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金融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对中国综合性大学的金融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考验。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是各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金融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在各高校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金融实践和金融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对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才是金融发展中的关键。当今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鉴于此,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应该实施教育改革,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金融专业性人才。
一、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金融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决定金融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向的关键因素。高校在确定改革方向的时候应该基于自身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决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层面是多样化的,无论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树立培养宽口径、稳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实践性金融人才的教育目标,从教育质量、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出发,把实验和实践性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改革能有效解决教学目标与就业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1、 金融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特征需要注重实践性培养。
当今社会在金融人才方面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两点为主要目标一是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拓意识。所以,金融教学应该以社会和企业的管理实践为首要,除了要教导学生专业知识以外,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也相当的重要,并且应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来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并解决我们在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实践性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金融学科也比其他社会学科更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要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
2、 金融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高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建立学校的金融模拟实验室,模拟商业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让学生在学习金融理论的基础之上,对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有了宏观的理解和把握,成为既具备丰富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这对于我国综合型高校金融实践性改革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中国综合性大学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中国高校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宏观上看,一些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学科特色也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观金融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比较欠缺、教学内容与课程名称不够匹配;没有系统性考量专业课的设置,课程之间没有必要的协调与衔接,这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引进国外金融理论或实务课程时,没有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实际。因此,我国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金融学教学。
(二) 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发展不平衡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金融学如同历史、文学等学科被划分到文科性质的科学中,但从当代现实意义上来看,金融学的应用性决定其实践性,应当属于实践科学的范畴。中国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就应当理论与操作并重,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共同发展。但从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种共同发展,这源于认识上的一种误差。具体体现在: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并非像自然科学一样,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其量,只是作为让学生了解金融理论而附加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投入很少。
(三) 人才培养难与社会需求接轨
作为热门专业,目前我国已有304所大学或学院设立了金融学专业,它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中规模是不断壮大的,但是从毕业后的就业方面以及社会需求的匹配来看,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从毕业生的总数来看,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仍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同时,各个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一边是众多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招聘不到其所需求的金融人才,另一边有相当数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未能及时调整金融学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性教学以适应社会需求导致的。
三、 进一步完善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应培养出既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又具备金融业务技能,同时熟练驾驭外语和计算机工具,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经济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总起来说,金融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设计一套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学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应该培养金融基础知识及金融业务技能都具备的人才,同时熟练驾驭计算机工具和外语,能在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及经济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总体来说,金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相对完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专任教师队伍
金融学实践性教学效果如何,最终都要取决于是否有合格的实践指导老师。选拔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到金融行业进行为期1~2年的实践锻炼,再进行相对系统的实践教学培训。或是外部引进,即从金融行业直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实践性人才,对其进行一段时期的教育学与实践学的培训。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首先,要加强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使之成为紧密结合教材,巩固教学成果的实习地点,还要成为具备企业化管理水平的经济实体,更要成为把科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面向社会进行推广的窗口,为社会得等经济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其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深化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实践场所, 学校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智力的资源, 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咨询等专业服务, 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并实现定单式培养, 定单培养的学生可以随时到的企业上岗实践。(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 勇,刘康华,卢 豫.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科教导刊,2012,(1)
[2]丁述军,沈 丽.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1,(7)
[3]赵洪丹,邹之坤. 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5)
