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女子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科、专业、课程、文化等四个方面打造品牌;可以通过提升理念、架构制度,顶层设计、差异发展,把握特色、精英培养,打造标准、引领方向,开放办学、注重经营等方式实现品牌打造。
关键词:女子高职院校;品牌;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322-02
教育是一种产品生产过程的观点,正逐渐获得广泛认同。一方面,如把高职教育视为一种产业活动,那么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该活动涵盖了三个基本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要素:产品、生产者以及生产方式。产品指的是高职学生经历过学习过程后身心发生的变化,是一种服务的结果,集中表现为毕业生的质量;生产者指的是这些教育服务产品的制造者,集中表现为师资;生产方式表现的是生产者通过何种方式生产出这些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市场机制推动下,必然走向专业化和集约化,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最终提升效益之目标。通过不断积聚这些市场要素,品牌经济逐渐形成,并逐渐取代单纯的产品经济,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品牌是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从产业的视角,品牌的基本价值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产品利润。品牌作为产业链条上的终端节点,具有很高的增值率,能产生重大市场价值;品牌能够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产生很高的附加值,从而在竞争中获取巨大优势。二是品牌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优化结构与配置、提升效率与效益的过程。品牌的价值对女子高职院校进一步走向开放、实施院校经营、建构现代高职院校体系的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启示。
一、目标
女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与女子院校的结合,具有显著的市场属性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总体上,女子高职院校可以而且应该在以下四个重要方面形成品牌价值:
1.学科品牌。学科的基本之义即在于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综合、创新,使之更具有传承性,构成教育的重要基石。现代社会中女性正处在由传统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的转换,作为知识女性社会人格初步养成的重要阶段,女子教育的学科建设,其意义不仅仅限于简单地提供一整套的生活、学习、工作的解决方案,更要彰显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女性的人文情怀。这些课题促使女子教育重点关注女性生理、心理、认知、人格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女性文学与文化、女性教育与心理、女性伦理与礼仪、女性形象与服饰等。这些深具深厚社会文化基础的女性命题,均应成为女子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奠定品牌形成的天然优势。学科品牌是女子高职院校品牌中最基本的品牌。
2.专业品牌。专业是联系学科与社会职业需要的纽带,既蕴含深厚的学科积淀,又体现强烈的市场需求。专业品牌体现出院校对市场需要的满足程度,具有强烈吸引力。品牌专业必须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强盛的生命力,并且容易形成竞争优势的成熟专业,能够带动学科的发展。女子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据2012年成立的上海女子教育联盟做出的调研,最受欢迎的女子教育专业是“心理咨询”;在非学历教育课程中最喜欢的短期培训方式是“讲座”;在联盟推出的职业技能、专业提升、婚姻家庭、女性修养四大板块中首选的是“女性修养”,其中最大需求是“社交礼仪”。此外,旅游、文秘、服装设计、幼儿教育等也属于女子优势专业。这些调研对女子高职院校打造专业品牌提供重要启示。
3.课程品牌。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实施教育过程的基本方式。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出具备性别平等意识、性别分析能力和行动力的优秀女性人才。课程品牌是体现女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大标志,不少女子院校纷纷打造特色课程,效应良好。据悉,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曾经推出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由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花三年时间酝酿、设计,按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素质与提高发展两大块。基本素质类课程中包括侧重社会责任感培养和道德水准提高的“高尚女性—女性与伦理”,培养内外兼修气质的“魅力女性—女性美学”,强化法律维权意识和能力的“自强女性—女性与法律”,学会从容应对纷繁社会的“独立女性—性别与社会”等8门课程。提高发展类课程则包括培养家政管理能力的“能干女性—现代家政”,提高沟通能力的“积极女性—女性沟通学”两门课程。金陵女子学院的探索给予女子高职院校课程品牌建设重大启示。
4.文化品牌。现代教育并非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更是培养社会公民的过程。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花费巨大的教育份额施之于素质教育,更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现代高校普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院校教育走向完整,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女子高职院校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背后是深厚的中华女性文化根基,具有品牌建构的天然优势。在植根中华文化基础上,不少女子院校纷纷加强与域外女校的联系与交流,积极汲取域外先进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品牌。
