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速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不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因自身的特点不同于普通的本科学生,其教育管理对策也有别于普通本科生。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教育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类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 5 条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质量及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笔者工作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就实际情况来看,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教育理念的共同影响下,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具有其独特之处,因此,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也应顺势而为,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特点。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特点
(一)家庭条件相对优越。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要远高于普通本科,如果选择出国留学,花费更大,另外,由于需要考雅思、托福,使用一些先进的学习工具,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上学过程中的花费也会高于普通本科学生。鉴于上述特点,能够选择就读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家庭一定要有必要的物质经济基础,相对较为富裕。因此,这些学生物质生活相对富裕,平时的消费支出比较多,是学校中的高消费群体。
(二)入学成绩相对较低
由于收费高的特点,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在整个学生群体中是少数,因此,竞争不是非常近激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录取分數相对较低。然而,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是对英语成绩要求非常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满足合作办学的标准,因此,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难以获得出国学习资格或是在最终毕业时候难以获得中英双方的证书。
(三)家长相对过度“保护”孩子
笔者工作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线,经常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由于家境相对优越,家长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不用费尽心思疲于生计,另外,他们对于孩子在经济方面投入也相对较多,期待值较高,因此,一些家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举例来说,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入学军训期间放下工作全程陪同,孩子有任何轻微不适便如临大敌,马上反应给老师,要求停止参与,类似的过度“保护”,不利于孩子自理与自立能力的养成。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是外教课相对较多,学生与外教接触较多,由于中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国内高等教育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手段和模式上存在巨大反差,多种文化的碰撞将会使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大学生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信息场里[1]。就笔者的工作经验而言,外教会对中国学校的很多传统做法提出质疑,比如说清洁教室不该由学生来做,而是应该又清洁工来做;学生没必要上早晚自习;学生不该过多参与学生活动等等,这些思想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学生流动性带来的挑战
和普通办学模式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部分同学会选择“2+2”或是“3+1”模式,在国外完成后半段的大学学习。由于对于出国学生成绩的高标准要求,因此,能够取得出国资格的学生大多学习优秀,这个群体中也包含了很多学生骨干、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出国后,会造成原来学生干部体系的缺失,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角色重要,因此,这种学生流动所造成的学生干部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少数群体”所带来的挑战
合作办学的学生在整个高校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影响力较小,属于“少数群体”,而且,他们有很多异于普通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自觉性、组织纪律性、学习成绩方面较普通本科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横向参与学校活动时,这种“劣势”就会体现出来,参与比赛或是各种活动时,成绩相对较差,久而久之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这种状况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挑战。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因此,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务必做到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1.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外合作办学对“培养什么人”已有明确定位,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其最终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值得我们探讨的是如何通过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的有效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教育质量[2]。在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利用多种载体,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注意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中国梦教育,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梦与祖国的繁荣富强梦相结合,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加强学生学风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然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特别是外语成绩,外方一般把高标准的外语要求作为学生能否出国或是能否拿到双证的重要标准。因此,鉴于学生成绩相对较低、合作办学对成绩高标准要求的特点,学生的学风建设分外重要。提高学生学习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合作办学的高标准成绩要求,同时,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娱乐活动,对于学生的安全管理也是相得益彰。
3.加强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价值观多元,自我意识强、自律意识弱,成才愿望强烈、相对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西方文化充满兴趣、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3]。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相对优越,追求品质生活,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学生们更容易迷失自己,出现攀比、拜金等不良现象,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懂得,个人价值的体现不是有多少消费、穿多少名牌,而是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认真努力,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他人创造幸福,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正确的价值观将指引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等各方面的行为,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4.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学生的家长因为在孩子教育方面相对投入了更多,因此,也更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希望学生可以学有所成、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家长们会相对更多地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虽然有时候家长的过多干涉不利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但只要积极引导、及时沟通,家长的力量也会在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候,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长和学校联动的机制,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钟毓卓.中外合作办学与校园文化建设[J].工友论坛,2012,(9).
[2]张丽敏,温雅琴,吕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10).
