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海外传播的话语权力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XIA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茶文化海外传播中面临话语权力较弱等问题,本文提出提升我国茶文化话语权力可以首先确定我国茶文化中的标志性话语,其后通过茶叶出口与推介、茶艺表演、讲述中国茶故事、保留茶文化意象、提升茶文化译文质量等方式增强话语权力。
  【关键词】 茶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力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8-0127-02
  一、中国茶文化传播中的标志性话语分析
  国人品茗讲究闻茶香、观茶色、饮茶汤、看叶底,文人雅士更要寻一清幽之所品茶。茶在品的过程中蕴含着我国传统的文化,也蕴含着儒释道等各家的思想,而在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等各方面的局限,茶文化传播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可首先提炼出一些标志性的话语进行传播,如茶文化中的清、和、敬这类标志性话语。
  (一)茶香中的“清”
  无论是干爽的茶叶,还是冲泡的茶,茶中散发出的淡淡清香总是沁人心脾,而清幽的茶香更是映衬出了品茶之人的清幽之境,茶之淡然常为古人所推崇,古人常借茶表达其淡泊名利的心性。茶性内敛,符合国人希求内敛之性情。而茶香中的淡淡清香,则会让人们在品茗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感受茶的温润,感受心之安宁。而茶之清香也暗合了古代文人雅士的心态,崇尚在壮志难酬时寻清幽之处避世,而在庙堂之中时则洁身自好,清廉为官。清茶一杯蕴含着清廉、清正、清幽、淡然、淡泊等意味。
  (二)茶汤中的“和”
  我国传统文化中“和”为贵,“和”不只是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智慧,我国古已有之的宇宙观,《中庸》第一篇:“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宇宙万物在和的状态中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泡茶时茶静水动,茶汤是茶与水的融合,是动与静的相和,儒家认为茶可解浮躁,可让人平和,而朱子更从茶中提炼出“和”,其认为“和”为茶理。清代茶人陆次云曾言:“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而无论古人或今人,人们皆用茶修身立德,沟通外物与内心,以求内心之平和,修养心性,在和谐中与外物相容。
  (三)茶席中的“敬”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世间万物均为一体,人与人之间相互尊敬,相互关爱,社会就会和谐、和睦,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互相尊重,人文环境就会越来越和谐。唐代刘贞德提出饮茶有十德:以茶表敬意为其中一德。而茶席更在摆放和敬茶中体现着敬之意蕴,《玉篇·苟部》中认为,“敬,恭也”。恭、敬词义相近,恭注重于外表,敬则关乎内心。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敬是一种无形的物质,一种态度,而茶席中的恭敬的敬茶,不仅在茶席的摆放和饮茶过程中敬茶行为的貌上,也在饮茶与敬茶人的心中,在饮茶的和谐、恭敬的氛围中,以虔敬的态度表达相互内心的尊重。这种敬的态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子女对于父母的恭敬,也是学生对于师长的尊敬,亦是对于英雄的崇敬,更是与人交往的礼节之所在,是在敬人敬事中注重小我,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思想所在。
  二、加强中国茶文化传播中话语权力的方式
  依据Walter W.Skeat于1882年出版的《英语辞源词典》以及英语语言史专家Mary S.Serjeantsond在其论著《英语中的外来词历史》的记载,英语的汉语借词有27个,其中与茶相关的词汇有oolong(乌龙茶)、chaa(茶叶)和tea(茶叶)等7个,说明我国茶叶相关话语在一百多年前已融入了英语中,然而我国茶叶相关话语仍旧保持在一百多年前的程度上。而英文中与茶相关的表达,却往往并不是由于我国茶文化的融入而产生的。例如英文中的茶歇,tea break,意思是休息、歇息,而其后也慢慢运用于体育比赛中,表示在赛事过程中的休息或者间歇,此后也融入了其他的社会活动中,表示间歇和休息。那么在我国茶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我国茶叶相关话语的权力,可选取如下方式。
  (一)茶叶出口与推介时使用我国茶文化标志性话语
