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学中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又包括填奎题、实验题、材料分析题等。各种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一、选择题
选择题大多由题干和选项组成,有单选题和多选题。生物学中常见的为单选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选择题,一是审题要严,二是方法要对。审题严,是指对题干和选项要仔细审思,分析语句,抓住关键,特别是要辨析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名词。对于一道生疏的选择题,一般应至少反复阅读2-3遍,弄清题意和要求,找到知识依据,方可选出正确选项,决不能跟着感觉走。方法对是指解选择题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一要关注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充分挖掘题干中的隐藏条件并排除迷惑条件,它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切不可粗心大意,失之交臂;二要关注题目中的新信息,它是区别原有题目的根本点。不少同学往往不注意这一点,思维定势,当作熟题去做,造成遗憾。
例1 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 8 B 7 C 5 D 4
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有的学生可能会由于忽略“核酸”一词,把A、G、C、T四种碱基误以为只是DNA,而把答案错选为D;也有的学生只注意了“核酸”一词而忽略了题干中没有给出碱基u而把答案错选为A;还有的学生可能错把“核苷酸”当成“碱基”而把答案错选为c;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
例2 按自由组合定律,独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2中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 )
A 3/8 B 3/8或5/8 C 5/8 D 1/16
解析:受教材中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进行杂交的两纯合亲本分别为双显性个体和双隐性个体,其F2代表现型的比就是9:3:3:1,其中比例为3的两种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3/8。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为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两纯合亲本,其F2代表现型之比也是9:3:3:1,但比例为9和1的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5/8,这就是本题的隐藏条件,应充分挖掘,才能正确解题。所以该题的答案应为B。
二、填空题
力求答题用语的专业化,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概念、原理、结论、模型等表述问题是生物学科填空答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技巧和原则。此类题目源于教材段落、插图、表格或稍加变更,对答题的规范性要求较严格,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做到“规范、达意、通顺”。“规范”即尽可能用教材原句答题,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绝不可妄加更改。“达意”即填入的内容必须符合整个句子或段落的意思,要能很好地表达出答题者的思路。“通顺”是指填入的语句要使得整个句子通顺,段落意思明了,符合语法规则。
例1 美国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请分析:
(1)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所用的技术是______。
(2)分离出来的胡萝卜根细胞成为细胞团是通过______分裂来完成的。
(3)细胞团中的相同的细胞在发育成胚状体和植株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向不同方向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细胞的______。
(4)本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
(5)在培养试管植物时,试管内应至少放入______种矿质元素。其中应大量供给的元素是______元素。
答案:(1)无性生殖 组织培养 (2)有丝 (3)分化 (4)全能性 (5)13 N、P、K、s、ca、Mg
解析:此类填充题通常是省略一句话中某个重要概念,让学生进行填充,从而测量学生的记忆能力的一种测验方法,句中省略的重要概念,可以是文字、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解答这类试题时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并且使用生物学术语。
三、实验题
实验题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实验分析题;一类是实验设计题。
3.1 实验分析题,主要是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作出合理解释,辨别实验错误等。对这类题要密切联系所学实验内容(包括课文内的实验)仔细分析,一般不难解答。这类试题多为验证性实验,是以生物学中一些经典实验或学生实验为基础而设计,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
例1 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参考答案
(1)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
(2)实验步骤⑤中“葡萄糖”是错误的,应改为淀粉。
(3)未设对照。对照的做法是:
a 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
b 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
c 重复题干中步骤③、④。
d 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
3.2 实验设计题,一般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计一实验,来验证或说明某一生命现象。这类题相对难度大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联系经典实验。教材中介绍的许多经典实验,如生长素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米勒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等。这些经典实验中较详尽地介绍了实验设计原理、过程、结果等,体现了科学家严谨踏实的研究风格,值得同学们学习和模仿。如,孟德尔实验即体现了“观察一实验一现象一解释一验证一结论”的科研过程。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思想来构思自己的思路。