[3]钟凯,李星.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6)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教育管理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类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 5 条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质量及目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笔者工作在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就实际情况来看,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教育理念的共同影响下,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具有其独特之处,因此,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大学生教育管理也应顺势而为,教育管理方式方法要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特点。
一、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特点
(一)家庭条件相对优越。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要远高于普通本科,如果选择出国留学,花费更大,另外,由于需要考雅思、托福,使用一些先进的学习工具,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上学过程中的花费也会高于普通本科学生。鉴于上述特点,能够选择就读于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家庭一定要有必要的物质经济基础,相对较为富裕。因此,这些学生物质生活相对富裕,平时的消费支出比较多,是学校中的高消费群体。
(二)入学成绩相对较低
由于收费高的特点,选择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在整个学生群体中是少数,因此,竞争不是非常近激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录取分數相对较低。然而,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是对英语成绩要求非常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满足合作办学的标准,因此,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难以获得出国学习资格或是在最终毕业时候难以获得中英双方的证书。
(三)家长相对过度“保护”孩子
笔者工作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第一线,经常与学生家长打交道。由于家境相对优越,家长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小,不用费尽心思疲于生计,另外,他们对于孩子在经济方面投入也相对较多,期待值较高,因此,一些家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举例来说,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入学军训期间放下工作全程陪同,孩子有任何轻微不适便如临大敌,马上反应给老师,要求停止参与,类似的过度“保护”,不利于孩子自理与自立能力的养成。
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是外教课相对较多,学生与外教接触较多,由于中西方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同,国内高等教育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在教育手段和模式上存在巨大反差,多种文化的碰撞将会使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大学生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信息场里[1]。就笔者的工作经验而言,外教会对中国学校的很多传统做法提出质疑,比如说清洁教室不该由学生来做,而是应该又清洁工来做;学生没必要上早晚自习;学生不该过多参与学生活动等等,这些思想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
(二)学生流动性带来的挑战
和普通办学模式不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部分同学会选择“2+2”或是“3+1”模式,在国外完成后半段的大学学习。由于对于出国学生成绩的高标准要求,因此,能够取得出国资格的学生大多学习优秀,这个群体中也包含了很多学生骨干、学生干部,这些学生出国后,会造成原来学生干部体系的缺失,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角色重要,因此,这种学生流动所造成的学生干部的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三)“少数群体”所带来的挑战
合作办学的学生在整个高校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小、影响力较小,属于“少数群体”,而且,他们有很多异于普通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自觉性、组织纪律性、学习成绩方面较普通本科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横向参与学校活动时,这种“劣势”就会体现出来,参与比赛或是各种活动时,成绩相对较差,久而久之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影响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这种状况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挑战。
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教育管理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也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因此,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务必做到顺势而为、因势利导。
1.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外合作办学对“培养什么人”已有明确定位,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其最终目标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值得我们探讨的是如何通过创新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怎样培养人”的有效措施,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教育质量[2]。在对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利用多种载体,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注意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不失时机地进行中国梦教育,将学生的成长成才梦与祖国的繁荣富强梦相结合,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前途命运联系,不断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加强学生学风建设。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低,然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中外合作办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求很高,特别是外语成绩,外方一般把高标准的外语要求作为学生能否出国或是能否拿到双证的重要标准。因此,鉴于学生成绩相对较低、合作办学对成绩高标准要求的特点,学生的学风建设分外重要。提高学生学习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帮助学生达到合作办学的高标准成绩要求,同时,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因此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娱乐活动,对于学生的安全管理也是相得益彰。
3.加强学生价值观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价值观多元,自我意识强、自律意识弱,成才愿望强烈、相对缺乏社会责任感,对西方文化充满兴趣、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3]。合作办学模式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相对优越,追求品质生活,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里,学生们更容易迷失自己,出现攀比、拜金等不良现象,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懂得,个人价值的体现不是有多少消费、穿多少名牌,而是在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认真努力,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他人创造幸福,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正确的价值观将指引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等各方面的行为,有利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4.更加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学生的家长因为在孩子教育方面相对投入了更多,因此,也更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希望学生可以学有所成、获得相应的回报,因此,家长们会相对更多地关注学生各方面的情况。虽然有时候家长的过多干涉不利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但只要积极引导、及时沟通,家长的力量也会在学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候,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家长和学校联动的机制,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钟毓卓.中外合作办学与校园文化建设[J].工友论坛,2012,(9).
[2]张丽敏,温雅琴,吕建设.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10).
[3]钟凯,李星.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