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leon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通过声、光、色、图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刺激学生思维积极性,可促使学生感知迅速、积极探究、想象丰富。并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无疑给科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教学进度,提高学习效率;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生教育打基础。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科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现代信息技术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中。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如:
  我在教《地球上为什么有四季》一课时,发现教参提供给我们的光盘中,相关影片并不十分精彩,且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我借助了知识宝库——网络资源,搜索了相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课堂上,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问题。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地球的神奇与美好,从而激发了探索地球奥秘的兴趣。可以说,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模拟演示,搭建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平台
  
  模拟演示是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常规教学手段下,教师的示范或某个操作的演示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功能却能使之很好的实现。
  新课程背景下科学教学的特点是旨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他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能力,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他们终生的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网络学习科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各方面能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科学学习效率和表达探究成果的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提高教学效率。在科学教学中,有很多课文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如《地球的运动》等一系列天文知识的课文,《生物》等表现多种生物之间联系的课文,《人体肌肉》等讲叙人体生理知识的课文,这些课文内容都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而且效果比实物展示还要好。特别是“地球的内部构造、变化、板块移动”等,是难以用实物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就具体教学来说,利用表象形成概念是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的主要方法,巩固知识和应用知识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的主要方法。由于科学知识之间如链条一样连接着,本身就具有科学的逻辑关系。我们在设计计算机软件时完全可以依据这些关系,将本来就有密切联系的知识有机地沟通起来。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学生的认知结构也在不断地组建,逻辑推理能力也就在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得以发展起来。
  例如,教学《眼睛的科学》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眼球的构造,了解瞳孔的作用,知道为什么眼睛能看到物体。教学时我让学生看挂图、模型,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眼球构造,再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眼睛的奥秘》的录像,这样,使眼睛这一难以表述的人体生理结构形象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通过放大、放慢,或定格、重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通过几年来的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受益最大的就是学生。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信息对学生来说,具有容量大、信息新、感染力强等特点,对学生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阅读的实质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民族语言进行思维和表达,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毋庸讳言,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有着较大的模糊性、盲目性,教学的目的不甚明了,特别是未能认识到现阶段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阅读的重要性,使许多学生对缺乏活力和趣味的阅读教学敬而远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
新课标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本着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思想,找准每一节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的密切相关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诱发学生学习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反思等数学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8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案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
交通运输与气象因素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为深入了解不良气象条件对广(元)南(充)高速公路道路封闭的影响程度,本文基于2013—2018年广南高速公路的道路封闭数据,统计分析
用双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s,CCD)代替传统胶片作为光接收器,对CCD输出的信号经过A/D转换、数据传输及显示等处理,以实现齿科成像系统的数字化。本文提出了基于CPLD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