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环氧大豆油为原料,通过研究磷酸添加量、松香酯添加量、涂胶厚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大豆油基压敏胶粘接性能的影响,确定大豆油基压敏胶的较佳制备工艺。在此基础上,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仪(NMR)对压敏胶的结构进行解析,揭示其交联聚合机制和老化前后的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油基压敏胶的较佳制备工艺为,w(磷酸)=6%,w(松香酯)=70%(均相对于环氧大豆油质量而言),涂胶厚度为80μm,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 min。此时,胶膜呈连续状态,分子链间得到有效缠结,聚醚、聚酯反应逐步进行,极性官能团较多,与钢板的贴合力更强,交联程度较大,内聚强度增大,制备的大豆油基压敏胶无残胶,180°剥离强度为(1.866±0.18)N/cm,环形初粘力为(3.88±0.44)N。结合FTIR和1H-NMR分析压敏胶结构,表明磷酸一方面催化环氧键开环生成羟基聚醚,另一方面可以和环氧大豆油生成磷酸酯,还有部分以游离态存在。大豆油基压敏胶中松香酯以共价或物理嵌段的形式,一部分完全嵌入网络结构中,一部分以半嵌入式或游离状态在聚合物结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