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业单位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具有相当的紧迫性。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了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理论也十分贫乏。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我们都是引用原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密切联系实际,并大胆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有用成果,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扬弃,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步履仍然十分迟缓,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赶不上新时代的步伐和财务务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远远落后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它既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与营利单位相比,事业单位主要有以下特征:
1 事业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和其他提供者,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
2 事业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有分享剩余价值的问题,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捐赠人等资金提供者,要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
3 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可以按一定收费标准或价格提供劳务或产品,但往往是按等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财务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绝大部分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80%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机构,多数是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部分职能,由一人或多人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有的还把行政事业性经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形成了“.室室有收费,科科有财务”的混乱局面,违犯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出现了“账外账”、“小金库”、“包袱账”等违规违纪行为。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有些单位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此原始凭证内容,使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业务记录乱而不准确;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2 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货币资金管理有疏漏,资金安全隐患严重。很多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经常出现串岗、混岗;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特别是乡镇较普遍。同时职工借用公款没有及时催收形成呆账、对有偿资金不及时清算形成坏账情况时有发生。
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费用开支不透明。资金使用随意,未制定计划、消耗定额等,有多少用多少,甚至超支,寅吃卯粮,汁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 财务制度方面的问题
财务处理不严谨,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是“领导换,会计变”,造成了“培训不完的会计,清理不完的乱帐”等现象,从而削弱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如:一些单位由于经常更换会计人员,形成只设总账、明细账则不设或随意设,使得资产不明细,债权债务不清;许多经济事项无合同、协议,仅凭发票报销,无原始清单等。
财经纪律观念淡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财经知识与法律制度的修养,对财经法律知识不甚了解,长官意志严重,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分不清什么钱能用,什么钱不能用,什么钱该怎么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违反财经纪律和制度。资金的使用更是一把手说了算。有的单位收款时经办人多,不及时与出纳结帐,截留挪用的现象普遍,有的外出办事,在出纳那里办临时借条,事办完了,钱花光了,却不及时结帐,一拖再拖,甚至长期挂帐。
变相隐瞒截留收入,大型采购与基建项目暗箱操作。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实行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已经习惯了随意支配资金的事业的单位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为了能够继续方便,个别单位便寻找各种借口使用上缴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变相转为往来款项进行账务处理,想方设法隐瞒截留收入。
4 资产管理方面的問题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肯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转让、拍卖资产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有的对于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随意报废,使大量资产流失。
三、解决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1 加强财务制度的建立,并督促其严格执行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
(2)强化开支计划性,合理按排项目经费。首先确保人员经费开支;其次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求,.然后再按照 轻重缓急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
(3)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第一,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第二,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批,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第三,统筹按排使用各项经费。第四,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第五,健全的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
(4)对原始票据报销传递程序的管理。一是由经济业务发生的经手人、科室负责人先审核签字,说明此经济业务确实发生;二是由分管各单位经手人根据要求填好报销单,送财务人就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是否符合开支范围等进行审核。
(5)对原始票据的源头管理。一是要逐步完善答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二是对确需使用普通票据的单位、个体组织备查;三是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其责,加大执法力度.对原始票据实行稽查制度。
(6)规范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为保证单位进行清理结算和财务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应做到:将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
2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部门和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才,严格把好用人关。
(2)强化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把好考核关。
(3)坚持開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业务索质;要加强对新出台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4)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淘汰低水平的会计人员。建立事业的单位会计人才库,合理调剂配置使用会计人员。
3 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例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积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4 强化国有资产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国有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国有资产使用、处置及其他情况进行内部监管上,定期或小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建立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制度,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小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单位,要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