  中国茶文化传播要遵循语言传播的特点,新词或异域文化如果要被某一文化所接受,需要时间和次数的累积,如同广告为何会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产生影响一样,必须要反复不停重复同样的话语和内容才行,同时要尽量让语言变得生动有趣,才会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我国在茶叶出口和推介中不断向国外传递我国茶文化中特有的标志性话语,则会逐步增强我国茶文化话语的权力,助力我国茶文化传播。
  (二)茶艺表演时配我国茶文化标志性话语
  多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向世界推出我国的茶艺,但是忽略了一个问题,茶艺翻译为英文,为arts of tea,说明茶艺是一种艺术,那么艺术应具有与其相应的文化内涵。而其关键在于,茶艺中的各种表演手法是否将其赋予了深层的文化含义,其中的每一个动作,其本身有着一个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是否可以在英文或者传播的目标国语言中找到一个标志性的话语代表这样一个动作,并且让这个话语带给人以艺术的美感。
  (三)中国茶故事中反复呈现标志性话语
  我国传统茶文化中包含大量的有关茶的传说和故事,在传播茶文化的进程中,可以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一些方式讲述中国的茶故事,并在茶故事中加入我国茶文化负载词,反复呈现中国特色的标志性话语,通过这些具有文化信息的文字的反复呈现,以加深受众的记忆,并同时采用如互联网、影视等各种媒体形式,从而可增强我国茶文化的感染力,提升当地国家人民对我国茶文化的兴趣,进而理解与喜欢我国的茶,接受我國茶文化所特有的气韵,感悟中国的茶文化,从而逐步提升我国茶文化的话语权力。   (四)传播中保留茶文化标志性话语中的文化意象
  茶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其背后的文化意象,茶的清雅和谐浸润在茶香和茶汤之中,茶席的铺陈中则浸润着礼仪之邦的礼与敬。传承茶文化的进程中,需要在保留我国茶文化的意象的同时进行文化的传播。我国传统茶文化中蕴含着我国几千年来所传承的儒释道各家学说,也蕴含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思想和话语,在唐诗宋词的押韵中,在梅兰竹的君子之风中,茶汤流淌,茶香拂过,在温良恭俭让地端坐中品茶之韵味,是谓茶之敬。在厚重的文化中,茶不再只是一种饮品,而被赋予了超出其物理形态的意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所独有的文化符号。茶在英文中为tea,英文中茶字也是源于中国,是英文中来自于中国的借词,我国的先人们将中国茶叶卖向世界的同时,也让我国的“茶”字融入了某些语言中,例如英国下午茶讲究的是绅士之风,而我国茶文化讲究的是君子之风,绅士的文雅与君子的文雅,虽然都是雅,但是雅与雅之间所涵盖的意蕴不同,绅士是外在礼节上的彬彬有礼,而君子之风往往会强调人之内心的清高与淡定。而今日,茶文化传播中同样不能丢弃我国的文化意象,要让我国茶文化的标志性话语在被世界所接受的同时,依然保留其背后的茶文化意象,只有具有文化意象的话语才能提升话语的权力。
  (五)提升茶文化话语翻译的译文质量
  提及茶在英国的传播,就不能不提到埃德蒙·沃勒 (Edmund Waller)。1663年埃德蒙·沃勒写了一个祝寿词《论茶》献给当时的皇后凯瑟琳娜。《论茶》一经问世,让茶一时为人们所喜爱。而我国茶文化如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也需要将中国茶文化的话语翻译成为大众能易于传诵的话语,而当前我国的某些茶文化译本在国外少人问津。因此在未来我国进行茶文化翻译时,应该注意之前翻译文本中出现的问题,注意由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的词汇空缺现象,特别是由于我国茶文化不同于除受我国影响的日本韩国等国的世界其他地区的茶文化,不同的文化则产生了不同的饮茶方式,例如英国人更喜欢储存时间更长的红茶,会在饮茶时加入牛奶和糖,还有人会加入柠檬汁调味,而我国更喜欢清茶。相应形成的茶的谚语和俗语由于文化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出现了词汇的空缺,因此如何填补词汇的空缺,如何提升我国茶文化翻译的译文质量也是我国茶文化走出去的一个现实性问题。或许可以通过与国外茶人进行合作,或者与国外汉学家进行合作,或者培养我国本土翻译人才的方式尽量提升翻译的水准,讲好中国的茶故事。
  三、结语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文化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如何将我国茶文化的精髓传播出去,为世界所了解则是一个难题。或许可以通过在茶文化中找寻一些标志性的话语作为我国茶文化符号进行茶叶推介、茶艺表演、讲述中国茶故事,保留茶文化背后的文化意象,提升我国茶文化翻译质量等方式传播出去,让中国茶故事为世界所了解的同时,增强我国茶文化的话语权力。
  參考文献:
  [1]魏子钦.“茶”的文化符号学诠释[J].农业考古,2020,(2).
