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来快速发展,教师及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优良的师德,对于增进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德建设 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来快速发展,教师及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优良的师德,对于增进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面对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双师”型导师。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也正是教育使命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教师作为公民道德主体,其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状况,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能够带动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响应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所以说,落实以德治国,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2.加强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3.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党风、校风。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党风、校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4.加强师德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上。高校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自身学术道德修养水平,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用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建设。
5.加强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进一步明确良好师德的内涵和要求。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我国历来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是师德?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具体包括教师的道德追求、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忠于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1)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甘当蜡烛、甘为人梯、甘为铺路石的精神,表现为对名利的淡泊、对事业的追求。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就应该具有春蚕与蜡炬精神。(2)忠于事业,热爱学生。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必须充满对学生的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才。(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是社会的典范,人格的楷模, 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4)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既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又要不断地探索和攀登新的知识领域,所以教师教学生就是要教学生求真向善。因此教师必须有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还要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的学术精神。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育应着重培养和弘扬以下六种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一是要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效力,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职业理想。二是要有以生为本、关心学生疾苦、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职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从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心理上关心、爱护、培养、帮助和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要有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四是要有埋頭苦干,认真负责,甘当春蚕、蜡烛和人梯的职业作风。五是要有勤奋钻研业务、练就教书育人过硬本领的职业技能。六是要有严于律己、崇高师德的职业人格。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要有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就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道德认识中包括对教师道德的重要社会作用的认识,对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对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鉴别、分辩和评价,特别是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认识。
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道德情感是教师对职业道德关系和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作出是非、善恶判断时所引起的的情绪体验或态度。道德情感始于道德认识,它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动机和信念的催化剂,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对道德行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如历史使命感,教师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而引起的责任感,它使教师清醒地意识到祖国、人民和时代赋予自己的重任,并勇于承担重担,为之操劳,产生紧迫感。
3.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所规定的各种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毅力和能力,它常常表现为道德行为中的一种坚持精神,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它使教师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制止错误行为的发生,使教师有决心和勇气排除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干扰和障碍。
4.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教师的道德信念是教师对一定道德的真诚信仰。教师一旦树立了道德信念,就会精神充实,心明眼亮,奋发努力,无所畏惧,不为名利诱惑,坚持做符合教师道德规范的事。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知识、情感和动机,而且必将其转化为坚定的道德信念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才能变成教师持久的道德品质。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支配下的道德实践,是形成道德品质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好坏、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只有把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并经过长期实践,成为道德习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才算完成。
总之,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德建设是一个事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应把师德建设作为自身改革与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游华金.论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建设[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4).
[2]程刚.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德建设 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近几年来快速发展,教师及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在新的形势下,建设优良的师德,对于增进高职院校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面对高等教育的新使命和新任务,教师不仅需要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双师”型导师。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也正是教育使命和教师职责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师德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教师作为公民道德主体,其自身修养和职业实践状况,是衡量是否“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尺度;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能够带动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响应和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所以说,落实以德治国,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责无旁贷的使命,是高职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
2.加强师德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德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3.加强师德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教师是高校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师德师风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息息相关,并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中具体地显示出来。一个学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就难以形成忘我工作、团结拼搏的精神面貌,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党风、校风。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促进良好的党风、校风的形成,才能全面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整体水平,才能保持学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4.加强师德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需要。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不仅表现在高学历和高职称,也表现在高尚的道德上。高校要以师德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自身学术道德修养水平,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用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促进学校良好校风的建设。
5.加强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师德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强师德建设,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教育青年一代,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的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1.进一步明确良好师德的内涵和要求。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我国历来有注重师德的传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什么是师德?师德即教师职业道德,具体包括教师的道德追求、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良好的师德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无私奉献,甘为人梯;忠于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1)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甘当蜡烛、甘为人梯、甘为铺路石的精神,表现为对名利的淡泊、对事业的追求。一个师德高尚的老师,就应该具有春蚕与蜡炬精神。(2)忠于事业,热爱学生。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必须充满对学生的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才。(3)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是社会的典范,人格的楷模, 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4)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与创造者,既要传承人类的优秀文化,又要不断地探索和攀登新的知识领域,所以教师教学生就是要教学生求真向善。因此教师必须有求真务实、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还要有善于学习、不断创新的学术精神。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育应着重培养和弘扬以下六种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一是要有为高等教育事业效力,加快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职业理想。二是要有以生为本、关心学生疾苦、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职业责任。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从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心理上关心、爱护、培养、帮助和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要有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开拓创新的职业态度。四是要有埋頭苦干,认真负责,甘当春蚕、蜡烛和人梯的职业作风。五是要有勤奋钻研业务、练就教书育人过硬本领的职业技能。六是要有严于律己、崇高师德的职业人格。
三、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要有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就必须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教师道德认识中包括对教师道德的重要社会作用的认识,对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认识,以及对教师道德行为善恶、美丑、荣辱、是非的鉴别、分辩和评价,特别是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认识。
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教师道德情感是教师对职业道德关系和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作出是非、善恶判断时所引起的的情绪体验或态度。道德情感始于道德认识,它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动机和信念的催化剂,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内驱力,对道德行为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如历史使命感,教师对祖国、对社会、对人民的热爱而引起的责任感,它使教师清醒地意识到祖国、人民和时代赋予自己的重任,并勇于承担重担,为之操劳,产生紧迫感。
3.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教师道德意志是教师履行职业道德所规定的各种义务过程中自觉克服内心障碍和外部困难的毅力和能力,它常常表现为道德行为中的一种坚持精神,也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它使教师能用理智战胜欲望,制止错误行为的发生,使教师有决心和勇气排除来自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干扰和障碍。
4.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教师的道德信念是教师对一定道德的真诚信仰。教师一旦树立了道德信念,就会精神充实,心明眼亮,奋发努力,无所畏惧,不为名利诱惑,坚持做符合教师道德规范的事。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道德知识、情感和动机,而且必将其转化为坚定的道德信念并在实践中身体力行,才能变成教师持久的道德品质。
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支配下的道德实践,是形成道德品质必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道德教育的目的,也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好坏、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只有把教师的道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并经过长期实践,成为道德习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才算完成。
总之,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德建设是一个事关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应把师德建设作为自身改革与发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游华金.论新时期高校师德的建设[J].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4).
[2]程刚.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