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应用型实践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机构,对高职院校中的生产实践课的教学探索,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身能力相结合,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据此,文章试以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探讨,旨在为创新高职生产实践教学课的教学模式、探索高职教育新模式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产实践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肖海慧(1974- ),女,陕西南郑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高职生产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JZ2012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37-02
高校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根本要求是为社会输送能够与岗位匹配的专业型人才,学生岗位能力的提高,则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实践操作平台。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主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以及就业岗位的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生产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实训、课外实践、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四个环节。为有效提升高职实践课程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践工作或活动的质量监控,并以科学、严谨的制度作为实施依据,保障高职实践教学的落实。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现状
高职院校在我国庞大的高校群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不同级别院校的教育需要来看,高职院校多是根据岗位需要来设置专业,这样能保障教学的专业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率。目前,我国社会对于学生受教育层次的要求更加明确,以往仅针对名校的招生态度发生了转变,有些企业更加愿意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两相对比之下,本科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优势已经逐渐丧失。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虽然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较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企业在招聘这样的员工后,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本对其进行培养,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中小企业无法承担这样的培养成本。
高职院校在就业上的优势逐渐加大,这也促使部分学校投入更多的经历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高职教育中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学生所吸收的知识多来源于教材,而教材虽然通过改革和创新,契合社会的发展,却依旧和现实的工作岗位之间存在差距。高职院校对待这种状况,采取各院系自主选择契合实践教学的方式,院校的领导者主动寻找与本院系匹配的社会岗位,在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后,再将其送入社会,在实际岗位中进行实践学习。同时,学校还建立相应的实习评估系统,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实践报告等文字信息,对其进行综合测评,结合真实的岗位需求,确定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与岗位的匹配度,落实学生的实践要求。另外,学生实践期的监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主要对其考试成绩、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进行测评。
二、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成立之初,借鉴西方国家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方式,教学的唯一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岗位契合型人才,弥补我国应试高等本科教育在实践上的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具针对性。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岗位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专业技能的复杂化,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输送上明显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岗位能力匹配性逐渐下滑,企业对此类院校的信任程度也明显降低。部分院校为了升本科,甚至将本校教育方式向本科靠拢,放弃自身专业技能教育的优势。与此同时,一些院校所坚持“为了实践而实践”原则,仅根据国家的教育需求为学生添加实践课程,但并未对实践成果的质量进行监控,这样就根本无法体现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学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主要存有以下弊病:
1.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院校所强调的监督仅是针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安全,其收获知识和能力并未提出翔实的要求,这就忽视了对最为根本需求的监督。监督控制不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质量评价时,权衡标准不一。以偏概全地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状况经常出现,学校往往不对学生实践的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极大地掩盖了学生的真实情况。院校强调学生实践后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综合评价,企业的评价只作为参考。对社会性评价的忽视,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变得片面,不深入,导致评价语言大同小异。
3.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存在诸多纰漏。通常,优秀的教学成果是由良好的综合条件推动而成的,不仅要有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材、课程涉及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失都可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教学设备与社会应用设备不相匹配,学生进入企业后依旧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教学环境与社会工作环境差异过大将降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效率。同时,缺失科学的监控体系,无法针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更加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信息传递落实存在问题。有的院校会建立完整的信息传递系统,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生问题时,可以快速向上级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弥补相关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危害。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下级隐瞒信息,上级信息落实缓慢等问题层出不穷,低效率的工作无疑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
1.提高生产实践课的教学质量。高校领导的决策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并不认可实践教学的领导,将造成学生无法获得实践能力。因此,首先要让高校领导班子富有责任感,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帮助学生提升各项能力。其次,领导者要深入地剖析当前的社会现状,从社会的真实需求出发,建立学生实践培养制度。再次,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以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要逐步完善教学体制,建立长久的实践教学培养机制,根据社会状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最终实现可持续实践教学的发展。 2.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科目。我国在评定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时,通常针对其专业和课程的整体设置。与本科院校相比而言,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立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但是由于课程需要加入实践内容,所以难以有效设立实践课程。管理教学的高层领导可以首先根据社会状况,添加一定的专业,在添加专业时需要考量社会需求的持续性以及当前市场的饱和程度,以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向行业专家或企业的相关部门寻求帮助,使学生能够在更为严谨的课程体系下进行学习。
