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背景:根据改造工程进展情况,2011年8月10日我航母平台进行出海航行试验。按照试验计划,首次出海试验时间不会太长,返回后将继续在船厂进行改装和测试工作。尽管出海距离不太远,试验海域横宽13.25海里,纵长22海里,但此次海试的一小步,是中国海军远洋之梦的一大步。
8月10日凌晨6点,中国航母在浓雾中从大连港出发,开始了它的第一次试航。就在今年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同时宣布,关于这艘舰出海试验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整个工程的进度来确定。这是我军首次关于航母改造问题的正式回应。而此次试航距离上次发布会时间不过14天。
揭开第一艘航母神秘面纱
在我国航母刚刚试航一天,就有多家国外媒体以醒目标题对此事进行了大肆报道,并给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评论。比如,新加坡媒体《中国开始打造公海铁拳》,日本媒体《日本须应对中国海军日益增强》,英国媒体《中国海军崛起促他国发展海军》等,美国媒体甚至预言中国航母将使得地区海军力量平衡被打破。那么我们在此想问一句:难道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他大国都有航母的情况下没有航母就正常,而一旦和其他国家一样拥有航母反而不正常?套用陈炳德总参谋长访美时说过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中国搞一个新型武器却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呢?难道只允许你们干,就不允许中国干?”
早在2009年3月20日,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就曾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梁光烈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他同时也指出建造航母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事实上,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2008年底在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有关情况时就曾表示,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建造航母的问题。
今年6月7日,国内很多网站在首要位置上刊登了这样一个标题:《总参谋长首度证实中国正建航母》。文章说,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访美前接受香港某报专访时,首次公开证实,中国正在建造航空母舰。而现在,中国第一艘航母终于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露它的真颜。
为什么要复原“瓦良格”号
相信许多人仍然清楚地记得,1995年,“瓦良格”号航母正式退出俄罗斯海军的编成,并以偿还债务为由送给了乌克兰。当时,舰载武器装备被拆卸一空。除保留上层建筑外,几乎成了一个空壳子,而且舰体上长满铁锈。所有电子系统均已拆除或者破坏,完全没有动力,连大轴都被切断,舵被拆掉。而如今,我们已经完成“瓦良格”号航母的内部修复与翻新……改造翻新项目包括锅炉、电力设施、电子系统、引擎、导航系统,以及所有舰员生活舱和工作舱等。甚至“瓦良格”号航母的船体和甲板也进行了整修改造。可以说,复原“瓦良格”号航母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其复杂程度完全无异于建造一艘崭新的航母。
我想,改造“瓦良格”号的意义至少有四点:
一是为我们大型舰艇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经验,其先期探索性研究和试验价值十分重要。在改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发现“瓦良格”航母设计的缺陷与不足。这会为设计中国新型航母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二是改装“瓦良格”的过程,可以加速中国相关武器的整合、研发和检验。中国有关航母方面的技术,除了弹射装置、动力等技术需要突破外,就很多单项技术来说,并非那么落后。但长期以来缺少在“瓦良格”这样一个大型平台上,实打实地整合验证。与其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大的代价研发出全新的航母去整合验证这些武器,不如改装“瓦良格”这个平台,早日实现这种验证。
三是可以带动我们一系列尖端技术的研究。航空母舰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不仅是巡弋于深海大洋的战略武器、国家力量的体现和象征,同时也是推动和牵引国民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由底端向高端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比如建造航母需要专业钢材,而航母建造所使用的特种钢通常要求的强度要远远高于普通军用船舶的钢强度要求,采用高强钢板可以减轻船体重量,增加抗弹能力。特别是飞行甲板的钢材,由于要承受舰载机起飞过程中的高热和高摩擦力,要求更是精益求精。所以航母舰体一定要采用高强度合金钢。钢材的屈服强度一般在500〜800兆帕,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大致是1厘米大小的地方要能够承受5000〜8000公斤的冲击力。形象地说,1平方厘米不过就是一个大拇指指甲的大小,就是这样一个小的地方要承受5000〜8000公斤的重量,可见钢材抗压能力有多强。
四是它的训练功能。比如航母指挥和战斗人员的登舰培训、舰载机的实验和训练、航母战斗群的配套工作等等。当然,就像耿雁生大校在发布会上所说,任何高估或低估航母的作用都是不准确的。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是多种武器装备的集成,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研究建造航母,充分体现了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将起到牵引作用。同时,中国研究航母发展,是为了增加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和平的能力。中国的国防政策不会改变,中国近海防御的战略也没有发生改变。进入21世纪,航空母舰不仅在传统作战领域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非传统军事领域中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遏制危机、海上反恐、反海盗、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等各项海上行动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圆梦航母只为守卫和平
