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讨论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教学质量,并且进一步研究如何做好教学工作。在本文中,主要针对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通过建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希望能够给与同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质量;中学生;建模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无用,无法运用在生活中,特别是和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更多的老师已经不知道如何让老师认可数学的重要性。我觉得数学教学工作确实是一个数学老师的挑战,当你带上学生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时间就像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随着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让数学老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好教!我感觉,数学老师是班级的魂,就是班级里学生成长的那一盏不会熄灭的明灯。
一、启蒙的教师,不断的努力。
数学教师是班级的学生成长时期最重要的老师,在走入社会,面对社会时期重要的帮手,也是孩子们进入社会的重要帮手。数学就是培养孩子们的思维的重要帮手之一,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0年9月,我很荣幸继续担任二班的数学教师,继续服务于二班,带着学生们继续学习数学。但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由于接触最多的是计算机和社会店员,对自己的数学认知仅仅只停留在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方面。对别的数学知识感觉是无用的,而且是感觉可以学,也可以不学。首先,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数学是基础学科,是人类的启蒙学科,必须努力的学好数学。
二、树立建模的数学思想
想学习好数学,就要学会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學模型,来解决好数学的学习,最终又快又准确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这就要回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来巩固数学知识,达到最终的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线的教学中,我遇到很多的学生问我:老师,数学在生活中有用吗?我怎么感觉没有任何用处。我就用最简单的例子,给成绩优异的学生发奖的问题入手,怎么做到最快捷最优使用班费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动手来解决我的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着手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而且是贯穿到生活的始终。
学习中,我教会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建模的问题,彻底把问题数学化。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最优。
三、建立数学模型,学好数学
“亲其师,信其道”,数学教师要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这样学生也乐于接受你的指导和帮助。如八年级上册第38页的例2,:有一个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去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你们量出DE的长度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在这个问题面前,学生就要直观地面对数学问题,学要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就可以给他建立数学的全等模型,学生就要倒逼着学习全等的数学知识,从△ABC≌△DEC开始解决问题,而两个三角形全等就要由全等的判定条件入手解决进行解决,使学生在模型下进行入手学习。
如:八年级上册第154页习题15.3的综合应用第三题,甲乙两人分别从距目的地6㎞和10㎞的两地同时出发,甲乙的速度比是3:4,结果甲比乙提前20min到达目的地,求甲乙的速度。这是一道代数题,学生在这道题就要充分运用数学模型。首先清楚题目是一道路程问题,要建立:路程=速度×时间的模型。问题就会数学化,解决时候就分别从甲乙路程、时间和速度的三个量上着手,先找路程是6km和10km;速度分别是3x和4x,就剩时间,建立时间等量关系:甲的时间+20min=乙的时间。一旦条例清楚了,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就会更快,而这就是数学模型的用处。也可以让学生更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最后达到学好数学。
迎难而上,努力学习
学习数学要建立良好的数学模型,学生可能最初不会建立数学模型,这就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识从无到有,最终精通解决。
同时在学习的最初,为了改善学生利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水平,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和思维过程。我们教室要做到:讲具体实际问题抽象化,然后在对其进行概括并且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解决数学问题,得出结果后回答具体问题。这样的过程要持续下去,最后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的习惯,达到最终学好数学的目的。
总结:在初中数学中不断地渗透建模的思想对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的意识,强化学生利用数学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融入建模的思想并非一两节课就可以做到,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建模的定向思维意识,意识到数学解决具体问题的积极作用,高手到数学的独特魅力,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一门精深的学问”,当了这些年数学老师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的这句话。
