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供应链中存在的交易费用,指出供应链是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方式,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构成了虚拟企业。为了解决虚拟企业的边界问题,引入价格折扣策略模型来计算构成供应链前后各个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变化情况,从数量上确定是否应该把一企业吸收为供应链节点企业。
关键词:供应链;边界确定;交易费用;价格折扣策略
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7)04-009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成为供应链的新发展阶段,现代企业的竞争已演变成了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具有可视化、信息网络化、连接无缝化等特征,供应链内企业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条供应链就形成了一虚拟企业,大大减少了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市场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优化了交易频率,提高了企业的收益。依据科斯交易费用理论,企业都有其边界,虚拟企业(供应链)的边界怎么确定呢?即:怎样确定是否应该把一个企业加入供应链?现在国内外文献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描述,本文依据交易费用理论和价格折扣模型予以探讨。
一、供应链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Coase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1]在他看来,市场和企业是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他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是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的,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由层级关系中的权威(企业家)来完成,二者之间的选择依据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部官僚组织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当企业内部官僚组织成本大于市场定价的成本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扩大)。之所以存在交易费用,是因为交易中存在非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等因素。[2]
在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具有双重性。从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易来看,属于企业与外部进行交易的关系。但从整个供应链来看,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易又属于组织内部的交易。我们把供应链上为了完成共同目标,通过合作并实现各自利益的这样一些厂家形象地看成一个厂家,称之为虚拟企业。[3]虚拟企业是介于完全市场化和垂直一体化之间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由“看不见”和“看得见”两只手进行契约安排,因而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又可以充分利用组织的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依据科斯的交易理论,虚拟企业的规模不是无限扩大的,在其内化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供应链交易费用与市场价格机制组织交易的费用相等时,边界趋于平稳,即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数量稳定下来,这时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因此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就应随市场的变化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做出安排,即核心企业应做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选择[4]:其一,是否让链外企业加入以成为节点企业;其二,是否将一个企业剥离出供应链。依据上述分析,问题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一个企业是否能为供应链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当双方成本降低、利润增加时,说明供应链应该内化该企业,反之则不应该内化。
下面就运用价格折扣策略模型,通过计算成本和利润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应该加入供应链。
二、 供应链内协调订货模型
四、结论
本文依据交易费用理论,运用价格折扣模型,从理论上并结合实际例子讨论了一个企业是否应该将另一企业纳入供应链问题,这对于企业在实际中确定合作伙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情况下,供应链的构成需要许多企业参与,研究二级供应链的边界确定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三个及以上企业是否能够构成供应链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73(9):386-405.
[2]O E WILLIAMSON.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and Economics,1979(22):233-261.
[3]史蒂文·格德曼,罗杰·内格尔,肯尼斯,等.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杜,1998.
[4]习德萍,杜寒芳.供应链管理与交易费用[J].商贸论坛,2002(6):9-12.
[5]徐克安,熊燕,董雨.订单生产方式下供应链1∶1买卖双方协调订货模型[J].运筹与管理,2003,12(6):104-108.
[6]高雷阜,杨皎平,赵宏霞.基于价格折扣策略的供需协调模型[J].物流科技,2005(114):31-3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供应链;边界确定;交易费用;价格折扣策略
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07)04-0091-0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供应链或动态联盟成为供应链的新发展阶段,现代企业的竞争已演变成了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具有可视化、信息网络化、连接无缝化等特征,供应链内企业形成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一条供应链就形成了一虚拟企业,大大减少了资产专用性、机会主义、市场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优化了交易频率,提高了企业的收益。依据科斯交易费用理论,企业都有其边界,虚拟企业(供应链)的边界怎么确定呢?即:怎样确定是否应该把一个企业加入供应链?现在国内外文献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描述,本文依据交易费用理论和价格折扣模型予以探讨。
一、供应链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Coase在其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1]在他看来,市场和企业是相互替代而不是相同的交易机制,因而企业可以取代市场实现交易。他们之间的不同表现在:在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是由非人格化的价格来调节的,而在企业内相同的工作则由层级关系中的权威(企业家)来完成,二者之间的选择依据于市场定价的成本与企业内部官僚组织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当企业内部官僚组织成本大于市场定价的成本时,企业的边界趋于平衡(不再扩大)。之所以存在交易费用,是因为交易中存在非理性、机会主义、资产专用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交易频率等因素。[2]
在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交易具有双重性。从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易来看,属于企业与外部进行交易的关系。但从整个供应链来看,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易又属于组织内部的交易。我们把供应链上为了完成共同目标,通过合作并实现各自利益的这样一些厂家形象地看成一个厂家,称之为虚拟企业。[3]虚拟企业是介于完全市场化和垂直一体化之间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由“看不见”和“看得见”两只手进行契约安排,因而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又可以充分利用组织的管理效率,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依据科斯的交易理论,虚拟企业的规模不是无限扩大的,在其内化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供应链交易费用与市场价格机制组织交易的费用相等时,边界趋于平稳,即供应链中的节点企业数量稳定下来,这时整个供应链的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因此在实际运作中,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就应随市场的变化对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做出安排,即核心企业应做出以下两个方面的选择[4]:其一,是否让链外企业加入以成为节点企业;其二,是否将一个企业剥离出供应链。依据上述分析,问题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一个企业是否能为供应链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当双方成本降低、利润增加时,说明供应链应该内化该企业,反之则不应该内化。
下面就运用价格折扣策略模型,通过计算成本和利润来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应该加入供应链。
二、 供应链内协调订货模型
四、结论
本文依据交易费用理论,运用价格折扣模型,从理论上并结合实际例子讨论了一个企业是否应该将另一企业纳入供应链问题,这对于企业在实际中确定合作伙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际情况下,供应链的构成需要许多企业参与,研究二级供应链的边界确定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三个及以上企业是否能够构成供应链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73(9):386-405.
[2]O E WILLIAMSON.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Journal of Lawand Economics,1979(22):233-261.
[3]史蒂文·格德曼,罗杰·内格尔,肯尼斯,等.灵捷竞争者与虚拟组织[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杜,1998.
[4]习德萍,杜寒芳.供应链管理与交易费用[J].商贸论坛,2002(6):9-12.
[5]徐克安,熊燕,董雨.订单生产方式下供应链1∶1买卖双方协调订货模型[J].运筹与管理,2003,12(6):104-108.
[6]高雷阜,杨皎平,赵宏霞.基于价格折扣策略的供需协调模型[J].物流科技,2005(114):31-34.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