航母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来自海上的外国侵略达470余次。当然,我们也曾有过郑和下西洋这一“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参与者达12万之众,但正如梁启超所叹,“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世界第一位的时候却厉行“海禁”,从此走向衰败,受尽列强凌辱。而近代也有从山东、浙江,到福建、广东,相续“下南洋”。一个一个村落的福建人,抱着祖宗、神祗牌位,成群结队义无反顾地走进大海深处。他们的事迹鲜有记载,但今尚存的“闽海百神”祭祀,不仅具有华夏中原信仰的特征,亦具有鲜明的闽海区域的海疆与海洋信仰特征,是土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实现交融与繁衍的经典意象。他们的踪迹难以寻觅,但国际学术界指认的包括千余种语言、近3亿人口的“南岛语族”的祖先,就是福建史前先民。目前,人民海军已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但因经济实力、科研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一直未能实现“航母梦”。
航母从诞生之日起,一直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目前,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金砖四国”中,仅中国没有航母。中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法管辖的约300万平方公里广阔海域,中国军队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任务相当繁重。而且,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拓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保护自身海上交通线和海外合法权益的需求也日益突出,中国必须具备远洋机动与远程投送能力。没有航母,或没有与航母同等效力的海上机动作战平台,我们就不能有效地维护领土领海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就不能为中国在海外合法利益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更难以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保障自己的核心利益、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研究发展航母,保障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国巩固国防、维护自身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种必然要求和选择。众所周知,航母的作战平台主要是飞机,以夺取海上制空权、制海权为目的,并作为整个编队的核心和指挥平台发挥作用。但是,武器用于进攻还是防御,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防政策。中国并不会因为拥有航母而改变我们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因为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作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倡导构建“和谐海洋”、反对霸权主义,因此改建航母增强的是亚太地区的和平力量,不会打乱地区平衡。我们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
李莉: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军事科技教研室副主任,军事学博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军事评论员。
8月10日凌晨6点,中国航母在浓雾中从大连港出发,开始了它的第一次试航。就在今年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宣布,中国目前正利用一艘废旧的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同时宣布,关于这艘舰出海试验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整个工程的进度来确定。这是我军首次关于航母改造问题的正式回应。而此次试航距离上次发布会时间不过14天。
揭开第一艘航母神秘面纱
在我国航母刚刚试航一天,就有多家国外媒体以醒目标题对此事进行了大肆报道,并给出一些不负责任的评论。比如,新加坡媒体《中国开始打造公海铁拳》,日本媒体《日本须应对中国海军日益增强》,英国媒体《中国海军崛起促他国发展海军》等,美国媒体甚至预言中国航母将使得地区海军力量平衡被打破。那么我们在此想问一句:难道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其他大国都有航母的情况下没有航母就正常,而一旦和其他国家一样拥有航母反而不正常?套用陈炳德总参谋长访美时说过的一句话,“为什么我们中国搞一个新型武器却对美国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呢?难道只允许你们干,就不允许中国干?”
早在2009年3月20日,国防部长梁光烈在会见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时就曾表示,大国中没有航母的只有中国,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梁光烈称,中国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土,守卫责任重大;中国海军实力较弱需要发展,强调了拥有航母的必要性。他同时也指出建造航母时必须考虑到各种因素。
事实上,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黄雪平大校2008年底在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有关情况时就曾表示,中国政府将会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认真研究考虑有关建造航母的问题。
今年6月7日,国内很多网站在首要位置上刊登了这样一个标题:《总参谋长首度证实中国正建航母》。文章说,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在访美前接受香港某报专访时,首次公开证实,中国正在建造航空母舰。而现在,中国第一艘航母终于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露它的真颜。
为什么要复原“瓦良格”号
相信许多人仍然清楚地记得,1995年,“瓦良格”号航母正式退出俄罗斯海军的编成,并以偿还债务为由送给了乌克兰。当时,舰载武器装备被拆卸一空。除保留上层建筑外,几乎成了一个空壳子,而且舰体上长满铁锈。所有电子系统均已拆除或者破坏,完全没有动力,连大轴都被切断,舵被拆掉。而如今,我们已经完成“瓦良格”号航母的内部修复与翻新……改造翻新项目包括锅炉、电力设施、电子系统、引擎、导航系统,以及所有舰员生活舱和工作舱等。甚至“瓦良格”号航母的船体和甲板也进行了整修改造。可以说,复原“瓦良格”号航母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其复杂程度完全无异于建造一艘崭新的航母。