(2)严密设计过程。在设计实验时要防止粗枝大叶和想当然的做法,而要科学严密地设计实验过程。特别是对照系的创立一定要保证只有惟一变量,其它相同条件必须提出,而不能省略。
(3)注意实验规范。在生物实验中使用到许多理化实验仪器和药品。如天平,试管,滴瓶,量筒,乙醚,石油醚等。在使用这些仪器和药品时要严格按照理化实验要求执行,不能随便应付。同时注意题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药品的 用途及使用方法,也有助于寻找解题思路。
(4)注意学科特点。生物实验毕竟是研究生物的实验,因此它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实验设计时也要注意到学科特点。例如,植物杂交实验中的年限计算,动物杂交实验、动物生理实验中的可操作性等问题都要认真考虑,以免犯科学性错误。
例1 蚕豆染色体数目为2n=12,蚕豆根尖在19℃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分裂周期所占时间为19.3h。大多数致癌物质都能提高生物的突变频率,癌症是由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吸烟者容易患肺癌。其得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8倍。
某中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变异,需在课前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现有如下材料:10粒干的蚕豆种子(假设发芽率为100%)、烟草浸出液、蒸馏水及必须的实验设备和药品,请你帮助老师完成上述的课前准备工作。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选择蚕豆作为实验材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简要写出实验课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3个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
(4)用光镜检查染色体时,应找到处于细胞分裂周期中的________期的细胞。
(5)为了得到更多的蚕豆根尖,你应如何处理实验材料?________。
(6)蚕豆根尖的培养至少需要多少时间?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利用烟叶细胞中的诱变物质引起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变异(2)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辨认染色体变异(3)加蒸馏水使种子吸水膨胀萌发,长出幼芽;将发芽的种子分为二等份,一份放在蒸馏水中培养,一份放在烟草浸出液中培养;按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要求制作装片,以供观察 (4)中 (5)剪去主根,让其长出更多侧根 (6)19.3h或20h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段材料之后,分析解答相关问题。解这类题要做到以下两点:
(1)认真阅读材料,充分联系教材:所给材料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应认真加以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和中心思想,然后得出一个总体概念;紧接着必须尽量与教材内容挂钩,所谓“题在书外,意在书中”,所供资料必定要运用教材理论去解释,因此,一定要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解题方向和思路。
(2)给合各题立意,规范答题要求:各个题目立意不同,在分析了所供材料并找到教材衔接点后,就可以根据各题的要求来解答了。在解答时不要就题论题,而应认真分析,挖掘其延伸义,并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一般要求在答题复述时作为论点或论据。
例1 (2009·临川)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全世界感染者数量已经达到3950万,其中亚洲感染数显著增加,中国也不例外。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HI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完全治愈此病的方法。西方国家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俗称“鸡尾酒疗法”)取得了较好控制艾滋病的效果。这种疗法结合多种药剂,抑制HIV在每个可能环节进行的复制。通常用于该疗法的药剂是:蛋白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但这种疗法并不能治愈艾滋病,患者一旦停药,就会反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艾滋病(AIDS)是由HIV即________引起的,HIV能攻击人体的________细胞,该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部分________细胞进入________发育而成的。
(2)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若病毒RNA某片段碱基序列为AACCGU,则形成的DNA对应片段应含胸腺嘧啶________个,含嘌呤碱基________个。
(3)下列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①性传播 ②握手、咳嗽、共同进餐传播 ③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针筒静脉注射传播 ④输入带有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 ⑤卧具、游泳池、公共浴池传播 ⑥母婴传播 ⑦蚊虫叮咬传播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⑥⑦ D ①③④⑥
(4)HIV感染者一般有2—10年左右的潜伏期。在此期间,要确定病人是否被HTV感染应该( )
A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来判断
B 采集病人血液检测HIV抗体
C 采集病人口腔粘液检测HIV抗体
D 采集病人血液检测HTV
(5)“鸡尾酒疗法”的主要作用是( )
A 抑制HIV的繁殖
B 杀灭HIV
C 抑制HW基因的表达
D 阻止HIV对淋巴细胞的侵染
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艾滋病为材料,综合考查艾滋病、免疫及遗传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充分从材料中提取与利用有效信息。
参考答案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或淋巴)造血干 胸腺(2)RNA 逆转录 DNA 3 6 (3)D(4)B(5)A
