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鉴赏六法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t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诗词源远流长,意境优美,诗意含蓄,语言凝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每年语文高考的必考题,或者考查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或者考查评价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本文着重阐述古代诗词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词的表达技巧通常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鉴赏诗词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对诗中运用的表达技巧的确认和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这些表达技巧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这些都在鉴赏的范围,也是我们学习和复习的重点。
  诗歌总要表达诗人的情感,但情感的抒发是多种多样的,不拘一格的,诗中叙事、描写以及议论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具体的方法有如下6种:
  1.直抒胸臆。即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郁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绝句》“江碧鸟俞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又如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又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难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而深远。
  3.情景交融。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如余靖《山馆》:“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通过描写田园冷落,秋树苍老,倦鸟暮色低回寻巢,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以及内心的悲哀。“夜雨莲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明有乳鸠相对鸣。”(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通过拟人化手法,精当地描绘出和风轻拂、雨云飘浮、丽月隐现的天气特征,表现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4.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物体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虞世南的《蝉》:“垂矮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见。”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又如王安石的《孤桐》,通过咏赞孤桐的正直向上,坚强不屈,愈挫愈奋,愿意献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
  5.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用典分为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愿望等。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的叙述,借赞扬刘裕,讽刺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的意境,使人展开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春。”(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与词人今日所见的“尽荠麦青春”的凄凉情形,形成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了词人对昔盛今衰的感慨。
  6.借古讽今。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这类诗在唐宋十分盛行,代表人物为杜牧、刘禹锡等。鉴赏这类诗首先应弄清史实和人物。其次体会诗人的创作意图。再次是领悟诗人的感情,最后分析诗歌的技巧、品味诗的语言。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其他文献
随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逐步得到落实。教师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热闹的师生互动场面以及精彩的电子课件,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度追求外在的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四忌”,值得注意。    一、忌学科整合牵强附会    语文课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必
教学就是让学生由知道一些向知道得多一些,由认识肤浅、片面向认识深化全面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实践中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点拨。    一、抓准时机,点破“天机”    点拨要适时。课堂点拨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点拨时机的出现,有时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把握。发现时机,把握时机,决非易事,它要求教师具备相当敏锐的洞察力,做到洞幽烛微,见微知著,了然于胸。我们在平时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和阅读的自觉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重要的激励因素。新学期伊始,教师要给学生讲明学习英语是时代的要求和改革开放的需要,熟练掌握英语是新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并组织学生学习《大纲》,
新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与此相对应,教师也应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倡导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让学生拥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目标导引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的有效途径。目标导引下的政治课学习,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在恰当的学习目标导引下,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在主动获得对政治课理解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
《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体会,就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营造
农村初中学生普遍不会写作文,不愿写作文,写不好作文。问题的关键是阅读面不广,掌握的作文素材少,认识水平不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而作文对于学生参加中考或走入社会,都有很大的用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下足功夫教会学生作文。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提高学生对生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效的积累素材,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  1.参观考察。参观
【摘 要】 农村能不能搞好素质教育,农村怎样搞好素质教育,这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肃的课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必须转变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符的教育观念,学校领导更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 农村学校 素质教育    笔者根据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农村学校素质教育分四大方面谈自己的看法。    一、要全面正确
主体性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特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而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其含义有三个方面: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是指学生要有“主人翁”思想和独立的意识及见解;主动是指学生要有积极的心态和主动精神;创造是指学生要有创新意识、创新品格和创新能力。那么初
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滚滚而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勇立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呢?    一、综合素质提高在于语文专业素质的提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风,为学生撑起了自由翱翔的天空。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经常遇到这样一些“苦恼”的事:我们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案,讲授课文时语言思路清晰,教学过程有条不紊,然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学生
时尚文化是现代人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的体现,它融合了现代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的最新因素,再通过大众传媒的渲染和现代科技的包装,相对传统文化而言,有着非常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在这样的文化冲击下,中学生身上也鲜明地体现出现代化的思想观念: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享受生活,不崇拜权威,不一味顺从家长,不循规蹈矩。同时,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已得不到他们的认同,甚至被他们抛掉,而理想淡化、追求享乐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