3.完善师资力量,构建高职“双师”队伍。“双师”队伍的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一大难题,因招聘拥有技能的教师十分困难,所以学校常常忽略对教师的监控。合理科学地建立监控体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设立监控主体。由于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差别,监控主体难以完全交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以应采取多部门结合的方式,包括教务、科研、校企等部门的结合。其次,要设立科学的监控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成果和课堂表现等进行监控评价。最后,要完善信息交流机制。有效地将监控结果快速反映到相关部门,并由部门领导反馈奖惩信息或是对相关制度提出整改意见。
四、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转变高职教育质量观,重视实践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高校伴随着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获得较为理想的发展契机。但是,高中生的学习目标是考取本科院校,对于高职院校往往不屑一顾,高职院校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只有特色的教学体制、优越的教学环境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才能够吸引生源。而良好的教学质量与环境取决于有效的监控制度,所以院校必须转变教学思路,设置合理的监控机制,实现教学工作的监控,以逐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实践技能,这就需要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师、环境、设备、教材、课程、学生智力能力等,在建立监控机制时,要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覆盖,以免造成监控遗漏。机制基本确立后,还要详细分配监控工作,各部门间协调统一,保持有效沟通。只有完善、科学、严谨的监控体制,才能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2.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健全校内、校外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体系。评估系统主要针对教学质量进行整体评估,一是对教学的评估,即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工作,可采取监控听课或学生综合评教等方式;二是对硬件设施的评估,根据企业的应用设备和工作环境,对校内环境或学生实训地点进行评估,以使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相契合;三是对评价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报告、监控教师所提供的评价、企业或其他机构对学生实践工作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准确、翔实地获知学生实践学习情况。
3.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的运行。根据教学质量评估以及监控主体所反馈信息,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当评估信息递交给组织系统后,责任人应首先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并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工作,以发现并解决问题。其次,要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或要求,并传达给下级。最后,由监督主体或其他部门布置后续工作。信息处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发现问题后,要快速解决,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监控的目的。
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保障系统的建立首先应确定监控责任人以及监控主体。责任人要对监控主体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处理,监控主体则是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根据教育机构的特性,责任人可由教务校长担任,在监督覆盖面积过大时,则要求各学院的院长参与其中。监控主体通常是由人力资源、教务、行政和科研四个部门共同承担。由于参与部门较多,应明确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并建立科学、规范的监控机制,以保证监控主体有效工作。
[参考文献]
[1]程宝虔.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21).
[2]何云峰.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王仕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4]王晓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评估[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5]王勇.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
[6]肖海慧.基于校企合作的信息类毕业设计工作改革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7]肖海慧.基于校企合作高职信息类“三毕”工作管理机制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
[8]余小波.“三位一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9]郑健龙.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10]郑永江.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高教探索,2007(6).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生产实践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
[作者简介]肖海慧(1974- ),女,陕西南郑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高职生产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RJZ2012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37-02
高校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根本要求是为社会输送能够与岗位匹配的专业型人才,学生岗位能力的提高,则需要高校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实践操作平台。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主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以及就业岗位的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生产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课内实训、课外实践、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四个环节。为有效提升高职实践课程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实践工作或活动的质量监控,并以科学、严谨的制度作为实施依据,保障高职实践教学的落实。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本现状
高职院校在我国庞大的高校群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不同级别院校的教育需要来看,高职院校多是根据岗位需要来设置专业,这样能保障教学的专业性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率。目前,我国社会对于学生受教育层次的要求更加明确,以往仅针对名校的招生态度发生了转变,有些企业更加愿意招聘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两相对比之下,本科高校毕业生求职的优势已经逐渐丧失。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虽然本科生的理论基础较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企业在招聘这样的员工后,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本对其进行培养,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成本投入,中小企业无法承担这样的培养成本。
高职院校在就业上的优势逐渐加大,这也促使部分学校投入更多的经历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高职教育中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学生所吸收的知识多来源于教材,而教材虽然通过改革和创新,契合社会的发展,却依旧和现实的工作岗位之间存在差距。高职院校对待这种状况,采取各院系自主选择契合实践教学的方式,院校的领导者主动寻找与本院系匹配的社会岗位,在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后,再将其送入社会,在实际岗位中进行实践学习。同时,学校还建立相应的实习评估系统,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实践报告等文字信息,对其进行综合测评,结合真实的岗位需求,确定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与岗位的匹配度,落实学生的实践要求。另外,学生实践期的监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主要对其考试成绩、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进行测评。
二、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成立之初,借鉴西方国家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方式,教学的唯一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岗位契合型人才,弥补我国应试高等本科教育在实践上的不足,高职院校的教学更具针对性。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岗位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专业技能的复杂化,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输送上明显出现力不从心的状况,岗位能力匹配性逐渐下滑,企业对此类院校的信任程度也明显降低。部分院校为了升本科,甚至将本校教育方式向本科靠拢,放弃自身专业技能教育的优势。与此同时,一些院校所坚持“为了实践而实践”原则,仅根据国家的教育需求为学生添加实践课程,但并未对实践成果的质量进行监控,这样就根本无法体现实践教学的真正作用。学校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主要存有以下弊病:
