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高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上进行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一、当前音乐教学的主要弊端
近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是目前音乐教育的主要弊端。
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有一种观点却仅仅认为高校音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将举行晚会、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看成是全部内容。由此产生一个不良的后果是,领导和学生不重视音乐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敷衍应付、流于形式。虽然在新就业形势下,一直在要求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上进行实践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求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但基于学校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投入与高校老师能力瓶颈,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二、如何对高校音乐教学进行创新的
(一)教学观念创新
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是更新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在音乐课上,教师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将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以学生需求为本,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可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即兴演奏演唱和小品表演等,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自由天地。
(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所需的内容,不是说使用了新的内容就是创新,因为创新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创造活动。新的内容需要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带来新的音乐教学形象,但它不是随意的堆积拼凑,而是掌握最新信息,掌握教学内容的特点,并在审美上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要围绕教学目标,联系自然、联系社会,灵活选择,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死读教本,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当然,选择应科学筛选,优化组合,再引入课堂,使课内课外的联系具有效益。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从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特别应从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出发来挑选教学内容。学生有兴趣,才会去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开发,学到东西,掌握一定技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上。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要敢于质疑,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音乐的本质特征,又要注重科学的方法,甚至采用反向思维方式,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教学。根据不同的音乐课程,可以创新的地方有很多,以下以只举两个创新方法的例子。
1、情景音乐教学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 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顺利进行欣赏体验。
2、角色互换教学
让各班同学分组在课前收集、整理和归纳,然后我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自主地介绍、欣赏和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教学方法打破了惯常的思维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训练。
(四)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创新音乐教育的实践。
比如,利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用音乐服务人民群众,既可以锻炼提高,又可以促进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普通高校基本都成立了文艺团体,这种团队活动既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此外,班级内也可以举办一场“室内音乐会”,让学生与老师打成一片,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总结
要想突破现有的音乐教育弊端,就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与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体验,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去发现音乐美,去感受音乐美。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提升课程的质量。同时,音乐教学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当尽可能多的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 李家回.我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 [J] 中国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方式创新
一、当前音乐教学的主要弊端
近年来,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是目前音乐教育的主要弊端。
音乐教育作为高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整体素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然而,有一种观点却仅仅认为高校音乐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唱歌、跳舞,将举行晚会、音乐比赛、文艺汇演看成是全部内容。由此产生一个不良的后果是,领导和学生不重视音乐教育工作,在实践中敷衍应付、流于形式。虽然在新就业形势下,一直在要求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上进行实践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求老师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但基于学校对音乐教育工作的投入与高校老师能力瓶颈,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二、如何对高校音乐教学进行创新的
(一)教学观念创新
创新高校音乐教育的关键是更新教学观念。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如果在音乐课上,教师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将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十一世纪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民主和开放意识、参与和自主意识,让每一位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进行自我表现,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以学生需求为本,它的核心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种教育既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又可使他们的情感更为丰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加强音乐基础能力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学生在课堂上即兴演奏演唱和小品表演等,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自由天地。
(二)教学内容创新
教学内容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所需的内容,不是说使用了新的内容就是创新,因为创新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创造活动。新的内容需要给人一种新的感觉,带来新的音乐教学形象,但它不是随意的堆积拼凑,而是掌握最新信息,掌握教学内容的特点,并在审美上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要围绕教学目标,联系自然、联系社会,灵活选择,丰富教学内容,避免死读教本,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当然,选择应科学筛选,优化组合,再引入课堂,使课内课外的联系具有效益。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开发教材,从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特别应从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出发来挑选教学内容。学生有兴趣,才会去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开发,学到东西,掌握一定技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三)教学方法创新
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上。在音乐的教学中,老师要敢于质疑,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音乐的本质特征,又要注重科学的方法,甚至采用反向思维方式,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教学。根据不同的音乐课程,可以创新的地方有很多,以下以只举两个创新方法的例子。
1、情景音乐教学
课堂情境的创设包括两个部分,一为“情”,二为“境”,二者合一,形成了音乐教学特有的 情感境界。教师创设一种融听、视、感、触为一体的环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如《梨园金曲》戏剧欣赏课,课前我在教室里张贴几幅剧照,有沙家浜里的《智斗》《铡美,案》《红灯记》里的人物等,在教室里营造出戏剧院的氛围。上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的唱段,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剧照,判断人物角色所属的行当。曲毕,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以至顺利地引导学生直奔主题,顺利进行欣赏体验。
2、角色互换教学
让各班同学分组在课前收集、整理和归纳,然后我与学生互换角色,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自主地介绍、欣赏和交流。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教学方法打破了惯常的思维方式,特别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训练。
(四)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活动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促进其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创新音乐教育的实践。
比如,利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用音乐服务人民群众,既可以锻炼提高,又可以促进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目前,普通高校基本都成立了文艺团体,这种团队活动既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手段。此外,班级内也可以举办一场“室内音乐会”,让学生与老师打成一片,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总结
要想突破现有的音乐教育弊端,就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上进行改变与创新。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内容上,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审美体验,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去发现音乐美,去感受音乐美。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提升课程的质量。同时,音乐教学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应当尽可能多的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音乐教育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2] 李家回.我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 [J] 中国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