注意:涉及引发艾滋病的病因和途径及免疫调节的机理,还涉及转录、逆转录等知识。
一、选择题
选择题大多由题干和选项组成,有单选题和多选题。生物学中常见的为单选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选择题,一是审题要严,二是方法要对。审题严,是指对题干和选项要仔细审思,分析语句,抓住关键,特别是要辨析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名词。对于一道生疏的选择题,一般应至少反复阅读2-3遍,弄清题意和要求,找到知识依据,方可选出正确选项,决不能跟着感觉走。方法对是指解选择题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一要关注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充分挖掘题干中的隐藏条件并排除迷惑条件,它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切不可粗心大意,失之交臂;二要关注题目中的新信息,它是区别原有题目的根本点。不少同学往往不注意这一点,思维定势,当作熟题去做,造成遗憾。
例1 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 )
A 8 B 7 C 5 D 4
解析: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有的学生可能会由于忽略“核酸”一词,把A、G、C、T四种碱基误以为只是DNA,而把答案错选为D;也有的学生只注意了“核酸”一词而忽略了题干中没有给出碱基u而把答案错选为A;还有的学生可能错把“核苷酸”当成“碱基”而把答案错选为c;该题的正确选项为B。
例2 按自由组合定律,独立遗传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体杂交,F2中重组类型的个体占总数的( )
A 3/8 B 3/8或5/8 C 5/8 D 1/16
解析:受教材中两对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进行杂交的两纯合亲本分别为双显性个体和双隐性个体,其F2代表现型的比就是9:3:3:1,其中比例为3的两种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3/8。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为一显一隐和一隐一显两纯合亲本,其F2代表现型之比也是9:3:3:1,但比例为9和1的个体为重组类型,占总数的5/8,这就是本题的隐藏条件,应充分挖掘,才能正确解题。所以该题的答案应为B。
二、填空题
力求答题用语的专业化,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概念、原理、结论、模型等表述问题是生物学科填空答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一种技巧和原则。此类题目源于教材段落、插图、表格或稍加变更,对答题的规范性要求较严格,因此在解题时要注意做到“规范、达意、通顺”。“规范”即尽可能用教材原句答题,特别是一些专用名词,绝不可妄加更改。“达意”即填入的内容必须符合整个句子或段落的意思,要能很好地表达出答题者的思路。“通顺”是指填入的语句要使得整个句子通顺,段落意思明了,符合语法规则。
例1 美国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请分析:
(1)这种生殖方式属于______,所用的技术是______。
(2)分离出来的胡萝卜根细胞成为细胞团是通过______分裂来完成的。
(3)细胞团中的相同的细胞在发育成胚状体和植株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逐渐向不同方向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细胞的______。
(4)本实验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
(5)在培养试管植物时,试管内应至少放入______种矿质元素。其中应大量供给的元素是______元素。
答案:(1)无性生殖 组织培养 (2)有丝 (3)分化 (4)全能性 (5)13 N、P、K、s、ca、Mg
解析:此类填充题通常是省略一句话中某个重要概念,让学生进行填充,从而测量学生的记忆能力的一种测验方法,句中省略的重要概念,可以是文字、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符号。解答这类试题时语言表达一定要准确,并且使用生物学术语。
三、实验题
实验题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实验分析题;一类是实验设计题。
3.1 实验分析题,主要是根据提供的实验方案,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进行分析,作出合理解释,辨别实验错误等。对这类题要密切联系所学实验内容(包括课文内的实验)仔细分析,一般不难解答。这类试题多为验证性实验,是以生物学中一些经典实验或学生实验为基础而设计,要求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双基”的考查。
例1 为证实“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该实验方案有几项明显错误,请指出错误并改正。
(1)实验目的(略);
(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用一适当大小的玻璃罩罩住一株生长正常的盆栽绿色植物和一杯NaOH溶液,密封不漏气。
②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红色安全灯。
③饥饿一定时间后,自暗室中取出,照光若干小时,使其充分进行光合作用。
④取一叶片,放人盛有酒精的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绿素溶于酒精中。
⑤将已脱绿的叶片取出,平铺在一个培养皿内,用碘一碘化钾溶液,检测有无葡萄糖的特异颜色反应出现。
参考答案
(1)实验步骤②中暗室内红色安全灯是错误的,应改为绿色安全灯。
(2)实验步骤⑤中“葡萄糖”是错误的,应改为淀粉。
(3)未设对照。对照的做法是:
a 装置同题干中的步骤①,但玻璃罩内用同一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另一株植物代替题干中的植物;用一杯清水代替NaOH溶液。
b 将上述植物及装置放在暗室中饥饿,消耗掉叶片内贮藏的有机物。暗室内装有绿色安全灯。
c 重复题干中步骤③、④。
d 重复改正后的题干中的步骤⑤。
3.2 实验设计题,一般要求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设计一实验,来验证或说明某一生命现象。这类题相对难度大些。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联系经典实验。教材中介绍的许多经典实验,如生长素发现,孟德尔遗传实验,米勒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等。这些经典实验中较详尽地介绍了实验设计原理、过程、结果等,体现了科学家严谨踏实的研究风格,值得同学们学习和模仿。如,孟德尔实验即体现了“观察一实验一现象一解释一验证一结论”的科研过程。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思想来构思自己的思路。
(2)严密设计过程。在设计实验时要防止粗枝大叶和想当然的做法,而要科学严密地设计实验过程。特别是对照系的创立一定要保证只有惟一变量,其它相同条件必须提出,而不能省略。
