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IPO主要是指高新企业第一次进行公开募股,即将自己的股份向公众销售,其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成功上市及未来的发展情况。而高新企业必须加强对IPO财务会计的管理,做好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更新财会管理模式,并加强对应收账款、收入确定、研发经费资本化等的管理,以不断提高高新企业的IPO申请成功率。而目前,很多高新企业的IPO财务会计还受到了人员、制度、管理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工作效果达不到理想目标,不利于高新企业的成功上市。
关键词: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
一、引言
当高新企业成功申请IPO时,便会为其筹集到很多资金,能够受到市场上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促进高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面对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中存在的会计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研发经费中资本化金额占比不合理等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旨在不断提高高新企业的IPO财务会计水平,促进该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
二、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模式落后
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证监会的相关要求,需要原始的数据报表来支持,同时也要对原始数据报表和实际数据报表之间的差异进行附件说明,有效保证报表的完整性、直观性等。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新企业的原始财务数据报表与实际报表之间的差异较大,这就表明企业对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不高,核算方式、模式落后,没有严格按照行业会计标准来进行核算工作,使得高新企业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到企业申请IPO的成功率。同时,由于高新企业对于IPO财务会计问题的不重视,没有创新其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且现有的管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充分的解决,从而影响到IPO财务会计的作用的发挥。而落后的IPO财会管理模式也会对高新企业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给其带来很多麻烦,影响到高新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
(2)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
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还主要面临着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问题,且高新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科技水平较高,所以在其高效发展过程中也会造成研发成本费用的投入量的增加。我国相关政策规定研发费用中资本化金额应占当期利润的一部分,同时资本化金额与实际投入金额需要维持合理的比例,不能因为采取激进财务政策而导致IPO申请时失败率的增加。同时,如果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所占比例较高,相关审核部门就需要根据净利润指标来对相关费用进行扣除,且相关部门也需要根据该企业的发展情况来重新调整净利润指标,而如果财务会计想要利用这一方法来为高新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那么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可能会被审核部门取消本次申请资格。
(3)收入确定和应收账款问题
收入确定作为高新企业调节利润的最简便方式之一,证监会和相关审核部门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很高,在进行监督审核时会多次提出与收入确定相关的问题并可能进行重复提问。这就需要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必须具备收入确定的财务会计原则并要充分满足行业标准对于收入确定的条件,通过结合自身产品特征、发展情况等来进行确定。现实是很多高新企业并不重视对以上收入确定的要求,如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来确定收入时没有取得第三方认证的有利证据等。而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中应收账款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种问题:一是应收账款在企业资金中占比较高,加剧了财务风险隐患的发生概率,同时由于工作人员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工作不到位,导致审核人员对高新企业收入的真实性、可靠性不能确定;二是坏账计提政策与行业会计标准有差,坏账率增加等也会影响到IPO财务会计作用的发挥。
(4)盈利问题
第一,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一般市场竞争力弱的高新企业并不能很好的立足于行业发展中,其所能获得的利益也较低,其能够通过IPO审核的可能性就会变小。第二,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在高新企业申请IPO时,相关审核部门需要对申请企业进行产品毛利率的横向与纵向比较,若该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低于同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或者毛利率在申请期间和申报之间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那就表明该高新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申请通过难度也会加大。第三,产品销售渠道。如果高新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仅销售给固定的几个客户,定價能力不被自己所控,这就会抑制高新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IPO申请与运行的难度。
三、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于企业会计基础薄弱、模式落后问题的应对措施