参考文献:
[1].刘兼主编.《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叶其孝.《中学数学建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李佐锋.《数学建模》中国广播大学出版社 2003.12
[4]冯永明等《中学数学建模与教学实践认识》中学数学月刊 2000年第一期
【关键词】质量;中学生;建模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无用,无法运用在生活中,特别是和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更多的老师已经不知道如何让老师认可数学的重要性。我觉得数学教学工作确实是一个数学老师的挑战,当你带上学生的那一刻,你会发现时间就像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随着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也让数学老师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学生不好教!我感觉,数学老师是班级的魂,就是班级里学生成长的那一盏不会熄灭的明灯。
一、启蒙的教师,不断的努力。
数学教师是班级的学生成长时期最重要的老师,在走入社会,面对社会时期重要的帮手,也是孩子们进入社会的重要帮手。数学就是培养孩子们的思维的重要帮手之一,而且是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0年9月,我很荣幸继续担任二班的数学教师,继续服务于二班,带着学生们继续学习数学。但我发现现在的学生由于接触最多的是计算机和社会店员,对自己的数学认知仅仅只停留在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方面。对别的数学知识感觉是无用的,而且是感觉可以学,也可以不学。首先,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数学是基础学科,是人类的启蒙学科,必须努力的学好数学。
二、树立建模的数学思想
想学习好数学,就要学会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建立数學模型,来解决好数学的学习,最终又快又准确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这就要回到数学的学习中来,我们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的建立来巩固数学知识,达到最终的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一线的教学中,我遇到很多的学生问我:老师,数学在生活中有用吗?我怎么感觉没有任何用处。我就用最简单的例子,给成绩优异的学生发奖的问题入手,怎么做到最快捷最优使用班费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动手来解决我的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着手体会到数学是一门有用的学科,而且是贯穿到生活的始终。
学习中,我教会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成数学建模的问题,彻底把问题数学化。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最优。
三、建立数学模型,学好数学
“亲其师,信其道”,数学教师要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这样学生也乐于接受你的指导和帮助。如八年级上册第38页的例2,:有一个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去一个点C,从点C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连接AC并延长到点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点E,使CE=CB。连接DE,你们量出DE的长度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在这个问题面前,学生就要直观地面对数学问题,学要数学知识来解决。我们就可以给他建立数学的全等模型,学生就要倒逼着学习全等的数学知识,从△ABC≌△DEC开始解决问题,而两个三角形全等就要由全等的判定条件入手解决进行解决,使学生在模型下进行入手学习。
如:八年级上册第154页习题15.3的综合应用第三题,甲乙两人分别从距目的地6㎞和10㎞的两地同时出发,甲乙的速度比是3:4,结果甲比乙提前20min到达目的地,求甲乙的速度。这是一道代数题,学生在这道题就要充分运用数学模型。首先清楚题目是一道路程问题,要建立:路程=速度×时间的模型。问题就会数学化,解决时候就分别从甲乙路程、时间和速度的三个量上着手,先找路程是6km和10km;速度分别是3x和4x,就剩时间,建立时间等量关系:甲的时间+20min=乙的时间。一旦条例清楚了,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就会更快,而这就是数学模型的用处。也可以让学生更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最后达到学好数学。
迎难而上,努力学习
学习数学要建立良好的数学模型,学生可能最初不会建立数学模型,这就要我们老师不断的引导,让学生对数学模型的认识从无到有,最终精通解决。
同时在学习的最初,为了改善学生利用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水平,教师应该在教学中结合具体问题,告知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式和思维过程。我们教室要做到:讲具体实际问题抽象化,然后在对其进行概括并且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解决数学问题,得出结果后回答具体问题。这样的过程要持续下去,最后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的习惯,达到最终学好数学的目的。
总结:在初中数学中不断地渗透建模的思想对提高学生利用数学的意识,强化学生利用数学的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融入建模的思想并非一两节课就可以做到,而是应该贯穿整个初中数学的教学,让学生产生建模的定向思维意识,意识到数学解决具体问题的积极作用,高手到数学的独特魅力,进而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一门精深的学问”,当了这些年数学老师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的这句话。
参考文献:
[1].刘兼主编.《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叶其孝.《中学数学建模》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李佐锋.《数学建模》中国广播大学出版社 2003.12
[4]冯永明等《中学数学建模与教学实践认识》中学数学月刊 2000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