(3)注意实验规范。在生物实验中使用到许多理化实验仪器和药品。如天平,试管,滴瓶,量筒,乙醚,石油醚等。在使用这些仪器和药品时要严格按照理化实验要求执行,不能随便应付。同时注意题目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药品的 用途及使用方法,也有助于寻找解题思路。
(4)注意学科特点。生物实验毕竟是研究生物的实验,因此它又有其本身的特点。在实验设计时也要注意到学科特点。例如,植物杂交实验中的年限计算,动物杂交实验、动物生理实验中的可操作性等问题都要认真考虑,以免犯科学性错误。
例1 蚕豆染色体数目为2n=12,蚕豆根尖在19℃的条件下,一个细胞分裂周期所占时间为19.3h。大多数致癌物质都能提高生物的突变频率,癌症是由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吸烟者容易患肺癌。其得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8倍。
某中学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变异,需在课前制作细胞的临时装片。现有如下材料:10粒干的蚕豆种子(假设发芽率为100%)、烟草浸出液、蒸馏水及必须的实验设备和药品,请你帮助老师完成上述的课前准备工作。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
(2)选择蚕豆作为实验材料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简要写出实验课前准备工作过程中的3个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
(4)用光镜检查染色体时,应找到处于细胞分裂周期中的________期的细胞。
(5)为了得到更多的蚕豆根尖,你应如何处理实验材料?________。
(6)蚕豆根尖的培养至少需要多少时间?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利用烟叶细胞中的诱变物质引起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变异(2)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辨认染色体变异(3)加蒸馏水使种子吸水膨胀萌发,长出幼芽;将发芽的种子分为二等份,一份放在蒸馏水中培养,一份放在烟草浸出液中培养;按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要求制作装片,以供观察 (4)中 (5)剪去主根,让其长出更多侧根 (6)19.3h或20h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在阅读一段材料之后,分析解答相关问题。解这类题要做到以下两点:
(1)认真阅读材料,充分联系教材:所给材料大多是第一次见到,因此应认真加以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关键语句和中心思想,然后得出一个总体概念;紧接着必须尽量与教材内容挂钩,所谓“题在书外,意在书中”,所供资料必定要运用教材理论去解释,因此,一定要找到与教材的衔接点。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解题方向和思路。
(2)给合各题立意,规范答题要求:各个题目立意不同,在分析了所供材料并找到教材衔接点后,就可以根据各题的要求来解答了。在解答时不要就题论题,而应认真分析,挖掘其延伸义,并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对于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一般要求在答题复述时作为论点或论据。
例1 (2009·临川)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全世界感染者数量已经达到3950万,其中亚洲感染数显著增加,中国也不例外。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由HIV感染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一个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也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看上去或是自我感觉起来很好,但是他们却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别人。到目前为止,我们人类还没有找到一种完全治愈此病的方法。西方国家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俗称“鸡尾酒疗法”)取得了较好控制艾滋病的效果。这种疗法结合多种药剂,抑制HIV在每个可能环节进行的复制。通常用于该疗法的药剂是:蛋白酶抑制剂、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但这种疗法并不能治愈艾滋病,患者一旦停药,就会反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艾滋病(AIDS)是由HIV即________引起的,HIV能攻击人体的________细胞,该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部分________细胞进入________发育而成的。
(2)该病毒进入细胞后,能以________为模板,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并整合于人的基因组中。若病毒RNA某片段碱基序列为AACCGU,则形成的DNA对应片段应含胸腺嘧啶________个,含嘌呤碱基________个。
(3)下列属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是( )
①性传播 ②握手、咳嗽、共同进餐传播 ③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针筒静脉注射传播 ④输入带有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 ⑤卧具、游泳池、公共浴池传播 ⑥母婴传播 ⑦蚊虫叮咬传播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⑥⑦ D ①③④⑥
(4)HIV感染者一般有2—10年左右的潜伏期。在此期间,要确定病人是否被HTV感染应该( )
A 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来判断
B 采集病人血液检测HIV抗体
C 采集病人口腔粘液检测HIV抗体
D 采集病人血液检测HTV
(5)“鸡尾酒疗法”的主要作用是( )
A 抑制HIV的繁殖
B 杀灭HIV
C 抑制HW基因的表达
D 阻止HIV对淋巴细胞的侵染
解析:本题以社会热点问题——艾滋病为材料,综合考查艾滋病、免疫及遗传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充分从材料中提取与利用有效信息。
参考答案
(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T(或淋巴)造血干 胸腺(2)RNA 逆转录 DNA 3 6 (3)D(4)B(5)A
注意:涉及引发艾滋病的病因和途径及免疫调节的机理,还涉及转录、逆转录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