以上四个目标,涵盖了当前女子高职院校发展中质量与效率、技能与素养、市场与院校等重要要素,并隐含着师资、学生、资源配置等重要命题,构成女子高职院校运行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品牌打造的重要基础。
二、方式
品牌打造是个复杂的过程,急需一整套实施方案,涵盖多重要素,并需进行较大投入,在实践中不断磨合。
1.提升理念、架构制度。女子高职院校应深刻体认到在市场机制和开放性办学的背景下,现代社会以女性为特征的品牌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能够带来巨大市场利益。因此,应积极树立品牌意识,使品牌意识熔炼为整个院校共识,并上升到院校发展战略层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与之匹配的办学理念。如质量理念、特色理念、开放理念、精英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院校经营理念等等。在理念架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制度架构和资源配置,积极引导、推动各教育要素逐渐形成品牌化发展态势。如教师、学生、实验室、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创新文化等多层次、多类型品牌。 2.顶层设计、差异发展。女子高职院校应集中资源加强对自身非凡独特性的挖掘与塑造,在整体设计上投入资源。如成立女子职业研究中心、女子教育研究中心,对行业、企业、产业链、职业岗位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论证当前人才市场女子人才的层次、类型、规格、发展趋向,形成涵盖诸多指标的人才分析库。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包括发展方向、价值取向、拥有资源、具备能力等要素,形成差异性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在某个独特的领域形成重大优势。
3.把握特色、精英培养。女子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精英培养对品牌形成的重大意义。一是积极寻觅市场需求,科学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打造女子优势专业,如学前教育、小学教师、文秘、服装设计;逐渐取代普遍性、缺乏优势的专业。二是控制规模,集中资源,实施精英培养。不寻求全线出击、全面发展,而是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打造,提升质量与品质,形成一批具有特定优势的专业与课程。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对技能竞赛、项目竞标、企业冠名等路径,吸引企业参与;积极拓展女子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服装、模特、化妆品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女子院校的交流,共同开展活动;邀请知名女性参观学校、讲演。
4.打造标准、引领方向。女子高职院校应高度关注整个女子教育体系的发展,深刻体认到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整体优势。而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带来标准问题。形成标准就是形成领先优势,可以通过提高门槛、提高标准来限制准入,削弱对手的优势。对院校而言,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人才标准。女子高等教育作为一种规模较小的专门性教育类型,其技术标准与人才标准尚未形成共识,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女子高职院校可以在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引领方向,形成标准,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价值。
5.开放办学、注重经营。品牌是在开放的环境里,在经营的理念中形成的。品牌是一个涵盖多种要素的整体,需在市场中不断运行、不断修订才能最终形成。女子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吸引优势人才,并积极鼓励学校教师下企业深造,鼓励学生创业。此外,随着国际化教育交流的扩展,女子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抓住时机,拓展与世界知名女校的联系与交流,进行联盟式发展战略。这是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径。同时,要树立经营院校的理念。汲取市场机制下有利于品牌形成的各种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院校与市场(行业、企业、产业链)的联系,使市场成为院校办学的主要依据,以市场需要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动力,以是否符合市场需要作为判断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以上五种方式,互有联结、相互影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构成了品牌打造的基本路径。品牌战略正是在对传统弱点进行修订的过程中,使院校焕发出新的教育生产力。
三、结语
市场机制主导下的教育、人才市场,品牌的意义在逐渐显现。品牌战略就在于通过市场运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结构、保障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最终实现专业化与集约化发展。企业为此不断投入资金与技术。女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具有显著的市场属性;作为女子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由此奠定女子高职院校品牌战略的天然优势。品牌战略,是女子高职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女子高职院校与市场的深度结合架构起一道桥梁,进一步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光潮.产业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2] 林惠.高职院校品牌战略[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肖理想.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8.
[4] 闫德明.学校品牌的含义、特性及其创建思路[J].教育研究.2006,(8).