我想,改造“瓦良格”号的意义至少有四点:
一是为我们大型舰艇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经验,其先期探索性研究和试验价值十分重要。在改装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真切地发现“瓦良格”航母设计的缺陷与不足。这会为设计中国新型航母提供更有实际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二是改装“瓦良格”的过程,可以加速中国相关武器的整合、研发和检验。中国有关航母方面的技术,除了弹射装置、动力等技术需要突破外,就很多单项技术来说,并非那么落后。但长期以来缺少在“瓦良格”这样一个大型平台上,实打实地整合验证。与其花费更长的时间、更大的代价研发出全新的航母去整合验证这些武器,不如改装“瓦良格”这个平台,早日实现这种验证。
三是可以带动我们一系列尖端技术的研究。航空母舰作为现代科技的结晶,不仅是巡弋于深海大洋的战略武器、国家力量的体现和象征,同时也是推动和牵引国民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由底端向高端升级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比如建造航母需要专业钢材,而航母建造所使用的特种钢通常要求的强度要远远高于普通军用船舶的钢强度要求,采用高强钢板可以减轻船体重量,增加抗弹能力。特别是飞行甲板的钢材,由于要承受舰载机起飞过程中的高热和高摩擦力,要求更是精益求精。所以航母舰体一定要采用高强度合金钢。钢材的屈服强度一般在500〜800兆帕,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大致是1厘米大小的地方要能够承受5000〜8000公斤的冲击力。形象地说,1平方厘米不过就是一个大拇指指甲的大小,就是这样一个小的地方要承受5000〜8000公斤的重量,可见钢材抗压能力有多强。
四是它的训练功能。比如航母指挥和战斗人员的登舰培训、舰载机的实验和训练、航母战斗群的配套工作等等。当然,就像耿雁生大校在发布会上所说,任何高估或低估航母的作用都是不准确的。航母的建造和使用,是多种武器装备的集成,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研究建造航母,充分体现了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将起到牵引作用。同时,中国研究航母发展,是为了增加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和平的能力。中国的国防政策不会改变,中国近海防御的战略也没有发生改变。进入21世纪,航空母舰不仅在传统作战领域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非传统军事领域中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遏制危机、海上反恐、反海盗、维护海上通道安全等各项海上行动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
圆梦航母只为守卫和平
航母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遭受来自海上的外国侵略达470余次。当然,我们也曾有过郑和下西洋这一“有史来最光焰之时代”,参与者达12万之众,但正如梁启超所叹,“而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在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世界第一位的时候却厉行“海禁”,从此走向衰败,受尽列强凌辱。而近代也有从山东、浙江,到福建、广东,相续“下南洋”。一个一个村落的福建人,抱着祖宗、神祗牌位,成群结队义无反顾地走进大海深处。他们的事迹鲜有记载,但今尚存的“闽海百神”祭祀,不仅具有华夏中原信仰的特征,亦具有鲜明的闽海区域的海疆与海洋信仰特征,是土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实现交融与繁衍的经典意象。他们的踪迹难以寻觅,但国际学术界指认的包括千余种语言、近3亿人口的“南岛语族”的祖先,就是福建史前先民。目前,人民海军已成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但因经济实力、科研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中国一直未能实现“航母梦”。
航母从诞生之日起,一直被视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目前,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和“金砖四国”中,仅中国没有航母。中国拥有1.8万多公里海岸线和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法管辖的约300万平方公里广阔海域,中国军队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任务相当繁重。而且,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拓展,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保护自身海上交通线和海外合法权益的需求也日益突出,中国必须具备远洋机动与远程投送能力。没有航母,或没有与航母同等效力的海上机动作战平台,我们就不能有效地维护领土领海主权完整和海洋权益,就不能为中国在海外合法利益提供坚强的力量保障,更难以在重大国际事务中保障自己的核心利益、履行自己的国际责任。研究发展航母,保障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中国巩固国防、维护自身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种必然要求和选择。众所周知,航母的作战平台主要是飞机,以夺取海上制空权、制海权为目的,并作为整个编队的核心和指挥平台发挥作用。但是,武器用于进攻还是防御,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防政策。中国并不会因为拥有航母而改变我们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因为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是符合中国利益的。作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倡导构建“和谐海洋”、反对霸权主义,因此改建航母增强的是亚太地区的和平力量,不会打乱地区平衡。我们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
李莉: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军事科技教研室副主任,军事学博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军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