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和18型DNA相关序列的检测

来源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si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用PCR法制备生物素标记探针的斑点杂交法,检测50例肺癌、18例肺良性病及4例胎肺组织中高危险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DNA相关序列,以探讨HPV与肺癌之间发生的关系。结果32%的肺癌组织中检测出HPV16、18 DNA,其中HPV16 DNA阳性10例,HPV18 DNA阳性5例,1例同时含HPV 16、18 DNA。27例鳞癌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为48.2%。而肺良性病组织及胎肺组织均未发现HPV DNA。HPV DNA呈阳性的肺癌患者绝大多数为重度吸烟者。提示原发性肺癌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克隆了位于我国痘苗病毒天坛株基因组左端的病毒生长因子(VGF)基因并对其编码多肽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天坛株VGF基因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上皮生长因子(EGF)超家族成员的特征序列和结构特点,在核苷酸及氨基酸水平上天坛株VGF与其他正痘病毒VGF的同源性在85%~95%之间,氨基酸残基的缺失和插入等变异主要集中出现在多肽的信号肽和穿膜区,推测对功能的影响不大。此外,我们发现由天
1896和1 898的G→A变异是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变异的热点,1 896变异导致HBeAg翻译中断。这种变异被认为改变了HBV的生物学特性,因而与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相关。我们以人工变异的方法分别使野毒株土拨鼠肝炎病毒WHV-8相当于HBV 1 896及1 896和1 898位点产生G→A变异,并构建了首尾相连的双体质粒。分别用这些质粒转染HepG2细胞,结果其DNA复制水平和转录水平未
应用半乳糖末端糖蛋白受体(ASGP-R)介导的内吞作用,将外源基因导入真核细胞,与脂质体介导的转染和细胞表面转铁蛋白受体(Tf-R)介导的内吞作用相比,虽然三种方式均能有效介导外源基因的转移,但ASGP-R法具有肝细胞特异性,而脂质体法和Tf-R法不具此特性。将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的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mRNA PreC/C区的核酶质粒pCMV-Ripc特异性导入肝细胞并发挥作用,通过酶联免疫
采用多种方法,动态检测了1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孕妇所生的婴儿血抗-HCV和HCV RNA。发现用合成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ELISA)检测婴儿抗-HCV阳性率(23.52%)显著低于第二代重组抗原ELISA(2nd ELISA)(41.18%)(P<0.05);用2nd ELISA检测,6例婴儿脐血和静脉血抗-HCV阳性,5例持续1~5月阴转,1例阳性持续13个月。经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酶切分型法(酶切法)、型特异引物分型PCR法及血清丙型肝炎病毒(HCV)型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对120例抗-HCV阳性患者血清进行HCV分型检测,比较其分型结果。结果显示酶切法与PCR法均成功地对96例(80%)进行分型,其中Ⅱ型86例(89.6%),Ⅲ型8例(8.3%),Ⅱ/Ⅲ型混合感染2例(2.1%),且两种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EIA法检测出型
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自深圳、长春、杭州等地41份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获得28株HEV cDNA,对其中3株HEV cDNA的ORF2基因片段,用荧光法直接测定其核苷酸序列,并与戊型肝炎病毒墨西哥株(M)、缅甸株(B)和新疆流行株(CH1·1)进行了比较,结果该3株散发性HEV与M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2%、79.9%和79.4%;与B流行株的同源性为95.5
利用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NS3~5区序列合成了四组套式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庚型肝炎病毒RNA双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检测了10份庚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及10份阴性的健康人血清。前者不同组引物的检出率为NS3(1)引物9份阳性,NS3(2)引物8份阳性,NS4引物4份阳性,NS5(1)引物5份阳性,NS5(2)引物9份阳性;后者各组引物检测均为阴性。结果
1983~1988年在海南岛从自然界捕蚊和蜱分离出非登革病毒和非日本脑炎病毒的28株病毒,其中27株是从不同种的蚊分离出的,1株是从蜱分离出的。90年代初期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媒介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分部,用全套国际标准化的抗节肢动物携带的病毒的抗体,对这28株病毒进行了病毒科的鉴别和病毒属的鉴定,结果证明这28株病毒都属于披膜病毒科的甲病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