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是学校和教师的重要责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并对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过程进行调查和评价,认真研判课程实施的效能,理清课程创建和实施的基本规律,努力探索适合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读本;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9—0055—03
【作者简介】1.戴燕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28)德育主任,一级教师;2.周育俭,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28)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指导家长开展健康有效的家庭教育。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以《苏州市家庭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为抓手,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基于对学校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和评价,全面分析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效能,以促进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情况调查与评价
家庭教育的课程化实施是苏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读本》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它的使用情况、使用方式、反馈意见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效能。
(一)《读本》使用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在学校一至六年级抽取30名教师、120名学生及其家长,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6份,占回收问卷的98.65%。
1.使用频率调查。
《读本》的使用频率对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评价具有基础意义。我们给每一个学生都发放了《读本》,由学生带回去和家长一起阅读学习,同时教师也会与家长开展线上线下的、基于读本内容的对话交流。对《读本》使用频率的调查显示:45%的家庭频繁使用(1周5次及以上)、35%的家庭经常使用(1周3~4次)、31%的家庭偶尔使用(1周1~2次)、5%的家庭没有使用(未使用)。
另外,不同的年级使用的频率也不尽相同,一年级和五、六年级每周的使用频率最多,依次为4.7次、4.6次及4.5次,三、四年级的使用频率最低,每周仅有2.8次与2.9次。
2.使用方式选择。
调查发现,教师普遍采用线上指导、组织沙龙以及重点家庭跟进这3种方式使用《读本》。随着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职能。调查显示,家长主要采用了讲述、言传身教、自主理论学习的方式,其中讲述的占比较高,达到了45%。
3.内容认知度调查。
对《读本》内容的认知度不仅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也是评价家庭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最主要依据。我们从对《读本》内容的熟悉度、《读本》优点等维度对教师、家长和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
一是对《读本》的熟悉度。我们从非常熟悉、基本熟悉、偶尔了解以及陌生四个层次进行调查。从教师层面看,30名受调查教师中,有25名教师非常熟悉,占整体的83.33%,有5名教师基本熟悉,可以看出,教师对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配合度较高;从学生层面看,39%的学生基本熟悉,30%的学生非常熟悉,27%的学生一般了解,4%的学生表示比较陌生;从家长层面看,40%的家长基本熟悉,31%的家长非常熟悉,24%的家长一般了解,还有5%的家长表示比较陌生。可以看出,学生与家长对《读本》熟悉度情况相差不大,这说明家长对《读本》的重视和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读本》的优点。教师与家长对《读本》优点方面的认知基本一致,普遍认为实用性强、内容符合学段特点、具有指导意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是最为集中的几个优点,分别占整体的32%、29%、21%以及15%,只有3%的教师或家长认为《读本》没有突出的优点。受调查学生则表示,《读本》案例有趣、有教育意义、增加了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是读本最大的优点,分别占比38%、35%及25%,只有2%的学生表示没有突出优点。
(二)基于调查结果的整体评价及分析
一是从《读本》使用情况看。虽然有66%的学生和家长每周的使用频率在3次以上,使用频率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周2次以上),但低年级和高年级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年级,这与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中年级时,很多家长在经历孩子刚入学的焦虑期后,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反而降低了。高年级则是由于孩子渐渐进入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出现很多新问题,家长再次感受到了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做好中年级家长和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有效保持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的延续性,帮助家长克服因孩子不断成长而产生的焦虑,从而确保家庭教育的延续和一致。
二是从《读本》使用方式看。教师的配合度很高,广大教师通过线上指导、沙龙活动及重点跟进的方式推进家庭教育课程化建设,同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利用新的方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反观家长方面,他们大多采用讲述《读本》内容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死板,且收效不大。所以,学校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的指导,突出家长的言传身教。
三是从对《读本》内容的认知看。大部分家长认为读本的实用性强,而且家长和教师都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内容和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变化、社會环境的变化、儿童心理的变化等,这些都时刻要求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
