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在波特五力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我国银行业加入WTO后所受到的影响。
WTO;波特五力模型;银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1/2-0006-02
根据WTO的协议,我国已经自2006年开始逐渐放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很多限制,包括所有权,经营权等的设立形式,以及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等等,由此中国的银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外资银行的加入呈现了极具攻击性的扩张趋势,使得我国传统的银行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产业中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外资银行与中国国内银行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名币业务。在2006年我国金融业完全放开后,外资银行的各项人民币业务比重越来越大,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从2004年的提高1.7%到2006年提高了9%可以看出,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2.客户。目前国内一些银行的效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批经营良好的三资企业和私营
中小企业,而在完全开放后,外资银行的客户将从以前的中国的外资企业扩大到中国自己的企业。而外资银行优秀的信用,文化与品牌的优势更加受到中国国内优秀企业的青睐,从而导致国内银行优秀客户的流失,这对国内银行的损失将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中国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客户市场上展开激励的争夺。
3.人才与产品。金融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外资银行在进
入中国市场的初期对中国市场并不了解,所以需要更多中国的优秀金融人才,而中国国内银行又必须保护自己优秀人才不能流失。人才的争夺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更多的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外资银行在多元化的金融理财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资银行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理财产品的方面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外资银行在中国迅速发展,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到15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2%增长到30%,这样将对国有银行业的冲击更加全面和直接。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的潜在威胁主要是以下几点:
1.抢夺优秀客户的战略。外资银行多把自己的分行设立在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的发达城市。这些地方也是很多优秀的国有、私营以及外企公司的总部常驻的地方,通过在这些地方设立营业机构,外资银行可以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国内银行优质客户资源进行争夺,有数据显示银行80%的收益来自其20%的客户。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最大的潜在威胁就是对国内银行的高端客户资源的冲击。
2.参股中资银行。随着我国对银行业的不断放开,对外资银行的控股限制也逐步被取消,而外资银行为了弥补自己的对中国市场了解不足的劣势,通过参股中资银行,享受中资银行的客源,为进入中国市场打下基础。
3.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外资银行可以通过自身优秀的综合素质,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无论是外资银行服务的快捷性,或是“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都对优质客户源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再加入外资银行优秀的品牌、文化效应,中资银行在创新产品方面的劣势更加明显。
三、替代产品的威胁
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其替代性是非常明显的。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不仅仅是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各种金融产品的替代,其他非金融机构也是可以进入金融行业的。在金融领域,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预期比如风险,收益等的偏好都非常敏感,因此替代性成为了影响银行业的重要因素。
银行是以货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产业,其供给方就是资金的提供者,具体来讲就是存款人。因为我国的基础利率与浮动范围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因此资金供给者对利率的影响不大,从而导致对银行业的影响不明显。然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对利率的规制不断减轻,利率的市场化使得银行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调整自己的理财产品,从而争取更多的高端客户源。一旦利率放开,外资银行就有了比国资银行更大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外银行竞争的重要方面。
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根据供求理论,包括机构,个人和公司都是银行产品的使用者,即买方。而当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购买者的选择权增加,必然导致中国与外国银行的竞争。因为我国金融业服务的同质性,买者的议价能力随着金融产品范围的扩大,购买量的增加,可供选择的银行机构增多、服务流程与网络技术的优化而越来越强。这必然给了中资银行压力,因为外资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优势的产品来占领市场,而中资银行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使自己处于更劣势的地位。
五、客户的议价能力——顾客力量的分析
银行的贷款方和理财产品的购买方共同构成了银行业的主要客户。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演进,以及金融业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银行业面对的客户整体议价能力不断提升。而这对于处于相对弱势的中资银行无疑是又一个深重打击。
总结:通过该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渗入,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内部竞争和受外部影响都较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应着力于自身体制内部的改革,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1]陈王莹,李海建.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客户议价能力提升的策略[J].海南金融,2004(4).
[2]王元龙.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极其应对策略[J].中国外汇管理,1999(9).