[5] 刘爱莲.高职学院教育品牌资产的现状与构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责任编辑 陈 鹤]
关键词:女子高职院校;品牌;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322-02
教育是一种产品生产过程的观点,正逐渐获得广泛认同。一方面,如把高职教育视为一种产业活动,那么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该活动涵盖了三个基本而又相互联系的生产要素:产品、生产者以及生产方式。产品指的是高职学生经历过学习过程后身心发生的变化,是一种服务的结果,集中表现为毕业生的质量;生产者指的是这些教育服务产品的制造者,集中表现为师资;生产方式表现的是生产者通过何种方式生产出这些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产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市场机制推动下,必然走向专业化和集约化,以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最终提升效益之目标。通过不断积聚这些市场要素,品牌经济逐渐形成,并逐渐取代单纯的产品经济,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品牌是产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发育成熟的重要标志。从产业的视角,品牌的基本价值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增加产品利润。品牌作为产业链条上的终端节点,具有很高的增值率,能产生重大市场价值;品牌能够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产生很高的附加值,从而在竞争中获取巨大优势。二是品牌形成过程,就是一个优化结构与配置、提升效率与效益的过程。品牌的价值对女子高职院校进一步走向开放、实施院校经营、建构现代高职院校体系的发展战略产生重大启示。
一、目标
女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与女子院校的结合,具有显著的市场属性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总体上,女子高职院校可以而且应该在以下四个重要方面形成品牌价值:
1.学科品牌。学科的基本之义即在于对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综合、创新,使之更具有传承性,构成教育的重要基石。现代社会中女性正处在由传统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的转换,作为知识女性社会人格初步养成的重要阶段,女子教育的学科建设,其意义不仅仅限于简单地提供一整套的生活、学习、工作的解决方案,更要彰显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女性的人文情怀。这些课题促使女子教育重点关注女性生理、心理、认知、人格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女性文学与文化、女性教育与心理、女性伦理与礼仪、女性形象与服饰等。这些深具深厚社会文化基础的女性命题,均应成为女子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奠定品牌形成的天然优势。学科品牌是女子高职院校品牌中最基本的品牌。
2.专业品牌。专业是联系学科与社会职业需要的纽带,既蕴含深厚的学科积淀,又体现强烈的市场需求。专业品牌体现出院校对市场需要的满足程度,具有强烈吸引力。品牌专业必须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强盛的生命力,并且容易形成竞争优势的成熟专业,能够带动学科的发展。女子教育专业具有很强的社会基础。据2012年成立的上海女子教育联盟做出的调研,最受欢迎的女子教育专业是“心理咨询”;在非学历教育课程中最喜欢的短期培训方式是“讲座”;在联盟推出的职业技能、专业提升、婚姻家庭、女性修养四大板块中首选的是“女性修养”,其中最大需求是“社交礼仪”。此外,旅游、文秘、服装设计、幼儿教育等也属于女子优势专业。这些调研对女子高职院校打造专业品牌提供重要启示。
3.课程品牌。课程是达成教育目标的载体,是实施教育过程的基本方式。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出具备性别平等意识、性别分析能力和行动力的优秀女性人才。课程品牌是体现女子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大标志,不少女子院校纷纷打造特色课程,效应良好。据悉,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曾经推出女性教育特色课程,由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花三年时间酝酿、设计,按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素质与提高发展两大块。基本素质类课程中包括侧重社会责任感培养和道德水准提高的“高尚女性—女性与伦理”,培养内外兼修气质的“魅力女性—女性美学”,强化法律维权意识和能力的“自强女性—女性与法律”,学会从容应对纷繁社会的“独立女性—性别与社会”等8门课程。提高发展类课程则包括培养家政管理能力的“能干女性—现代家政”,提高沟通能力的“积极女性—女性沟通学”两门课程。金陵女子学院的探索给予女子高职院校课程品牌建设重大启示。
4.文化品牌。现代教育并非单纯的专业技术教育,更是培养社会公民的过程。伴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花费巨大的教育份额施之于素质教育,更为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现代高校普遍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文化品牌,进一步促进院校教育走向完整,是重要的隐性课程。女子高职院校具有非常独特的文化,背后是深厚的中华女性文化根基,具有品牌建构的天然优势。在植根中华文化基础上,不少女子院校纷纷加强与域外女校的联系与交流,积极汲取域外先进文化,促进文化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品牌。
