教育展进行科学结合,以供游人游览。目前,寨卜昌大部分红色教育展馆内容已经充实。
近两年来,寨卜昌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退伍军人十余批近四千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及党风廉政建设的机关党员和学生群众,累计超过四万人。
如今,寨卜昌村红色教育基地的整体规划方案更加完善,新时代的寨卜昌村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努力将寨卜昌打造成焦作市乃至全国的红色教育基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