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的巧妙设计必然给孩子许多语言锻炼的机会,这也是现在课堂追求课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28-01
一、“妙辟蹊径”培养闪动的语感
教学《乡下孩子》,一幅清新的乡村图激发了我训练学生语言的灵感,于是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得到了这样的收获:
(学生正在观察白鹅。)
师:孩子们能用一句话来描写一下小白鹅吗?
生:此时此刻,我想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生:白鹅正在水面上跳着欢快的水上芭蕾呢!
生:白鹅正在扇动翅膀为小鱼跳龙门喝彩鼓掌呢!
生:白鹅正昂着头,向着蓝天唱歌呢!
多么优美语言啊!也许,有关“白鹅”的造句在平时的课堂里,只不过是不在意的细节。教师的有意引导,使孩子们的语言却得到了一次锻炼,个性得到了一次张扬,说不定孩子们就在一次次的语言锻炼中爱上语文课。“让学生走入文本,让文本融入学生心里。”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星火燎原”探寻有趣的方法
识字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出现“七嘴八舌”的生动场面。在教学中,我通过实践与总结后,比较注意运用这一特点,注意在识字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例如,在教“深”这个生字时,让学生在先认识字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口头组词、说话,作进一步的理解:
生:很深。
师:你发现什么很深?
生:我家屋后的小河很深。
生:院子里有一棵苍天大树,而且树洞很深。
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知道“深”的本义是指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大。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开始组词:“深红”、“水深火热”、“深度”、“深层”等等。
师:“‘深红’你们见过吗?”
生:“是颜色,深红色。红的颜色显得比较‘深’。”
师:“什么东西是深红色的?”
生:“有的花是深红色的。”
生:“有的衣服是深红色的。”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来学字,不仅能准确地理解字义,促进识字教学,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识字的兴趣,把字、词、话的教学融为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巧借生活”享受文本的乐趣
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雨点》时,我将课文以一次有趣的旅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雨点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会说话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
师:请小朋友们和雨点一同旅行,在旅途中,谈谈旅行的感受吧。
生:雨点落在雨伞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生:雨点落到大树上,大树换上了新衣裳。
生:雨点落到果园里,桃花红了梨花白了。
生:雨点落到汽车上,“嘟嘟”“嘟嘟”把歌唱。
生:雨点落到禾苗上,伸伸胳膊快快长。
生:雨点落到小朋友身上,小朋友和我捉迷藏。
这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虽然这里的语言不是什么长篇大作,但它是灵动的,字字如珍珠般闪亮。
四、“内化于心”提升语言的高度
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组织学生这样朗诵:
1.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40年后,从战火中走出的他们,今朝又相聚。他们握着的双手,是一座桥梁,这桥的两边便是——中日两国人民。
2.这是一条纽带,系着的是善良的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向往和平的心。
3.如果说,将军救孤女的善举是一粒种子,那么,由此而缔结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便是这种子开出的鲜花!
4.愿这朵扎根于战火之中,用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浇灌而成的友谊之花越开越艳!远离战争,和平友谊,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孩子们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做人风格。老师的讲解,孩子的阅读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学习,而生动鲜明的口头表演,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中日友谊”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语文课的巧妙设计必然给孩子许多语言锻炼的机会,这也是现在课堂追求课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课堂实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128-01
一、“妙辟蹊径”培养闪动的语感
教学《乡下孩子》,一幅清新的乡村图激发了我训练学生语言的灵感,于是在引导学生看图时,得到了这样的收获:
(学生正在观察白鹅。)
师:孩子们能用一句话来描写一下小白鹅吗?
生:此时此刻,我想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生:白鹅正在水面上跳着欢快的水上芭蕾呢!
生:白鹅正在扇动翅膀为小鱼跳龙门喝彩鼓掌呢!
生:白鹅正昂着头,向着蓝天唱歌呢!
多么优美语言啊!也许,有关“白鹅”的造句在平时的课堂里,只不过是不在意的细节。教师的有意引导,使孩子们的语言却得到了一次锻炼,个性得到了一次张扬,说不定孩子们就在一次次的语言锻炼中爱上语文课。“让学生走入文本,让文本融入学生心里。”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星火燎原”探寻有趣的方法
识字过程应让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出现“七嘴八舌”的生动场面。在教学中,我通过实践与总结后,比较注意运用这一特点,注意在识字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例如,在教“深”这个生字时,让学生在先认识字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口头组词、说话,作进一步的理解:
生:很深。
师:你发现什么很深?
生:我家屋后的小河很深。
生:院子里有一棵苍天大树,而且树洞很深。
通过简单的一问一答,学生知道“深”的本义是指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大。
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开始组词:“深红”、“水深火热”、“深度”、“深层”等等。
师:“‘深红’你们见过吗?”
生:“是颜色,深红色。红的颜色显得比较‘深’。”
师:“什么东西是深红色的?”
生:“有的花是深红色的。”
生:“有的衣服是深红色的。”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来学字,不仅能准确地理解字义,促进识字教学,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对识字的兴趣,把字、词、话的教学融为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巧借生活”享受文本的乐趣
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它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学《雨点》时,我将课文以一次有趣的旅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雨点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会说话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
师:请小朋友们和雨点一同旅行,在旅途中,谈谈旅行的感受吧。
生:雨点落在雨伞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生:雨点落到大树上,大树换上了新衣裳。
生:雨点落到果园里,桃花红了梨花白了。
生:雨点落到汽车上,“嘟嘟”“嘟嘟”把歌唱。
生:雨点落到禾苗上,伸伸胳膊快快长。
生:雨点落到小朋友身上,小朋友和我捉迷藏。
这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虽然这里的语言不是什么长篇大作,但它是灵动的,字字如珍珠般闪亮。
四、“内化于心”提升语言的高度
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组织学生这样朗诵:
1.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40年后,从战火中走出的他们,今朝又相聚。他们握着的双手,是一座桥梁,这桥的两边便是——中日两国人民。
2.这是一条纽带,系着的是善良的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向往和平的心。
3.如果说,将军救孤女的善举是一粒种子,那么,由此而缔结的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便是这种子开出的鲜花!
4.愿这朵扎根于战火之中,用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浇灌而成的友谊之花越开越艳!远离战争,和平友谊,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心声,更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
孩子们在诵读中进一步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高尚的做人风格。老师的讲解,孩子的阅读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学习,而生动鲜明的口头表演,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中日友谊”的理解,而且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总之,语文课的巧妙设计必然给孩子许多语言锻炼的机会,这也是现在课堂追求课堂有效性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