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首先发现于1980年,Metcalf等在研究中发现内毒素处理过的小鼠血清或者条件培养基中的一种活性成分,这种成分具有诱导小鼠骨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集落分化的功能,被命名为粒细胞-巨噬细胞分化因子(Granu—loycyte—Macrophage Differentiation Factor.GMDF),此后研究发现它能在体外选择性地刺激造血前体细胞分化为粒细胞集落,因此将它改称为G—CSF。时至今日
其他文献
老尿素改造主要是在原有设备上升级改造,将原有柜式仪表盘升级为HOLLiAS-MACSVDCS控制,提高了生产性能和安全性。
目的:研究可调式"A"字架矫形器对脑瘫患儿下肢肌肉挛缩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对32例5—8岁双下肢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在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夜间
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是一种儿童时期发生率较高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运动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学习能力为主要特征,常伴发心理行为
核磁共振(MIR)成像在8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中期开始应用于精神分裂症脑结构的研究。1983年,Smith首先报告了9例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比较了两侧额叶面积、两侧尾状核、侧脑室比例
1979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交通工程专业在北京工业大学首次单独招生,至今,已创办40周年。40年来,我国交通工程专业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宽,研究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是在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和影像学,以加深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1991~2002年住院确诊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表现复杂,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