高新企业为了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寻找合适的财会管理模式,创新和发展财务管理方式和思想,以保证高新企业的发展效率和质量有所提升。同时,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需要整理出完善的财务数据报表,并保证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等,能够真正反映出高新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与发展情况,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通过IPO申请条件。不仅如此,我国证监会也在不断加强对企业原始财务报表与实际财务报表之间差距的重视程度,加强审计力度。这都需要高新企业能够严格把控财务会计工作,在税务缴清之前便能够整理出完善的财务数据,在与原始数据进行核对与比较之后便可以上交有关部门,实现高新企业的顺利上市。
(2)对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首先,高新企业需要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和IPO申请对于费用资本化的要求,并重视资本化金额所占的比例,充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比例调整,以确保企业能够成功通
过IPO申请。其次需要高新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如果产品研发目的只在升级其功能和型号,而不在于创新,这种情况下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可靠性便不高,无法使审核部门相信。这就需要高新企业能够秉持创新发展的原则,以保证其能够顺利上市。
(3)对于收入确定和应收账款问题的应对措施
高新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收入确定的财会原则和行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收入确定。同时,要保证产品收入、发票金额等与增值税申报表的金额一致。高新企业也需要运用应收账款信用额度来管控客户款项的回收效果,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工作的管理,做好应对措施,以不断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从而为高新企业避免了很多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企业也需要保证坏账计提政策符合会计准则,以不断提高高新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4)对于盈利问题的应对措施
高新企业只有快速、充分解决IPO申请前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其成功上市,从而实现高新企业的高效发展。同时如果通过IPO申请流程,高新企业不仅可以不断健全与创新内部管理模式与财会管理方式,还能够发现企业内控的不足之处。而高新企业在上市之前会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财务风险、生产经营风险等,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进行多方位的考虑,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并提高产品的毛利率,扩展产品销售渠道,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来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改善盈利问题,使得高新企业的竞争实力有所增强,从而促进高新企业更好地立足于行业发展之中。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所面临的财务会计问题也愈发严重。对于高新企业而言,其需要不断更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与方式,健全财会管理体系,并重视IPO财会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工作,以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团队的综合素养。同时企业也需要及时发现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以不断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从而顺利上市。
参考文献
[1]冯兴.企业IPO失败的财务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5(19).
[2]何伟杰.高新技术企业IPO失败的税务原因探讨[J].会计师,2015(10).
[3]朱丹丹.企业IPO过程中若干常见会计问题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22).
关键词: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
一、引言
当高新企业成功申请IPO时,便会为其筹集到很多资金,能够受到市场上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自身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促进高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面对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中存在的会计基础薄弱、管理模式落后、研发经费中资本化金额占比不合理等的问题,本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解决措施,旨在不断提高高新企业的IPO财务会计水平,促进该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
二、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存在的问题
(1)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管理模式落后
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必须严格遵循国家证监会的相关要求,需要原始的数据报表来支持,同时也要对原始数据报表和实际数据报表之间的差异进行附件说明,有效保证报表的完整性、直观性等。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新企业的原始财务数据报表与实际报表之间的差异较大,这就表明企业对财务会计核算的重视程度不高,核算方式、模式落后,没有严格按照行业会计标准来进行核算工作,使得高新企业的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从而影响到企业申请IPO的成功率。同时,由于高新企业对于IPO财务会计问题的不重视,没有创新其财务会计管理模式,且现有的管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充分的解决,从而影响到IPO财务会计的作用的发挥。而落后的IPO财会管理模式也会对高新企业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给其带来很多麻烦,影响到高新企业竞争实力的提升。
(2)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