总之,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需要进一步提升家长的参与度,不仅让家长成为家庭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同时还要鼓励家长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一方面,家校互动的活动中要多给家长表达的机会,如组织“家庭教育课程开发智囊团”,实现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开发与评价的常态化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到家长工作繁忙等多方面的因素,学校需要进一步创新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的组织形式,多开展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实现有益的互补,而且要多开展亲子互动类活动,提高亲子沟通交流的效果。
二、家长与教师对课程的创造性介入与评价
基于上文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家长期待学校和教师在家庭教育方法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外部支持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基于课程实施过程,教师创造性介入评价
在30名被调查教师中,有26名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补充,有15名教师主动对家庭教育的目标和计划进行了细化,有14名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还有10名教师主动寻找并完善与家长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比如腾讯视频会议的运用等)。
从教师在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过程中的创造性介入可以看出:教师们对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已经产生了规划性指导的意识,他们认识到只有当学校、教师和家长目标一致时,才能有效保障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出现偏差,减轻家长在认知与实践上的心理负担;教师开始主动进行自我提升,他们认识到,只有强化自身家庭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做到有效指导;教师开始主动换位思考,他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实效。
(二)基于课程实施过程,家长的创造性介入评价
一些家长也开始介入到家庭教育课程化建设中,主要表现为分享教育方法,构建家庭氛围以及专业学习等。
家长们主动分享自己家庭教育的方法(故事),一方面,弥补了《读本》内容上的缺陷,鲜活的家庭教育案例带给家长的感知远大于文字图片内容;另一方面,家长的叙述角度和内容更加容易让倾听的家长产生共鸣,不管家庭环境有多少差异,教育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家长的讲述和建议中体现的以身作则、互帮互助、责任担当、陪伴共生、容错纠错等思想,正是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这些对其他参与交流活动的家长来说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也是他们可以模仿实践的榜样。
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是一项动态发展的事业,对《读本》的运用状况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实施的效果,对家长和教师主动介入课程实施的评价,有利于我们把握家庭教育课程实施的规律,构建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实施范式。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读本;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79—0055—03
【作者简介】1.戴燕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28)德育主任,一级教师;2.周育俭,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江苏苏州,215228)副校长,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指导家长开展健康有效的家庭教育。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以《苏州市家庭教育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为抓手,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基于对学校家庭教育课程项目实施情况的调查和评价,全面分析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效能,以促进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好地开展。
一、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的情况调查与评价
家庭教育的课程化实施是苏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的重点工程。《读本》是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主要依据,它的使用情况、使用方式、反馈意见等直接决定课程实施的效能。
(一)《读本》使用情况调查
本次调查在学校一至六年级抽取30名教师、120名学生及其家长,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48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46份,占回收问卷的98.65%。
1.使用频率调查。
《读本》的使用频率对家庭教育课程的实施评价具有基础意义。我们给每一个学生都发放了《读本》,由学生带回去和家长一起阅读学习,同时教师也会与家长开展线上线下的、基于读本内容的对话交流。对《读本》使用频率的调查显示:45%的家庭频繁使用(1周5次及以上)、35%的家庭经常使用(1周3~4次)、31%的家庭偶尔使用(1周1~2次)、5%的家庭没有使用(未使用)。
另外,不同的年级使用的频率也不尽相同,一年级和五、六年级每周的使用频率最多,依次为4.7次、4.6次及4.5次,三、四年级的使用频率最低,每周仅有2.8次与2.9次。
2.使用方式选择。
调查发现,教师普遍采用线上指导、组织沙龙以及重点家庭跟进这3种方式使用《读本》。随着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职能。调查显示,家长主要采用了讲述、言传身教、自主理论学习的方式,其中讲述的占比较高,达到了45%。
3.内容认知度调查。