张丹(1990.01—)女,汉族,四川省巴中市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WTO;波特五力模型;银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1/2-0006-02
根据WTO的协议,我国已经自2006年开始逐渐放开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很多限制,包括所有权,经营权等的设立形式,以及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等等,由此中国的银行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外资银行的加入呈现了极具攻击性的扩张趋势,使得我国传统的银行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一、产业中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外资银行与中国国内银行的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名币业务。在2006年我国金融业完全放开后,外资银行的各项人民币业务比重越来越大,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占资产总额比重从2004年的提高1.7%到2006年提高了9%可以看出,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2.客户。目前国内一些银行的效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批经营良好的三资企业和私营
中小企业,而在完全开放后,外资银行的客户将从以前的中国的外资企业扩大到中国自己的企业。而外资银行优秀的信用,文化与品牌的优势更加受到中国国内优秀企业的青睐,从而导致国内银行优秀客户的流失,这对国内银行的损失将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中国国内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客户市场上展开激励的争夺。
3.人才与产品。金融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外资银行在进
入中国市场的初期对中国市场并不了解,所以需要更多中国的优秀金融人才,而中国国内银行又必须保护自己优秀人才不能流失。人才的争夺也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更多的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外资银行在多元化的金融理财产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资银行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理财产品的方面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外资银行在中国迅速发展,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到15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将从现在的2%增长到30%,这样将对国有银行业的冲击更加全面和直接。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潜在竞争对手分析
外资银行的进入对中国银行的潜在威胁主要是以下几点:
1.抢夺优秀客户的战略。外资银行多把自己的分行设立在上海,深圳,广州等沿海的发达城市。这些地方也是很多优秀的国有、私营以及外企公司的总部常驻的地方,通过在这些地方设立营业机构,外资银行可以凭借自身的竞争优势对国内银行优质客户资源进行争夺,有数据显示银行80%的收益来自其20%的客户。因此,外资银行的进入最大的潜在威胁就是对国内银行的高端客户资源的冲击。
2.参股中资银行。随着我国对银行业的不断放开,对外资银行的控股限制也逐步被取消,而外资银行为了弥补自己的对中国市场了解不足的劣势,通过参股中资银行,享受中资银行的客源,为进入中国市场打下基础。
3.多元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竞争。外资银行可以通过自身优秀的综合素质,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无论是外资银行服务的快捷性,或是“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都对优质客户源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再加入外资银行优秀的品牌、文化效应,中资银行在创新产品方面的劣势更加明显。
三、替代产品的威胁
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其替代性是非常明显的。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不仅仅是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各种金融产品的替代,其他非金融机构也是可以进入金融行业的。在金融领域,客户对于金融产品的预期比如风险,收益等的偏好都非常敏感,因此替代性成为了影响银行业的重要因素。
银行是以货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产业,其供给方就是资金的提供者,具体来讲就是存款人。因为我国的基础利率与浮动范围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因此资金供给者对利率的影响不大,从而导致对银行业的影响不明显。然而,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对利率的规制不断减轻,利率的市场化使得银行可以有更大的空间调整自己的理财产品,从而争取更多的高端客户源。一旦利率放开,外资银行就有了比国资银行更大的竞争优势,也是中外银行竞争的重要方面。
四、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根据供求理论,包括机构,个人和公司都是银行产品的使用者,即买方。而当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购买者的选择权增加,必然导致中国与外国银行的竞争。因为我国金融业服务的同质性,买者的议价能力随着金融产品范围的扩大,购买量的增加,可供选择的银行机构增多、服务流程与网络技术的优化而越来越强。这必然给了中资银行压力,因为外资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优势的产品来占领市场,而中资银行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使自己处于更劣势的地位。
五、客户的议价能力——顾客力量的分析
银行的贷款方和理财产品的购买方共同构成了银行业的主要客户。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演进,以及金融业同业竞争的加剧,使得银行业面对的客户整体议价能力不断提升。而这对于处于相对弱势的中资银行无疑是又一个深重打击。
总结:通过该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渗入,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内部竞争和受外部影响都较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银行业应着力于自身体制内部的改革,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1]陈王莹,李海建.国有商业银行应对客户议价能力提升的策略[J].海南金融,2004(4).
[2]王元龙.加入WTO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极其应对策略[J].中国外汇管理,1999(9).
张丹(1990.01—)女,汉族,四川省巴中市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