过去由于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财务管理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财务管理理论也十分贫乏。建国后相当一段时期我们都是引用原苏联的财务管理理论,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逐步被人们所认识,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也开始活跃起来。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密切联系实际,并大胆借鉴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有用成果,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大胆的扬弃,对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步履仍然十分迟缓,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广度,都还赶不上新时代的步伐和财务务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机制远远落后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它既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和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与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密切相关。与营利单位相比,事业单位主要有以下特征:
1 事业单位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财政拨款和其他提供者,提供者并不期望按其所提供的资金比例收回或获得经济利益。
2 事业单位一般不存在可以出售、转让、赎卖或清算的问题,资金提供者不会有分享剩余价值的问题,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因此国家管理部门、捐赠人等资金提供者,要明确规定资金的使用范围,事业单位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或限制,这是其必须履行的特殊责任。
3 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不以营利为目的。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可以按一定收费标准或价格提供劳务或产品,但往往是按等于或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财务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
财务人员素质偏低,内部管理机制尚不健全。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会计法》和财务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定,绝大部分财会人员一身多职,疲于应付,加之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工作缺位,各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难以推行,工作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按部就班,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参谋监督作用发挥很不到位。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80%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机构,多数是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部分职能,由一人或多人代理。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有的还把行政事业性经费、项目支出分散到科室管理,形成了“.室室有收费,科科有财务”的混乱局面,违犯了“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规定;有的出现了“账外账”、“小金库”、“包袱账”等违规违纪行为。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有些单位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此原始凭证内容,使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业务记录乱而不准确;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2 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货币资金管理有疏漏,资金安全隐患严重。很多单位的会计、出纳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经常出现串岗、混岗;单位对出纳监督不够,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特别是乡镇较普遍。同时职工借用公款没有及时催收形成呆账、对有偿资金不及时清算形成坏账情况时有发生。
资金使用计划性不强,费用开支不透明。资金使用随意,未制定计划、消耗定额等,有多少用多少,甚至超支,寅吃卯粮,汁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方面经费紧缺,另一方面却是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3 财务制度方面的问题
财务处理不严谨,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是“领导换,会计变”,造成了“培训不完的会计,清理不完的乱帐”等现象,从而削弱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如:一些单位由于经常更换会计人员,形成只设总账、明细账则不设或随意设,使得资产不明细,债权债务不清;许多经济事项无合同、协议,仅凭发票报销,无原始清单等。
财经纪律观念淡薄,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一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财经知识与法律制度的修养,对财经法律知识不甚了解,长官意志严重,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分不清什么钱能用,什么钱不能用,什么钱该怎么用,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违反财经纪律和制度。资金的使用更是一把手说了算。有的单位收款时经办人多,不及时与出纳结帐,截留挪用的现象普遍,有的外出办事,在出纳那里办临时借条,事办完了,钱花光了,却不及时结帐,一拖再拖,甚至长期挂帐。
变相隐瞒截留收入,大型采购与基建项目暗箱操作。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实行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已经习惯了随意支配资金的事业的单位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为了能够继续方便,个别单位便寻找各种借口使用上缴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变相转为往来款项进行账务处理,想方设法隐瞒截留收入。
4 资产管理方面的問题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比较严重。单位内部部门之间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每年只管经费收支不管家底多少;后勤部门只肯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分布情况。转让、拍卖资产未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有的对于不用或过时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就随意报废,使大量资产流失。
三、解决目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建议
1 加强财务制度的建立,并督促其严格执行
(1)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支出约束机制。一是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如加强经费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职责等;二是单项的管理制,如加强办公费、电话费、邮资费等管理制度;三是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如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
(2)强化开支计划性,合理按排项目经费。首先确保人员经费开支;其次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求,.然后再按照 轻重缓急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
(3)严格经费支出管理,杜绝挥霍浪费现象。第一,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对于每项开支,都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权限审批后方可报销。第二,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每一笔开支都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票据,并附有关批,由经办人员负责签字,财务人员审核,领导审批后才能予以报销。第三,统筹按排使用各项经费。第四,加强经费开支的事前监督第五,健全的单位财产物资的管理。
(4)对原始票据报销传递程序的管理。一是由经济业务发生的经手人、科室负责人先审核签字,说明此经济业务确实发生;二是由分管各单位经手人根据要求填好报销单,送财务人就原始凭证是否符合财务制度,是否符合开支范围等进行审核。
(5)对原始票据的源头管理。一是要逐步完善答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二是对确需使用普通票据的单位、个体组织备查;三是有关职能部门应尽其责,加大执法力度.对原始票据实行稽查制度。
(6)规范年终清理结算和财务结账。为保证单位进行清理结算和财务决算报表准确、真实、完整,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应做到:将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
2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1)部门和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工作和会计人才,严格把好用人关。
(2)强化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格把好考核关。
(3)坚持開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提高综合业务索质;要加强对新出台的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4)引进竞争机制.逐步淘汰低水平的会计人员。建立事业的单位会计人才库,合理调剂配置使用会计人员。
3 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例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积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4 强化国有资产内部监督机制
一是建立国有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国有资产使用、处置及其他情况进行内部监管上,定期或小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二是建立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制度,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 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小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单位,要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