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系列谈之五
●作为社会和政治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奋斗纲领,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觉选择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更获得了改革开放实践和现实的证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
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发奋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是个人和民族的灵魂所系。社会发展是包含价值理想的历史过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概念,突出强调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性。个人信仰和社会理想总是融为一体的。个人信仰与社会理想的一致性,体现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其它社会成员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据科学的社会理想来树立个人的人生信念,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社会和政治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奋斗纲领,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觉选择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不是作为观念给予我们的,而是作为社会历史过程给予我们的。首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最初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的,是伴随着劳动群众不断反抗资本家的统治而得到传播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这一理想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用毕生精力阐明了从商品到资本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内在矛盾,揭示了以资本为本位的社会形态的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解构了资本主义社会,开启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发展道路并存的新时代。
其次,社会主义作为价值理想传入中国并生根结果,不仅仅是一个政党的选择,而是中华民族长期探索并最终选择的结果。一部近现代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道路的历史,就是寻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代表了广大农民翻身求解放的愿望,在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并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实现了解放、独立、富强、民主的百年夙愿。最初,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一起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通过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而逐步实现的。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解决这一历史主题的现实选择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再次,在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理论界的多次论战使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19年7月展开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1920年展开的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不仅极大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为我们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1925年下半年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1928年展开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以及随后展开的一系列哲学问题论争,不仅深化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而且在科学社会主义传播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论争中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以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讨论,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上述讨论从不同领域回答了中国历史走向问题、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问题,使社会主义理想在民族文化和心理中扎下了根。
共同理想和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与其他的制度和发展道路相比,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理想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合理价值理念自觉继承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更获得了改革开放实践和现实的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发展的价值日益为人们所认同,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构造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们的活动是由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为中介的活动,共同的理想总是以认知理性为基础的价值理性,这种价值理性往往能激发起社会成员的激情和为之献身的坚强意志。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实践证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激励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书写了灿烂的篇章。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在现阶段,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共同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就是要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力,以坚定的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和主要内容。我们党一直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解决广大群众思想上和现实生活中紧迫的实际问题,为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合规律性与合理想性相统一的和谐社会,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将社会利益的分化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权利,使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宽容共存,形成社会发展的最大合力,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价值,必将为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有利的社会环境,这是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最重要一环。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在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共同理想的确立,需要价值主体即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只有在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才能将自身看作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建设工程中的一员,才能有效地实践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出发,将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模式,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所长)
●作为社会和政治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奋斗纲领,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觉选择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更获得了改革开放实践和现实的证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
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和精神支柱,也是激励人们发奋向上、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是个人和民族的灵魂所系。社会发展是包含价值理想的历史过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概念,突出强调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性。个人信仰和社会理想总是融为一体的。个人信仰与社会理想的一致性,体现的是个人的自由发展与其它社会成员的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依据科学的社会理想来树立个人的人生信念,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社会和政治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奋斗纲领,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自觉选择的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不是作为观念给予我们的,而是作为社会历史过程给予我们的。首先,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最初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的,是伴随着劳动群众不断反抗资本家的统治而得到传播和发展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这一理想由空想变成了科学。马克思用毕生精力阐明了从商品到资本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内在矛盾,揭示了以资本为本位的社会形态的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解构了资本主义社会,开启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发展道路并存的新时代。
其次,社会主义作为价值理想传入中国并生根结果,不仅仅是一个政党的选择,而是中华民族长期探索并最终选择的结果。一部近现代史,就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道路的历史,就是寻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政党,代表了广大农民翻身求解放的愿望,在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并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引导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实现了解放、独立、富强、民主的百年夙愿。最初,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一起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就是通过解决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而逐步实现的。救亡图存和振兴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解决这一历史主题的现实选择和社会理想的统一。
再次,在民主革命时期,思想理论界的多次论战使社会主义价值理想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1919年7月展开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1920年展开的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争,不仅极大地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而且为我们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和干部条件。1925年下半年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1928年展开的关于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以及随后展开的一系列哲学问题论争,不仅深化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而且在科学社会主义传播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论争中关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以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讨论,为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料。上述讨论从不同领域回答了中国历史走向问题、发展道路和发展目标问题,使社会主义理想在民族文化和心理中扎下了根。
共同理想和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全国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与其他的制度和发展道路相比,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理想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合理价值理念自觉继承的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中国自近代以来发展的合乎逻辑的产物,更获得了改革开放实践和现实的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发展的价值日益为人们所认同,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构造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和前提,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深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人们的活动是由认知理性和价值理性为中介的活动,共同的理想总是以认知理性为基础的价值理性,这种价值理性往往能激发起社会成员的激情和为之献身的坚强意志。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实践证明,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激励下,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书写了灿烂的篇章。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在现阶段,充分调动全体人民共同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尤为重要。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主题,就是要凝聚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力,以坚定的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理想信念教育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课题和主要内容。我们党一直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问题和新挑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务必要坚持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内在要求。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解决广大群众思想上和现实生活中紧迫的实际问题,为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合规律性与合理想性相统一的和谐社会,协调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将社会利益的分化和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权利,使之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宽容共存,形成社会发展的最大合力,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价值,必将为理想信念教育带来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有利的社会环境,这是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最重要一环。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从思想上和实践上突出人在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共同理想的确立,需要价值主体即人民群众的自觉认同和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只有在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才能将自身看作是整个社会价值体系建设工程中的一员,才能有效地实践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
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出发,将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到人民群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模式,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夯实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哲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