  [2]周子伦.英语“茶”话溯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3]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马美爱.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茶文化传播策略探讨[J].中国茶叶,2019,(12).
  作者简介:
  梁生明,男,汉族,山东蓬莱人,处长,硕士研究生,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香椿树街”与“枫杨树乡”是苏童小说文本中的两个象征性地标,内中蕴含着作者极为复杂的情感态度。这一现象的生成,源于苏童小说创作的深层心理因素。运用精神分析学理论,可以发现“想象”性的“苏北”乡村与“象征”性的“苏南”城市共同影响了苏童小说的空间建构,导致他在叙述“香椿树街”和“枫杨树乡”的故事过程中产生了“失根”情结。苏童小说创作呈现了“苏南”与“苏北”的双重空间映像,这种文学现象表明了
期刊
【摘要】 日本的动漫中不乏关于“妖怪”的精彩作品,例如《夏目友人帐》《野良神》《滑头鬼之孙》等等,动漫作品中出现的各种妖怪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意欲以日本动漫中体现的妖怪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日本妖怪文化的起源,日本动漫中妖怪的形象与特点,以及日本妖怪文化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 日本动漫;妖怪;传统文化;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文化遗产是记录国家历史、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但文化遗产保护在我国仍属于一个亟需成长的领域,探讨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专著欠缺。《科学方法与文化遗产》一书由牛津大学于2010年出版,其作者在材料学、动力学、文化遗产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学科背景。本文希望通過此类专著的推介和翻译,探索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  【关键词】 科学方法;遗产保护;材料科学;文物  【中图分类号】G0
期刊
【摘要】 民族文化称得上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命脉,更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所以延续和传承当今民族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发展而言十分关键。而当前,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冲击,彝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使传承彝族文化陷入了困境。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之下,如何做到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突破现有障碍,成了当今社会致力去研究的一个方向。而图形用户界面,用户是通过图像进行判别和执行操作的,所以将彝族文
期刊
【摘要】 “近取诸身”的认知模式决定了人的认知是从自身出发的。北宋以降,同属基本范畴词的人体词“体”和“面”在以意合形式连用的过程中,逐步凝固成词。人的“躯体”和“脸面”为意象图式的建构提供了原型,人们通过把它们的形状、部位或功能同外界对应而引申出了更多的义项。在词汇化的历程中,随着人们认知的发展,“体”和“面”两个语素间的边界被进一步模糊化,并最终偏向了“面”义。“体面”一词也通过转喻机制抽象出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加强室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室内设计有多种元素形式,不同形式所带来的室内设计效果也不相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能够充分发挥审美作用,真正体现出我国历史文化的内涵。本文对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优势展开讨论,同时提出具体的文化元素应用方法,进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
期刊
【摘要】 日常生活中营造良好的交际环境,人们会选择更为委婉的方式来表达和交流。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人们日常使用委婉语的情况。对回收的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主要从心理学、文化学、社会学这三个角度分析委婉语的使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汉语语言背后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汉语委婉语;使用情况;价值判断  【中图分类号】H109 【文
期刊
【摘要】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马克思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为我国的文艺发展指明了道路,对大学生的文艺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大学生的文艺创作、实践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大学生应积极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坚持“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通过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添砖加瓦。  【关键词】 大学生;习近平;文艺思想;影响  【中图分类号】A8
期刊
【摘要】 《小团圆》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具有真实可信、平淡自然的特征,小说的描写对象都是真人真事,描写不但如实详尽,而且深刻到位,白描式的语言通俗质朴,这些特点赋予了整部作品“平淡而近自然”的韵味,成为“通常的人生的回声”。  【关键词】 张爱玲;《小团圆》;真实可信;平淡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6-8264(2021)31-0004-0
期刊
【摘要】 随着知识的不断普及和新技术的兴起,西方电影逐渐涌入中国,与此同时,电影成为了不同国家间文化交流的媒介。在这个过程中,电影字幕翻译则是连接不同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桥梁。在字幕翻译的动态适应和选择的过程中,译者必须要选择合适的语言。本文以2016年广受欢迎的迪士尼动画电影《疯狂动物城》的字幕翻译为例,试图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从不同角度分析字幕翻译传达给观众的情景世界。  【关键词】 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