1.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督。院校所强调的监督仅是针对学生在实践中的安全,其收获知识和能力并未提出翔实的要求,这就忽视了对最为根本需求的监督。监督控制不力,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教学质量评价时,权衡标准不一。以偏概全地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状况经常出现,学校往往不对学生实践的结果进行综合的评价,极大地掩盖了学生的真实情况。院校强调学生实践后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综合评价,企业的评价只作为参考。对社会性评价的忽视,使学生的自我评价及教师评价变得片面,不深入,导致评价语言大同小异。
3.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存在诸多纰漏。通常,优秀的教学成果是由良好的综合条件推动而成的,不仅要有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教材、课程涉及等,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失都可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教学设备与社会应用设备不相匹配,学生进入企业后依旧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教学环境与社会工作环境差异过大将降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效率。同时,缺失科学的监控体系,无法针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更加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信息传递落实存在问题。有的院校会建立完整的信息传递系统,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生问题时,可以快速向上级反映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以弥补相关问题给学生带来的危害。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下级隐瞒信息,上级信息落实缓慢等问题层出不穷,低效率的工作无疑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三、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容
1.提高生产实践课的教学质量。高校领导的决策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绝对的影响,并不认可实践教学的领导,将造成学生无法获得实践能力。因此,首先要让高校领导班子富有责任感,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帮助学生提升各项能力。其次,领导者要深入地剖析当前的社会现状,从社会的真实需求出发,建立学生实践培养制度。再次,要尊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以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最后,要逐步完善教学体制,建立长久的实践教学培养机制,根据社会状况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最终实现可持续实践教学的发展。 2.优化专业设置,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科目。我国在评定高职院校教学水平时,通常针对其专业和课程的整体设置。与本科院校相比而言,高职院校在专业的设立上具有更强的灵活性,但是由于课程需要加入实践内容,所以难以有效设立实践课程。管理教学的高层领导可以首先根据社会状况,添加一定的专业,在添加专业时需要考量社会需求的持续性以及当前市场的饱和程度,以满足学生未来的就业需求。在课程设置上,需要向行业专家或企业的相关部门寻求帮助,使学生能够在更为严谨的课程体系下进行学习。
3.完善师资力量,构建高职“双师”队伍。“双师”队伍的建设是我国高职院校中的一大难题,因招聘拥有技能的教师十分困难,所以学校常常忽略对教师的监控。合理科学地建立监控体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设立监控主体。由于教育行业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差别,监控主体难以完全交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所以应采取多部门结合的方式,包括教务、科研、校企等部门的结合。其次,要设立科学的监控指标。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成果和课堂表现等进行监控评价。最后,要完善信息交流机制。有效地将监控结果快速反映到相关部门,并由部门领导反馈奖惩信息或是对相关制度提出整改意见。
四、高职院校生产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转变高职教育质量观,重视实践教学质量。近年来我国整体教育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高校伴随着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获得较为理想的发展契机。但是,高中生的学习目标是考取本科院校,对于高职院校往往不屑一顾,高职院校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只有特色的教学体制、优越的教学环境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才能够吸引生源。而良好的教学质量与环境取决于有效的监控制度,所以院校必须转变教学思路,设置合理的监控机制,实现教学工作的监控,以逐步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实践技能,这就需要对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监控。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师、环境、设备、教材、课程、学生智力能力等,在建立监控机制时,要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覆盖,以免造成监控遗漏。机制基本确立后,还要详细分配监控工作,各部门间协调统一,保持有效沟通。只有完善、科学、严谨的监控体制,才能够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2.创新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健全校内、校外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体系。评估系统主要针对教学质量进行整体评估,一是对教学的评估,即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工作,可采取监控听课或学生综合评教等方式;二是对硬件设施的评估,根据企业的应用设备和工作环境,对校内环境或学生实训地点进行评估,以使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相契合;三是对评价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实习实训报告、监控教师所提供的评价、企业或其他机构对学生实践工作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准确、翔实地获知学生实践学习情况。
3.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优化信息处理和分析系统的运行。根据教学质量评估以及监控主体所反馈信息,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处理分析系统。当评估信息递交给组织系统后,责任人应首先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并进行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工作,以发现并解决问题。其次,要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或要求,并传达给下级。最后,由监督主体或其他部门布置后续工作。信息处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最为重要的环节,在发现问题后,要快速解决,才能够真正地实现监控的目的。
4.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保障系统的建立首先应确定监控责任人以及监控主体。责任人要对监控主体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充分的处理,监控主体则是工作的具体执行者。根据教育机构的特性,责任人可由教务校长担任,在监督覆盖面积过大时,则要求各学院的院长参与其中。监控主体通常是由人力资源、教务、行政和科研四个部门共同承担。由于参与部门较多,应明确各部门的权力与责任,并建立科学、规范的监控机制,以保证监控主体有效工作。
[参考文献]
[1]程宝虔.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21).
[2]何云峰.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王仕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3).
[4]王晓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及评估[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5]王勇.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2).
[6]肖海慧.基于校企合作的信息类毕业设计工作改革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
[7]肖海慧.基于校企合作高职信息类“三毕”工作管理机制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
[8]余小波.“三位一体”: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
[9]郑健龙.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府、社会和高校共同的责任[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10]郑永江.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高教探索,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