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事件:CFDA亡羊补牢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mf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副局长吴浈在银杏叶事件爆发后,CFDA召开的相关企业第二次见面会上强调:“我现在手里拿着的是鞭子,不是刀子。”
  5月19日,CFDA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关于桂林兴达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违法生产销售银杏叶药品的通告。从通告发布到6月22日共33天的时间里,CFDA又连续发出了21个关于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药品相关的整顿公告。
  CFDA还曝光了24家购买违法银杏叶提取物的药企,并要求企业召回所有相关药品。同时,CFDA要求所有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制剂生产企业立即开展自查,主动上报自查结果。
  举着鞭子的CFDA当然不想杀戒大开,而是希望在一轮严厉的整顿过后,对企业起到警示作用,最好是不用扬鞭自奋蹄。
   8年前的提醒
  其实早在8年前,就有业内专家撰文指出,一些企业使用芦丁提取物代替银杏叶提取物制作银杏制剂,并提醒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提高银杏叶提取物的检测标准。专家指出,检测银杏叶提取物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银杏黄酮,而在芦丁中也可以提取出银杏黄酮。由于当时芦丁价格比银杏叶便宜很多。所以一些不良企业违法添加从芦丁中提取的银杏黄酮,制成银杏制剂谋利。
  不过,专家提高银杏叶提取物检测标准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回应。后来由于芦丁价格上涨,一些银杏叶提取企业又用3%盐酸代替稀乙醇作为提取物,以提高银杏黄酮的收率。
  从目前CFDA已经公布的90家企业自检结果显示,2014年1月1日以来这些企业所生产的所有批次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片(含分散片)和银杏叶胶囊共5161批次,其中不合格产品为2335批次,这意味着在市场中流通使用的相关银杏叶产品的不合格率已高达45%。其中有30家企业所有批次产品全部不合格。


  一位业内人士无奈地表示:“这些企业做的其实就是合格的假药。”
  1976年,德国首次推出银杏叶提取物标准,其对有效成份进行定量的质量检测标准即总黄酮醇苷>24%、萜类内酯>6%(俗称“24+6”),银杏酸<10ppm。2007年,欧盟药典在“24+6”的基础上对三个银杏内酯进行规范化设定,不仅有活性成分(黄酮与内酯)含量标准,还有一系列有关银杏叶提取物杂质的含量限定。美国2008年药典也大幅提高了银杏叶提取物标准,要求总黄酮醇苷和总萜类内酯含量达到54%,银杏酸的含量低于2ppm。
  虽然国际上有关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规范和检测标准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我国的标准却变化不大。我国2005版药典参考了1976年德国标准制定了关于银杏叶提取物的质量规范,之后并未进行重大调整。专家指出,标准提升滞后和检测指标单一的直接结果就是给企业违规操作提供了空间。
  此次银杏叶事件中,为降低生产成本,谋取非法利益,部分企业擅自将银杏叶提取物生产工艺由稀乙醇提取改为3%盐酸提取,大大降低了银杏叶药品功效,甚至还有毒副作用。但按照现行药品标准检验方法却无法被发现。
  难怪业内人士一致感叹:“监管的速度完全跟不上造假者的节奏。”
  其实,这种利用现行标准漏洞而造假的现象在中药提取过程中还普遍存在。
  例如人参制剂质量检测的主要指标是人参皂苷。一般来说,人参的主要药用部位是人参根茎,但因为人参叶中也同样含有人参皂苷,但价格却远低于人参根茎部分。部分企业就以人参叶代替人参根茎投料。这样的人参制剂的药用功效会大大降低,但同样地,这种产品检测时却是合格产品。
  6月4日,CFDA在其网站上首次将作为执行监管过程中供内部使用的银杏叶提取物和银杏叶相关产品的补充检验方法对全行业公布。CFDA解释说,根据补充检验方法,只要是使用盐酸提取工艺和非法添加其他物质的,就可以直接检验出来。据悉,之前CFDA进行产品抽样检测中,这一方法就已经被使用。
  亡羊补牢
  2014年7月,CFDA曾要求“中药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与其生产品种和规模相适应的提取能力”,并宣布“自2016年1月1日起,凡不具备中药提取能力的中药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相应品种的生产”。
  同时CFDA还要求地方局对已批准的委托加工企业加强监管,督促委托方按照药品GMP要求履行责任,制定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措施,建立委托加工提取物的含量测定或指纹图谱等可控的质量标准。CFDA表示,此举目的在于加强中药提取和提取物的监督管理,规范中药生产行为。
  但制药企业对于CFDA在过渡期间实行部分中药提取物备案管理的做法,表现得十分消极。截至目前,只有5个省市的10家生产企业和7家中药提取物企业在2015年到本省市药监局进行备案。备案提取物也只有5种。17家企业中,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有6家。而这6家企业在检查中有5家存在购买违法银杏叶提取物的问题,其相关产品自检不合格率超过70%,还有3家企业在银杏叶事件爆发以后才完成备案。
  业内人士也对于CFDA的这一政策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由生产企业自行提取中药有利于企业控制提取物的生产工艺和最终质量,而且可以淘汰部分规模小的生产企业,加强对于上游中药提取物的管理,进而净化市场。而反对者则表示,要求所有中药生产企业必须自备提取能力无异于“要求做面包的要负责自己种小麦、磨面粉”,有违市场经济规律,还会使生产企业的成本增加。这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无异于给企业雪上加霜,不但现有问题解决不了,也难保企业自提时不会为了降低成本而去“效仿前人”。
  目前各省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以上海近期结束的药品招标为例,海南某药企生产的银杏叶颗粒中标价为1.45元每瓶(24粒装),而相同品规的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竞标价为35.8元。据了解,上海杏灵的银杏叶提取物来自企业自提。