[4]石巧荣. 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1 (04)
[5]黄志军,陈伯云,曾翔师.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金融本科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学作为高等学校经济类核心课程、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在各高校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金融实践和金融学理论的迅速发展对金融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人才是金融发展中的关键。当今时代背景下金融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卓越的创新意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鉴于此,高等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应该实施教育改革,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金融专业性人才。
一、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 实践性教学改革是金融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
金融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决定金融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向的关键因素。高校在确定改革方向的时候应该基于自身的具体条件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决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和层面是多样化的,无论哪种类型的人才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市场。因此各个高校应该树立培养宽口径、稳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实践性金融人才的教育目标,从教育质量、办学基础、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出发,把实验和实践性教学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改革能有效解决教学目标与就业环境不协调的矛盾
1、 金融本科专业的应用性特征需要注重实践性培养。
当今社会在金融人才方面的需要主要是通过两点为主要目标一是实际操作能力,二是开拓意识。所以,金融教学应该以社会和企业的管理实践为首要,除了要教导学生专业知识以外,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也相当的重要,并且应该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来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并解决我们在生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实践性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金融学科也比其他社会学科更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性,因此要求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金融实践运作技能。
2、 金融实践性教学改革是培养学生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高校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性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建立学校的金融模拟实验室,模拟商业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的业务流程,让学生在学习金融理论的基础之上,对金融行业的业务流程有了宏观的理解和把握,成为既具备丰富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这对于我国综合型高校金融实践性改革来说是一条必经之路。
二、中国综合性大学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 课程设计不尽合理
经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教学改革,中国高校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从宏观上看,一些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课程设计体系还不是很完善,学科特色也不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微观金融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比较欠缺、教学内容与课程名称不够匹配;没有系统性考量专业课的设置,课程之间没有必要的协调与衔接,这会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引进国外金融理论或实务课程时,没有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脱离了实际。因此,我国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保证高质量高水平的金融学教学。
(二) 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发展不平衡
从传统意义上来看,金融学如同历史、文学等学科被划分到文科性质的科学中,但从当代现实意义上来看,金融学的应用性决定其实践性,应当属于实践科学的范畴。中国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就应当理论与操作并重,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共同发展。但从我国高校金融专业的教育现状来看,还远远没有实现这种共同发展,这源于认识上的一种误差。具体体现在: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并非像自然科学一样,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充其量,只是作为让学生了解金融理论而附加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投入很少。
(三) 人才培养难与社会需求接轨
作为热门专业,目前我国已有304所大学或学院设立了金融学专业,它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中规模是不断壮大的,但是从毕业后的就业方面以及社会需求的匹配来看,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乐观。从毕业生的总数来看,高等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生仍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开放的需要。同时,各个高校金融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差距较大,发展很不平衡。一边是众多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和政府部门招聘不到其所需求的金融人才,另一边有相当数量的金融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归根结底,都是由于未能及时调整金融学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性教学以适应社会需求导致的。
三、 进一步完善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金融学专业应培养出既掌握金融基础知识,又具备金融业务技能,同时熟练驾驭外语和计算机工具,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经济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总起来说,金融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设计一套适应新形势下金融学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应该培养金融基础知识及金融业务技能都具备的人才,同时熟练驾驭计算机工具和外语,能在银行、投资、证券、保险及经济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系统掌握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外语、计算机技能;熟练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总体来说,金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相对完全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金融学实验教学专任教师队伍
金融学实践性教学效果如何,最终都要取决于是否有合格的实践指导老师。选拔理论功底扎实而且具有博士学历的年轻教师到金融行业进行为期1~2年的实践锻炼,再进行相对系统的实践教学培训。或是外部引进,即从金融行业直接引进具有博士学位的实践性人才,对其进行一段时期的教育学与实践学的培训。
(四)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
首先,要加强学校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要使之成为紧密结合教材,巩固教学成果的实习地点,还要成为具备企业化管理水平的经济实体,更要成为把科学知识转化成生产力,面向社会进行推广的窗口,为社会得等经济发展和学校的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其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深化校企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指导和实践场所, 学校也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智力的资源, 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咨询等专业服务, 同时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招生计划, 并实现定单式培养, 定单培养的学生可以随时到的企业上岗实践。(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唐 勇,刘康华,卢 豫.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科教导刊,2012,(1)
[2]丁述军,沈 丽. 《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1,(7)
[3]赵洪丹,邹之坤. 我国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5)
[4]石巧荣. 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1 (04)
[5]黄志军,陈伯云,曾翔师. 金融学科实践性教学体系改革初探[J].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