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往往产生彼此问的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文章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的分析,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观念,以使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社会;科学消费观
一、正确认识消费的概念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和汇结地。消费既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也是资本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领域。因此,消费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应该说,消费不但是物质生活的过程,而且是文化、交往和社会生活的过程。
伴随着假日经济的到来,小康生活水准和生活方式的兴起,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消费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正进入一个特征渐趋明显的消费社会。正如美國著名理论家杰姆逊所言:消费社会这个概念不只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风格,它也作为一个时期的概念,把文化上出现的新的方式、特点与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经济秩序联系起来。而与消费社会、消费文化相关的研究,近年来也成为文化研究学科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中消费社会中大众的角色问题则处在这个话题的中心位置。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也是消费群体的主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在消费社会中的现状及教育引导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1 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与过度消费
大学生进人大学后开始独立生活,首次拥有自己支配金钱的权利,但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往往表现为不会理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消费。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与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产生的负面结果。大学生应该自发走出高消费的怪圈,理性地对待消费、对待时尚、对待独立、对待理财。
2 家长的溺爱与纵容促进了大学生的高消费
其实在花父母的钱来消费的问题上并不全是大学生的过错,也有传统的育儿观念在作崇。就是因为这些从贫困中走过的已为人父母的人还存在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心理,在孩子未走上工作岗位时全程承担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其他的消费,才造成孩子不独立或者不想独立的依赖思想。中国人传统的疼爱孩子而实际上又是“陷害”孩子的文化观念和教育方式,间接造成了大学生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非理性方式。
3 消费的两极化——奢侈与贫困并存
笔者在关于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发现,有15.2%的学生在400元以下,28.3%的学生在400-550元之间,34.4%的学生在550-900元之间,14.6%的学生在900-1400元之间,7.5%的学生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见,随着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愈加分明。
4 克服虚荣攀比心理,消除不良消费
今天的莘莘学子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而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滋生过度消费的状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无消费的理性。因此在大学生中应该倡导科学消费观,加强自身修养,消除不良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思想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在政府采取措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更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首先,反对挥霍浪费,坚持勤俭节约。青年教育、舆论导向,应该宣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当今仍然不会过时,应该注重引导,令大学生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而使其在心理上拒绝浪费。其次,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消费。有人曾把大学生说成是“躺在汇款单上的骄子”,这不无道理,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大学生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在保障他们经济来源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部分经济困难,鼓励他们走出教室,参加勤工助学。再次,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乱花钱的现象,显示出他们在理财方面的认知和能力不足。应引导和培养他们的理财价值观、理财基本知识、理财基本技能,让他们懂得怎样更合理地去支配自己的消费。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社会;科学消费观
一、正确认识消费的概念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和汇结地。消费既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和沟通的渠道,也是资本与日常生活实践相结合的领域。因此,消费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应该说,消费不但是物质生活的过程,而且是文化、交往和社会生活的过程。
伴随着假日经济的到来,小康生活水准和生活方式的兴起,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消费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我们正进入一个特征渐趋明显的消费社会。正如美國著名理论家杰姆逊所言:消费社会这个概念不只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风格,它也作为一个时期的概念,把文化上出现的新的方式、特点与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和新的经济秩序联系起来。而与消费社会、消费文化相关的研究,近年来也成为文化研究学科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中消费社会中大众的角色问题则处在这个话题的中心位置。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也是消费群体的主流,本文主要探讨大学生在消费社会中的现状及教育引导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
1 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与过度消费
大学生进人大学后开始独立生活,首次拥有自己支配金钱的权利,但他们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往往表现为不会理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消费。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与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产生的负面结果。大学生应该自发走出高消费的怪圈,理性地对待消费、对待时尚、对待独立、对待理财。
2 家长的溺爱与纵容促进了大学生的高消费
其实在花父母的钱来消费的问题上并不全是大学生的过错,也有传统的育儿观念在作崇。就是因为这些从贫困中走过的已为人父母的人还存在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心理,在孩子未走上工作岗位时全程承担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其他的消费,才造成孩子不独立或者不想独立的依赖思想。中国人传统的疼爱孩子而实际上又是“陷害”孩子的文化观念和教育方式,间接造成了大学生高消费和超前消费的非理性方式。
3 消费的两极化——奢侈与贫困并存
笔者在关于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发现,有15.2%的学生在400元以下,28.3%的学生在400-550元之间,34.4%的学生在550-900元之间,14.6%的学生在900-1400元之间,7.5%的学生月消费1400元以上。可见,随着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愈加分明。
4 克服虚荣攀比心理,消除不良消费
今天的莘莘学子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儒生,他们追求新颖,需求多样,引领消费时尚。而消费所追求的内心满足是永无止境的。有些大学生一味地想得到情感上的满足和心理上的平衡,而不顾目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承担能力去赶时髦、追新潮,这不仅会助长讲名牌、好攀比、爱虚荣等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且还会滋生过度消费的状况,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从感情、心情出发,喜怒哀乐都能成为他们消费的理由,他们往往有消费的冲动却无消费的理性。因此在大学生中应该倡导科学消费观,加强自身修养,消除不良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消费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也受到很大的制约。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胡锦涛主席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思想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提供了重要指导方针。当前全球的经济形势变幻莫测,在政府采取措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关键时期,作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更应深刻领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首先,反对挥霍浪费,坚持勤俭节约。青年教育、舆论导向,应该宣传“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念,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在当今仍然不会过时,应该注重引导,令大学生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而使其在心理上拒绝浪费。其次,引导大学生科学理性消费。有人曾把大学生说成是“躺在汇款单上的骄子”,这不无道理,经济上不能独立的大学生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在保障他们经济来源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引导大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部分经济困难,鼓励他们走出教室,参加勤工助学。再次,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乱花钱的现象,显示出他们在理财方面的认知和能力不足。应引导和培养他们的理财价值观、理财基本知识、理财基本技能,让他们懂得怎样更合理地去支配自己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