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胸膜粘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某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将其分为3组
【机 构】
:
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呼吸内科,河北063000;唐山市丰南区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胸膜粘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某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将其分为3组,1组20例(≤5.0 g/L)、2组66例(5.0~6.0g/L)、3组34例(≥6.0 g/L).比较3组人群一般资料、治疗期间、治疗后胸膜粘连发生情况、分析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胸膜粘连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期间、治疗后3组患者胸膜粘连发生率高于1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822,P =0.678),治疗期间、治疗后1组、2组胸膜粘连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4.910,P =0.699);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胸膜粘连的发生呈正相关(r =0.012,P<0.05).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与胸膜粘连的发生存在紧密的联系,且会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在神经美学研究中已经证明,中文字体审美偏好的情绪刺激可以通过观察3种偏好(喜欢、不喜欢和中性)之间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 ERP)波动获得.本文通过引入一种核化张量奇异值分解的多视角聚类方法分别构建了基于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和ERP的审美偏好识别模型,通过这些模型首次确认了该结论.本文方法将来自不同频段的数据视为描述
增量二分图优化问题(dynamic bipartite drawing problem, DBDP)是一个具有NP难度的组合优化问题,该问题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规划驱动的局部搜索(DP-LS)算法来求解该问题.不同于文献中求解该问题和该类问题的所有启发式算法的邻域搜索方式(即每次邻域操作只对一个或两个节点进行插入或交换动作),本文提出的动态规划驱动的局部搜索算法能
目的 探讨运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化妆品中锑、铝、砷、铍、镉、铬、汞、铅、锰、镍、硒、铊12种元素含量进行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过微波消解处理,用电
传统基于分类学习的监督哈希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哈希检索技术需求,但是线性判别分析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这一点.本文提出将线性判别分析作为深度网络的优化目标,以端到端训练的方式学习有效的哈希编码.但是,直接以上述目标训练神经网络就必须解决具有较高计算复杂度的特征值分解问题.在本文中,线性判别分析目标被转化为一个简单的最小均方问题,这种转化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可以利用成熟的优化方法优化网络.这种基于线
新冠疫情期间,保障线上教学效果是高校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在线学习效果,故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与提升学生兴趣的CBL(Case-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以腾讯会议为网络学习平台,以微信小程序进行过程评价,通过课前、课堂及课后三个环节在药用植物学线上教学中开展基于CBL的翻转课堂。问卷调查显示该教学模式应用效果良好,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
以两道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命制和打磨过程为例,介绍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之下主题式命题的命制思路,为中考试题命制提供范例和参考,并梳理主题命题的几点心得.
针对一类具有传感器故障和不对称输入死区的非线性多输入多输出非严格反馈系统,本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神经网络容错控制方案.控制器的设计以反步法为框架,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处理传感器故障,利用死区斜率的有界性补偿输入死区对系统性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引入动态面控制技术克服"计算爆炸"的问题.该控制方法不仅能够保证闭环系统中所有信号半全局一致最终有界,而且能使跟踪误差收敛至原点附近的紧集内.最后通过两个仿真
目的 通过对一起以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报告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为类似事件的调查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访谈、查阅资料、现场勘察、实验室检测
视频行为识别近年来逐渐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按照识别对象进行划分,视频行为识别任务可分为个体行为识别与群体行为识别.本文聚焦于群体行为识别,识别与分析视频场景中整体人群的行为.已有的群体行为识别方法大多采用多层时序网络模型,学习得到表征时序变化的个体行为特征并对其进行聚合形成群体行为特征.但是,在个体特征聚合过程中,以往方法未能有效考虑个体对群体行为贡献程度的差异性,影响识别性能.为此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和我国影响力的增加,空军“走出去”执行各类任务已成为新常态,而“一带一路”沿线流行的寄生虫和寄生虫病成为空军面临的新挑战.为应对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