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大理,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节日还是平常日子,只要有心,你会常常听到一阵阵古意斑斓的音乐,从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白族本主庙、文昌宫,甚至是白族庭院、节日舞台上飘然而来。那音乐时而庄严,时而静肃,时而激越,时而飘逸,时而柔婉,时而轻曼,时而悠扬,时而舒缓。渐渐地,你的心灵深处一种飘飘欲仙的超脱感,神秘感,净化感便油然而生。那感觉仿佛就象置身于遥远的古代,沐浴在唐风宋雨之中,让人久久回不过神来。这种音乐其实就是具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仍在大理盛传的、被音乐界称为“世纪末元音”、“广陵绝响”的中华民族音乐瑰宝——大理洞经古乐。
据考证,大理洞经古乐,肇始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故又称南诏古乐),产生、形成于元末明初。历史上最早的洞经会是元大德至至大年间(公元1297——1311年)成立于大理苍山中和峰玉皇阁的道源社和段府的华云社。到了明嘉靖年间,四川新都状元杨慎与白族文学家李元阳、赵雪屏等又分别在大理、下关成立了叶榆社和三元社两个洞经音乐组织。从而使大理洞经音乐真正走向了民间,并广泛流传到了周边地区。丽江的“纳西古乐”就是在这一时期从大理传播过去并与当地民族民间音乐融合演变而成的。故学术界一直认为大理洞经古乐是“纳西古乐”真正的本源。就连丽江大研古乐会会长宣科先生,在1999年大理南诏古乐学会成立大会上也坦言,“纳西古乐”是明朝时期从大理传到丽江的。
大理洞经古乐保存完整,音乐内容丰富,音乐形式多样。就内容来说,主要吸纳了道教音乐、儒教音乐、唐宋音乐、南诏大理国宫廷音乐、龟兹乐、佛教音乐、南北曲、江南丝竹及各种大理文人雅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等十多种音乐成分。就其形式上来说,又主要分为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声乐部分有领唱和伴唱两种,演唱时有两种乐队伴奏,一种是丝竹乐,一种是吹打乐;器乐部分则分为大乐曲牌、细乐曲牌和锣鼓曲牌三类。而且大理洞经古乐的曲牌十分丰富。据统计,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独立成套的各类曲牌多达1000余首,其中有表示开经威仪的《三通鼓》;有虔诚请圣的《诗章》、《南洋洲》等唐宋宫廷音乐;有来自唐宋诗词、江南丝竹的《小桃红》、《浪淘沙》、《越调》、《朝天子》、《甘州歌》等;有见于南北曲的《十样锦》、《清和颂》、《一江风》、《山坡羊》等,有来自域外的《龟兹乐》;有见于南诏时期的《南诏奉圣乐》、《诏王操戈》等,也有歌颂孔子、元始天尊的《孔子歌》、《元皇赞》;有道教音乐中的《十供养》、《玉皇赞》;有大理文人雅乐《五华晓钟》、《点苍叠翠》和大理民族民间音乐《蜜蜂过江》、《酸辣子》等等。这些曲牌在长期的演奏中有机结合,既形成了大理洞经古乐古朴典雅、庄严崇高、礼乐兴邦、教化育人的独特主题,又形成了柔美清正、飘逸悠扬、超凡脱俗、若空谷之风、天外之响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既有道教音乐的飘逸,宫廷音乐的典雅,江南丝竹的柔美,儒教音乐的浑厚,又有各种民族民间音乐风韵的独特民族民间音乐品种。堪称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2年,作为洞经古乐的发源地,大理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洞经古乐民间艺术之乡”。
据考证,大理洞经古乐,肇始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故又称南诏古乐),产生、形成于元末明初。历史上最早的洞经会是元大德至至大年间(公元1297——1311年)成立于大理苍山中和峰玉皇阁的道源社和段府的华云社。到了明嘉靖年间,四川新都状元杨慎与白族文学家李元阳、赵雪屏等又分别在大理、下关成立了叶榆社和三元社两个洞经音乐组织。从而使大理洞经音乐真正走向了民间,并广泛流传到了周边地区。丽江的“纳西古乐”就是在这一时期从大理传播过去并与当地民族民间音乐融合演变而成的。故学术界一直认为大理洞经古乐是“纳西古乐”真正的本源。就连丽江大研古乐会会长宣科先生,在1999年大理南诏古乐学会成立大会上也坦言,“纳西古乐”是明朝时期从大理传到丽江的。
大理洞经古乐保存完整,音乐内容丰富,音乐形式多样。就内容来说,主要吸纳了道教音乐、儒教音乐、唐宋音乐、南诏大理国宫廷音乐、龟兹乐、佛教音乐、南北曲、江南丝竹及各种大理文人雅乐和民族民间音乐等十多种音乐成分。就其形式上来说,又主要分为声乐和器乐两部分,声乐部分有领唱和伴唱两种,演唱时有两种乐队伴奏,一种是丝竹乐,一种是吹打乐;器乐部分则分为大乐曲牌、细乐曲牌和锣鼓曲牌三类。而且大理洞经古乐的曲牌十分丰富。据统计,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独立成套的各类曲牌多达1000余首,其中有表示开经威仪的《三通鼓》;有虔诚请圣的《诗章》、《南洋洲》等唐宋宫廷音乐;有来自唐宋诗词、江南丝竹的《小桃红》、《浪淘沙》、《越调》、《朝天子》、《甘州歌》等;有见于南北曲的《十样锦》、《清和颂》、《一江风》、《山坡羊》等,有来自域外的《龟兹乐》;有见于南诏时期的《南诏奉圣乐》、《诏王操戈》等,也有歌颂孔子、元始天尊的《孔子歌》、《元皇赞》;有道教音乐中的《十供养》、《玉皇赞》;有大理文人雅乐《五华晓钟》、《点苍叠翠》和大理民族民间音乐《蜜蜂过江》、《酸辣子》等等。这些曲牌在长期的演奏中有机结合,既形成了大理洞经古乐古朴典雅、庄严崇高、礼乐兴邦、教化育人的独特主题,又形成了柔美清正、飘逸悠扬、超凡脱俗、若空谷之风、天外之响的艺术风格。是一种既有道教音乐的飘逸,宫廷音乐的典雅,江南丝竹的柔美,儒教音乐的浑厚,又有各种民族民间音乐风韵的独特民族民间音乐品种。堪称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2年,作为洞经古乐的发源地,大理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洞经古乐民间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