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还主要面临着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问题,且高新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科技水平较高,所以在其高效发展过程中也会造成研发成本费用的投入量的增加。我国相关政策规定研发费用中资本化金额应占当期利润的一部分,同时资本化金额与实际投入金额需要维持合理的比例,不能因为采取激进财务政策而导致IPO申请时失败率的增加。同时,如果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所占比例较高,相关审核部门就需要根据净利润指标来对相关费用进行扣除,且相关部门也需要根据该企业的发展情况来重新调整净利润指标,而如果财务会计想要利用这一方法来为高新企业获取更高的利润,那么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可能会被审核部门取消本次申请资格。
(3)收入确定和应收账款问题
收入确定作为高新企业调节利润的最简便方式之一,证监会和相关审核部门对该环节的重视程度很高,在进行监督审核时会多次提出与收入确定相关的问题并可能进行重复提问。这就需要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必须具备收入确定的财务会计原则并要充分满足行业标准对于收入确定的条件,通过结合自身产品特征、发展情况等来进行确定。现实是很多高新企业并不重视对以上收入确定的要求,如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来确定收入时没有取得第三方认证的有利证据等。而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中应收账款主要存在着以下两种问题:一是应收账款在企业资金中占比较高,加剧了财务风险隐患的发生概率,同时由于工作人员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工作不到位,导致审核人员对高新企业收入的真实性、可靠性不能确定;二是坏账计提政策与行业会计标准有差,坏账率增加等也会影响到IPO财务会计作用的发挥。
(4)盈利问题
第一,行业地位和市场竞争力。一般市场竞争力弱的高新企业并不能很好的立足于行业发展中,其所能获得的利益也较低,其能够通过IPO审核的可能性就会变小。第二,产品的毛利率水平。在高新企业申请IPO时,相关审核部门需要对申请企业进行产品毛利率的横向与纵向比较,若该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低于同类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或者毛利率在申请期间和申报之间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那就表明该高新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弱,申请通过难度也会加大。第三,产品销售渠道。如果高新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仅销售给固定的几个客户,定價能力不被自己所控,这就会抑制高新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IPO申请与运行的难度。
三、高新企业IPO财务会计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于企业会计基础薄弱、模式落后问题的应对措施
高新企业为了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寻找合适的财会管理模式,创新和发展财务管理方式和思想,以保证高新企业的发展效率和质量有所提升。同时,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需要整理出完善的财务数据报表,并保证报表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等,能够真正反映出高新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与发展情况,以保证企业能够顺利通过IPO申请条件。不仅如此,我国证监会也在不断加强对企业原始财务报表与实际财务报表之间差距的重视程度,加强审计力度。这都需要高新企业能够严格把控财务会计工作,在税务缴清之前便能够整理出完善的财务数据,在与原始数据进行核对与比较之后便可以上交有关部门,实现高新企业的顺利上市。
(2)对于研发费用资本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首先,高新企业需要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和IPO申请对于费用资本化的要求,并重视资本化金额所占的比例,充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比例调整,以确保企业能够成功通
过IPO申请。其次需要高新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如果产品研发目的只在升级其功能和型号,而不在于创新,这种情况下研发费用资本化的可靠性便不高,无法使审核部门相信。这就需要高新企业能够秉持创新发展的原则,以保证其能够顺利上市。
(3)对于收入确定和应收账款问题的应对措施
高新企业必须在充分考虑收入确定的财会原则和行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来进行收入确定。同时,要保证产品收入、发票金额等与增值税申报表的金额一致。高新企业也需要运用应收账款信用额度来管控客户款项的回收效果,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工作的管理,做好应对措施,以不断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收率,从而为高新企业避免了很多财务风险的发生。同时企业也需要保证坏账计提政策符合会计准则,以不断提高高新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水平。
(4)对于盈利问题的应对措施
高新企业只有快速、充分解决IPO申请前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其成功上市,从而实现高新企业的高效发展。同时如果通过IPO申请流程,高新企业不仅可以不断健全与创新内部管理模式与财会管理方式,还能够发现企业内控的不足之处。而高新企业在上市之前会面临着多种多样的财务风险、生产经营风险等,这就需要企业能够进行多方位的考虑,不断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防范机制,并提高产品的毛利率,扩展产品销售渠道,并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来支持企业的经营管理,有效改善盈利问题,使得高新企业的竞争实力有所增强,从而促进高新企业更好地立足于行业发展之中。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高新企业在申请IPO时,所面临的财务会计问题也愈发严重。对于高新企业而言,其需要不断更新财务会计管理理念与方式,健全财会管理体系,并重视IPO财会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工作,以不断提高企业财务会计团队的综合素养。同时企业也需要及时发现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改正,以不断促进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从而顺利上市。
参考文献
[1]冯兴.企业IPO失败的财务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5(19).
[2]何伟杰.高新技术企业IPO失败的税务原因探讨[J].会计师,2015(10).
[3]朱丹丹.企业IPO过程中若干常见会计问题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