对《读本》内容的认知度不仅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也是评价家庭教育课程实施效果的最主要依据。我们从对《读本》内容的熟悉度、《读本》优点等维度对教师、家长和学生分别进行了调查。
一是对《读本》的熟悉度。我们从非常熟悉、基本熟悉、偶尔了解以及陌生四个层次进行调查。从教师层面看,30名受调查教师中,有25名教师非常熟悉,占整体的83.33%,有5名教师基本熟悉,可以看出,教师对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配合度较高;从学生层面看,39%的学生基本熟悉,30%的学生非常熟悉,27%的学生一般了解,4%的学生表示比较陌生;从家长层面看,40%的家长基本熟悉,31%的家长非常熟悉,24%的家长一般了解,还有5%的家长表示比较陌生。可以看出,学生与家长对《读本》熟悉度情况相差不大,这说明家长对《读本》的重视和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读本》的优点。教师与家长对《读本》优点方面的认知基本一致,普遍认为实用性强、内容符合学段特点、具有指导意义、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是最为集中的几个优点,分别占整体的32%、29%、21%以及15%,只有3%的教师或家长认为《读本》没有突出的优点。受调查学生则表示,《读本》案例有趣、有教育意义、增加了与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是读本最大的优点,分别占比38%、35%及25%,只有2%的学生表示没有突出优点。
(二)基于调查结果的整体评价及分析
一是从《读本》使用情况看。虽然有66%的学生和家长每周的使用频率在3次以上,使用频率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周2次以上),但低年级和高年级使用频率明显高于中年级,这与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中年级时,很多家长在经历孩子刚入学的焦虑期后,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反而降低了。高年级则是由于孩子渐渐进入青春期,家庭教育中出现很多新问题,家长再次感受到了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所以,做好中年级家长和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可以有效保持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的延续性,帮助家长克服因孩子不断成长而产生的焦虑,从而确保家庭教育的延续和一致。
二是从《读本》使用方式看。教师的配合度很高,广大教师通过线上指导、沙龙活动及重点跟进的方式推进家庭教育课程化建设,同时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利用新的方式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反观家长方面,他们大多采用讲述《读本》内容的方式,这种方式相对死板,且收效不大。所以,学校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方法的指导,突出家长的言传身教。
三是从对《读本》内容的认知看。大部分家长认为读本的实用性强,而且家长和教师都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教育的内容和理念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变化、社會环境的变化、儿童心理的变化等,这些都时刻要求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更新。
总之,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需要进一步提升家长的参与度,不仅让家长成为家庭教育课程化建设的参与者和评价者,同时还要鼓励家长成为课程的设计者。一方面,家校互动的活动中要多给家长表达的机会,如组织“家庭教育课程开发智囊团”,实现家庭教育课程实施、开发与评价的常态化发展;另一方面,考虑到家长工作繁忙等多方面的因素,学校需要进一步创新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的组织形式,多开展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实现有益的互补,而且要多开展亲子互动类活动,提高亲子沟通交流的效果。
二、家长与教师对课程的创造性介入与评价
基于上文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家长期待学校和教师在家庭教育方法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外部支持是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基于课程实施过程,教师创造性介入评价
在30名被调查教师中,有26名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补充,有15名教师主动对家庭教育的目标和计划进行了细化,有14名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升自身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还有10名教师主动寻找并完善与家长之间的网络交流平台(比如腾讯视频会议的运用等)。
从教师在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过程中的创造性介入可以看出:教师们对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已经产生了规划性指导的意识,他们认识到只有当学校、教师和家长目标一致时,才能有效保障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出现偏差,减轻家长在认知与实践上的心理负担;教师开始主动进行自我提升,他们认识到,只有强化自身家庭教育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才能做到有效指导;教师开始主动换位思考,他们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实效。
(二)基于课程实施过程,家长的创造性介入评价
一些家长也开始介入到家庭教育课程化建设中,主要表现为分享教育方法,构建家庭氛围以及专业学习等。
家长们主动分享自己家庭教育的方法(故事),一方面,弥补了《读本》内容上的缺陷,鲜活的家庭教育案例带给家长的感知远大于文字图片内容;另一方面,家长的叙述角度和内容更加容易让倾听的家长产生共鸣,不管家庭环境有多少差异,教育的方法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家长的讲述和建议中体现的以身作则、互帮互助、责任担当、陪伴共生、容错纠错等思想,正是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重要原则。这些对其他参与交流活动的家长来说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也是他们可以模仿实践的榜样。
家庭教育课程化实施是一项动态发展的事业,对《读本》的运用状况进行评价充分体现了实施的效果,对家长和教师主动介入课程实施的评价,有利于我们把握家庭教育课程实施的规律,构建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实施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