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控的制定和实施属于动态演进的过程。因此,企业要将价值创造和风险防范的有机结合作为内部控制的手段,实现风险防范为价值创造服务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内控功能目标与差异的融合
(一)差异
根据国内外调查研究文献,结合内控制度的功能来看,内控手段主要包括审计和管理方法的内部控制。值得关注的是,从功能上来看,管理方法与审计方法的内部控制存在巨大差异。管理方法的内控是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为目标的。近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追求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因此,进行价值创造为核心或基础的管理成为企业领导者控制的主要目标,进行最大化价值定位管理方法的研究成为理论界的实务,因而,管理方法的内控成为企业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实现其价值创造最大化的手段;另一方面,审计方法的内控则是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按照有关报告显示,在审计方法的内控目标冲突于管理者目标时,则有这样的强调:“在实现遵循性目标和企业呈报目标时,有效科学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够提供保证合理程度高于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
(二)融合
近年来,我国企业内控规范的体系实现了从“内部会计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本质正是内部控制运行中两种类型内控并存过渡的过程。根据国家有关内控制度规定,进行内控是以实现企业管理经营合规合法进行,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有关资料的完整、真实,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为目标的。这一规定,正是两种内控方法功能的集中体现。比如:“企业管理经营合规合法进行,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有关资料的完整、真实,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安全”要靠风险防范为目的的审计内控实现,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则要靠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内控实现。
二、价值创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一)我们知道,企业是以提供价值给利益相关者为存在目的的,并且任何企业在价值创造中都将面临风险。存在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想生存、发展和获利,就要做好面对内外部各种风险的心理准备。事实上,缺乏风险意识比风险本身更可怕,企业缺乏准确识别风险的能力,就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实际经营中,风险在破坏企业价值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在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中进行最优平衡。特别是企业内控执行中,更要对预期收益和执行成本进行不断比较与选择。
(二)实施内控时,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是组成风险防范的关键因素。风险评估就是要求企业对内控目标及经营活动的相关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系统分析,保证防范措施的合理性。具体来说,就是要设定目标、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及应对风险。而控制活动则是指在风险评估的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相应控制措施的实施,使风险能够被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具体来说,就是要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及控制绩效考核等。目前,我国企业构建的内控规范体系主要是以风险防范为侧重点的,而实际经营管理中,风险防范功能的发挥要以执行成本的投入为基础,而且风险大小与执行成本的投入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投入的财力和人力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小。另一方面,企业预期收益却与经营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即有时候企业内控执行的过程,在化解风险的同时也破坏了其价值创造。
三、内控运行中价值创造与风险防范的体现
(一)内控缺失阶段的体现
企业实施内控的过程必然会形成直接遵循成本,具体是原有内控体系的缺失而需要新建的成本,企业原有内控体系但是缺少妥善维护因而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成本,企业缺乏对新出台内控体系规定的了解需要开展员工培训的成本,缺乏科学的内控建设计划及设计而出现的浪费或重复工作成本,咨询、审计、外包费用的提高及信息系统和软件等一次性投入成本。这一阶段,企业在不断加大内控投入的同时,内控体系得以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企业风险也会不断降低,因内控体系实施而形成的预期收益日益增加,然而,收益的获得往往低于成本的投入。此时,如果企业对短期利益得失过分关注,就会造成对风险迟钝反应,内控实施的力度就会被削弱,内控在流域形式的同时,还会造成内控在重要业务环节的缺失。
(二)内控适度阶段的体现
此阶段,由于企业内控框架的建立和运行,企业员工的熟悉程度不断提高,人员或时间的需求不断减少,在时间压力不断释放的同时,咨询费用也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新的内部控制习惯规范的不断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新规范产生形成的抵触情绪和不适反应逐渐消失,摩擦成本也在不断降低甚至消失。这一时期,企业在执行内控规范的过程中对资源进行重整,从而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尽管这一时期的实务界和理论界都缺乏对由内部控制带来的利润总额的有效计量,但是企业管理者往往能够在吸取别的企业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内控在自身企业实施的重大价值。内控预期收益对执行成本的远远高于,使其体现出适度的内控状态。
(三)内控过渡阶段的体现
这一阶段,如果企业对风险过分关注,将风险最小化作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在管理中通过不断加强内控力度实现对风险防范力度的强化,在推进企业进入内控过渡阶段的同时,将会对企业价值创造形成以下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贻误商机。在商业竞争中,对商业机会的准确捕捉和及时抓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期不需要管理和控制。因此,成功的企业需要在风险的控制和机会的捕捉中进行正确权衡,很明显,风险最小化并不属于权衡的原则和出发点。
2.控制程序。追求风险最小化需要繁琐、复杂控制程序的设计和建立,从而使舞弊和错误都能够被控制在最小化限度,然而,这一行为必将造成企业行动和决策速度的缓慢,在企业反应市场的能力和速度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必将引起企业的失败。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识别和评估其风险埋在控制风险与捕捉机会中进行权衡,努力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1]王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1).
[2]黄利萍.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2).
[3]谭宇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初步探讨[J].大众科技,2008(01).
[4]梁富洲,陈洪,杜强.浅析内部控制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8(09).