  据上海的一位银杏叶药品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此次银杏叶事件发端,就是CFDA对市场中低价销售的银杏叶药品进行有针对性的飞行检查时,发现企业篡改提取工艺和违法添加等问题。
  为进一步查清当前市场上销售的银杏叶药品质量情况,CFDA决定在北京、吉林、江苏、广东、四川、陕西6省(市)开展银杏叶药品专项监督抽验,对市场上所有在售银杏叶药品实现全覆盖抽验。
  吴浈在银杏叶药品专项治理内部会议上指出:“从目前情况看,整个银杏叶药品的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没有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的企业也不能肯定地说就没有问题。现在盖子已经揭开,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更重要的责任。”
  吴浈说:“银杏叶提取物的问题不是个别企业问题,已经有系统性风险的苗头。一旦处理不好,产生的后果和带来的影响将不亚于2012年铬超标胶囊事件。”
  有业内人士分析,今后超低价中标的中药大品种可能会成为CFDA下一步检查的重点。
其他文献
在大家还不清醒,抱有侥幸心理,以为不会这么快,刀不会这么狠的时候,中国医药环境,仅仅半年的时间,就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  上半年医药环境的巨大变化,包括放开药价完全市场化,医保支付政策改变等,都反映了国家的进步。以往的医药环境一直是温水煮青蛙,如果现在企业还不觉悟,还不跳起来,就会被煮死。未来药品价格的降幅将不是每年2%~5%,而是10%、20%甚至更高。目前国内化药99%以上都是仿制药,这些产品
期刊
115期我们是滴探访了完美世界总部,对《笑傲江湖》做了一次前瞻性报道,这款游戏已经进行了数次公司内部封闭测试,最近的一次被称为“黑盒”测试,直接邀请玩家到完美世界总部现场试玩。本次测试的内容太多,时间有限,笔者只能管中窥豹。听说其中尚有部分内容会修改,因此本篇报告只作为给未能参加测试的玩家提供参考之用。
期刊
5月下旬以来,一种名叫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在韩国暴发。韩国保健福祉部通报,截至6月25日,韩国MERS确诊病例已达180例,死亡29人。受其影响,中国在5月29日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1例来自韩国的输入性病例。6月10日,一名中国籍女性在韩国确诊染病。  韩国此轮疫情的暴发,源自一位从中东多国旅行归来的病患。而中东,正是MERS疫情的策源地。自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5
期刊
《神武》暑期巨献“幸福人生”内容已全部开启,本文要揭秘的,正是“幸福人生”中的一大福利——帮派学徒系统。
期刊
互联网带来了认知的第二次革命,能够很好的帮助传统产业,但腾讯一直不认为互联网能够颠覆医疗。  互联网认知革命到来,医疗健康领域成为我们一个重点的方向,是因为这个领域足够大。医疗卫生产业到2020年会成为5万~8万亿元的市场。而且,即便如此,中国的医疗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与其它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很低。我认为,医生、医院、患者、药品公司,任何一个都可以变成互联网的切入口。  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要进
期刊
这似乎是一个展望性的话题,众多观点献策献力的聚焦点是当《药品管理法》修订完成并开始执行后,以CFDA为代表的药监体系,该如何将业界寄予《药品管理法》的美好期待落地实施。其实就是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接下来药品监管部门要通过什么方式对医药产业进行管理?  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是任何一个药品监管部门的目标,同时也是《药品管理法》所应该体现的立法目的,这毫无异议。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落足
期刊
现阶段药品审评审批的实践不适应医药产业的发展,已经是共识。这次《药品管理法》的修订,给了业界一个更广阔的语境去思考这个问题:怎么从法律层面让药品的审批审批制度引领产业创新发展,而非被动适应。  激活静默的环节  观念的转变首当其冲。事实上,2001版《药品管理法》颁布至今,在药品注册管理上不断有新的规章、制度出台,其中也包括对创新药的各项鼓励政策,但是最终结果的达成并没有获得各方的满意。  “那么
期刊
能否将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在此次《药品管理法》的修订中加以体现是业界的关注焦点之一。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用“时不我待”来形容业界对这一制度的急迫性。  五味杂陈的探索过程  苏州生物纳米园总经理刘毓文代表创新药企,讲述了她的焦虑。苏州生物纳米园共有94家以药品研发为主的企业,其中大分子和小分子几乎各半,这些企业遇到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融资了56亿元,获得30多个临床批件,下一步若是产品
期刊
2014年12月,美国最大的医药福利管理组织(PBM)快捷药方公司与艾伯维达成了一项丙肝新药的排他性协议,把吉利德的两款热门丙肝新药Sovaldi和Harvoni在其报销处方单上除名。快捷药方公司说服艾伯维将该公司的同类新药Viekira Pak大幅降价,远低于吉利德Sovaldi的每疗程84000美元。而吉利德转而迅速与另一家PBM签订协议。  一位专栏作家甚至这样描述快捷药方和艾伯维协议的影响
期刊
5月2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公布了《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和《药品注册收费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实施细则(试行)》。这是20年来,我国首次调整药品注册收费标准,制定医疗器械新的收费标准。  以新药注册收费为例,调整后的国产新药注册费标准从原来的3.5万上涨到62.4万元,是此前的17.8倍。而进口药注册费用从4.5万上涨到96.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