以上四个目标,涵盖了当前女子高职院校发展中质量与效率、技能与素养、市场与院校等重要要素,并隐含着师资、学生、资源配置等重要命题,构成女子高职院校运行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品牌打造的重要基础。
二、方式
品牌打造是个复杂的过程,急需一整套实施方案,涵盖多重要素,并需进行较大投入,在实践中不断磨合。
1.提升理念、架构制度。女子高职院校应深刻体认到在市场机制和开放性办学的背景下,现代社会以女性为特征的品牌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能够带来巨大市场利益。因此,应积极树立品牌意识,使品牌意识熔炼为整个院校共识,并上升到院校发展战略层面。在此基础上,形成与之匹配的办学理念。如质量理念、特色理念、开放理念、精英教育理念、终身教育理念、院校经营理念等等。在理念架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制度架构和资源配置,积极引导、推动各教育要素逐渐形成品牌化发展态势。如教师、学生、实验室、实训基地、技能竞赛、创新文化等多层次、多类型品牌。 2.顶层设计、差异发展。女子高职院校应集中资源加强对自身非凡独特性的挖掘与塑造,在整体设计上投入资源。如成立女子职业研究中心、女子教育研究中心,对行业、企业、产业链、职业岗位进行深入挖掘,分析论证当前人才市场女子人才的层次、类型、规格、发展趋向,形成涵盖诸多指标的人才分析库。在此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包括发展方向、价值取向、拥有资源、具备能力等要素,形成差异性发展的理念与实践,在某个独特的领域形成重大优势。
3.把握特色、精英培养。女子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和精英培养对品牌形成的重大意义。一是积极寻觅市场需求,科学调研,根据市场需求找准切入点,打造女子优势专业,如学前教育、小学教师、文秘、服装设计;逐渐取代普遍性、缺乏优势的专业。二是控制规模,集中资源,实施精英培养。不寻求全线出击、全面发展,而是集中有限的资源,重点打造,提升质量与品质,形成一批具有特定优势的专业与课程。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对技能竞赛、项目竞标、企业冠名等路径,吸引企业参与;积极拓展女子特色的校园文化,开展服装、模特、化妆品等活动;加强与国内外女子院校的交流,共同开展活动;邀请知名女性参观学校、讲演。
4.打造标准、引领方向。女子高职院校应高度关注整个女子教育体系的发展,深刻体认到一体化发展所带来的整体优势。而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带来标准问题。形成标准就是形成领先优势,可以通过提高门槛、提高标准来限制准入,削弱对手的优势。对院校而言,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人才标准。女子高等教育作为一种规模较小的专门性教育类型,其技术标准与人才标准尚未形成共识,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女子高职院校可以在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引领方向,形成标准,最大限度发挥品牌价值。
5.开放办学、注重经营。品牌是在开放的环境里,在经营的理念中形成的。品牌是一个涵盖多种要素的整体,需在市场中不断运行、不断修订才能最终形成。女子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吸引优势人才,并积极鼓励学校教师下企业深造,鼓励学生创业。此外,随着国际化教育交流的扩展,女子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抓住时机,拓展与世界知名女校的联系与交流,进行联盟式发展战略。这是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径。同时,要树立经营院校的理念。汲取市场机制下有利于品牌形成的各种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院校与市场(行业、企业、产业链)的联系,使市场成为院校办学的主要依据,以市场需要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动力,以是否符合市场需要作为判断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以上五种方式,互有联结、相互影响,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构成了品牌打造的基本路径。品牌战略正是在对传统弱点进行修订的过程中,使院校焕发出新的教育生产力。
三、结语
市场机制主导下的教育、人才市场,品牌的意义在逐渐显现。品牌战略就在于通过市场运行,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结构、保障质量、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最终实现专业化与集约化发展。企业为此不断投入资金与技术。女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具有显著的市场属性;作为女子教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由此奠定女子高职院校品牌战略的天然优势。品牌战略,是女子高职院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为女子高职院校与市场的深度结合架构起一道桥梁,进一步拓展了未来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陈光潮.产业视角下高职教育发展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6).
[2] 林惠.高职院校品牌战略[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 肖理想.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08.
[4] 闫德明.学校品牌的含义、特性及其创建思路[J].教育研究.2006,(8).
[5] 刘爱莲.高职学院教育品牌资产的现状与构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责任编辑 陈 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