[5]陈芳,许良虎.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体系[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
[6]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9(05).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内控功能目标与差异的融合
(一)差异
根据国内外调查研究文献,结合内控制度的功能来看,内控手段主要包括审计和管理方法的内部控制。值得关注的是,从功能上来看,管理方法与审计方法的内部控制存在巨大差异。管理方法的内控是以实现企业价值创造为目标的。近年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追求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因此,进行价值创造为核心或基础的管理成为企业领导者控制的主要目标,进行最大化价值定位管理方法的研究成为理论界的实务,因而,管理方法的内控成为企业利用自身现有资源实现其价值创造最大化的手段;另一方面,审计方法的内控则是为了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按照有关报告显示,在审计方法的内控目标冲突于管理者目标时,则有这样的强调:“在实现遵循性目标和企业呈报目标时,有效科学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够提供保证合理程度高于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
(二)融合
近年来,我国企业内控规范的体系实现了从“内部会计控制”到“内部控制”的转变,这一转变的本质正是内部控制运行中两种类型内控并存过渡的过程。根据国家有关内控制度规定,进行内控是以实现企业管理经营合规合法进行,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有关资料的完整、真实,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安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为目标的。这一规定,正是两种内控方法功能的集中体现。比如:“企业管理经营合规合法进行,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有关资料的完整、真实,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安全”要靠风险防范为目的的审计内控实现,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和效率,促进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则要靠价值创造为目的的管理内控实现。
二、价值创造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一)我们知道,企业是以提供价值给利益相关者为存在目的的,并且任何企业在价值创造中都将面临风险。存在于激烈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想生存、发展和获利,就要做好面对内外部各种风险的心理准备。事实上,缺乏风险意识比风险本身更可怕,企业缺乏准确识别风险的能力,就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实际经营中,风险在破坏企业价值的同时,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因此,企业管理者需要在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中进行最优平衡。特别是企业内控执行中,更要对预期收益和执行成本进行不断比较与选择。
(二)实施内控时,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是组成风险防范的关键因素。风险评估就是要求企业对内控目标及经营活动的相关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系统分析,保证防范措施的合理性。具体来说,就是要设定目标、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及应对风险。而控制活动则是指在风险评估的结果的基础上,通过相应控制措施的实施,使风险能够被控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具体来说,就是要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及控制绩效考核等。目前,我国企业构建的内控规范体系主要是以风险防范为侧重点的,而实际经营管理中,风险防范功能的发挥要以执行成本的投入为基础,而且风险大小与执行成本的投入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投入的财力和人力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就越小。另一方面,企业预期收益却与经营风险呈正相关关系,即有时候企业内控执行的过程,在化解风险的同时也破坏了其价值创造。
三、内控运行中价值创造与风险防范的体现
(一)内控缺失阶段的体现
企业实施内控的过程必然会形成直接遵循成本,具体是原有内控体系的缺失而需要新建的成本,企业原有内控体系但是缺少妥善维护因而需要健全和完善的成本,企业缺乏对新出台内控体系规定的了解需要开展员工培训的成本,缺乏科学的内控建设计划及设计而出现的浪费或重复工作成本,咨询、审计、外包费用的提高及信息系统和软件等一次性投入成本。这一阶段,企业在不断加大内控投入的同时,内控体系得以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应的企业风险也会不断降低,因内控体系实施而形成的预期收益日益增加,然而,收益的获得往往低于成本的投入。此时,如果企业对短期利益得失过分关注,就会造成对风险迟钝反应,内控实施的力度就会被削弱,内控在流域形式的同时,还会造成内控在重要业务环节的缺失。
(二)内控适度阶段的体现
此阶段,由于企业内控框架的建立和运行,企业员工的熟悉程度不断提高,人员或时间的需求不断减少,在时间压力不断释放的同时,咨询费用也在不断降低。另一方面,在新的内部控制习惯规范的不断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新规范产生形成的抵触情绪和不适反应逐渐消失,摩擦成本也在不断降低甚至消失。这一时期,企业在执行内控规范的过程中对资源进行重整,从而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尽管这一时期的实务界和理论界都缺乏对由内部控制带来的利润总额的有效计量,但是企业管理者往往能够在吸取别的企业经验教训中认识到内控在自身企业实施的重大价值。内控预期收益对执行成本的远远高于,使其体现出适度的内控状态。
(三)内控过渡阶段的体现
这一阶段,如果企业对风险过分关注,将风险最小化作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在管理中通过不断加强内控力度实现对风险防范力度的强化,在推进企业进入内控过渡阶段的同时,将会对企业价值创造形成以下两个方面的不利影响:
1.贻误商机。在商业竞争中,对商业机会的准确捕捉和及时抓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一时期不需要管理和控制。因此,成功的企业需要在风险的控制和机会的捕捉中进行正确权衡,很明显,风险最小化并不属于权衡的原则和出发点。
2.控制程序。追求风险最小化需要繁琐、复杂控制程序的设计和建立,从而使舞弊和错误都能够被控制在最小化限度,然而,这一行为必将造成企业行动和决策速度的缓慢,在企业反应市场的能力和速度不断下降的过程中,必将引起企业的失败。
四、结束语
总之,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识别和评估其风险埋在控制风险与捕捉机会中进行权衡,努力实现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
参考文献:
[1]王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与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2(11).
[2]黄利萍.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2).
[3]谭宇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意识的初步探讨[J].大众科技,2008(01).
[4]梁富洲,陈洪,杜强.浅析内部控制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08(09).
[5]陈芳,许良虎.建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体系[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
[6]毛新述,杨有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中国会计学会2009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