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

来源 :诗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los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
  小时候经常生病
  每当我发烧不醒时
  奶奶就给我喊魂
  边烧纸钱边呼我的乳名
  “回来了,回来了”
  再用手在我滚烫的额头上刮
  直到我睁开眼睛
  祖母才轻松地嘘出一口气
  我的魂被祖母喊回来了
  没几年,祖母的魂
  却被菩萨喊走
  再也没有回来。很长时间
  我的魂
  一直在红尘中游荡
  遠离揪心的故乡
  祖母的呼喊不在了
  我的魂,还回得去吗
  记忆中的月亮很薄
  离开古镇很久了
  小河中的月亮打磨得很薄
  岁月将它揣在背包里
  每一次在梦中打开行囊
  就轻轻播放出
  妈妈哼唱的那首童谣
  沧浪之水将月亮
  冲刷得像一块薄薄的鹅卵石
  在波纹中晃动
  我再不想用它打水漂
  真担心那些光屁股的镜头
  从溪水中飞出
  清辉洒上老屋窗棂
  月亮薄得像张窗纸 泛着乳白
  我蹑足从窗下经过
  卧房里有急促的呼吸声
  我缩回胆怯的手指
  不敢戳穿害羞的月亮
  那时候,月亮很白
  我经常去小河里抚摸它的脸蛋
  它天生丽质
  不需我买雪花膏
  我走后,月亮也上岸了
  有人看见它从后山钻出
  时常半掩羞涩
  捂着那些天真的秘密
  风中的妈妈
  风也不捎带我
  只有在一棵树上悬着
  树上的果子落了
  心仍在等它发芽
  无奈的眼神
  挂着远方的枯萎
  用孤独搂紧
  一个飘荡的童年
  记忆中的补丁
  那些粗糙简单的岁月
  总把幼小的纯洁
  磨得破损裸露
  但总有一种情结
  把人间的羞耻缝补和遮掩
  在那时街坊的世俗里
  针线是一曲《女儿经》
  补丁被翻看成《弟子规》
  生活中的知微见著
  都用“四书”、“五经”中的精气神
  日复一日地缝补出来
  行走在耀眼的时尚中
  总想从这个光鲜的世界里
  找到一块新鲜的裸露
  让快要失传的针线派上用途
  但我祖传的手艺
  已无法缝合,心口的那块补丁
  月亮撒了一把盐
  那条通往村庄的小径
  像一条发不出音的声带
  许久没哼出一支山歌
  也没吹过一声唢呐
  晚风摸不到老屋的心跳
  静谧中已听不见
  女人的喘息
  和老木床摇晃的嘎吱
  昏暗的灯光下
  只有爷爷的胡子里长满故事
  奶奶的瓜藤上缠着枯萎
  隔壁那棵羞涩的桃树
  春风中飘落了笑靥
  李家院内的那支红杏
  在张家的墙头搁着媚眼
  小花猫懒懒的
  睁着一只眼,闭上了另一只眼
  夜色中,月亮给村庄
  撒了一把盐
  将寂寞腌制在山坳里
  岁月从罐子里掏出的
  仍是皱褶的身影
  扫墓
  坟堆上去年拔掉的杂草野花
  今年长得更欢了
  父亲生前从不沾花惹草
  难道死后葬得孤僻偏远
  他自由了,解放了
  什么规矩也管不了啦
  我最了解父亲
  拔掉坟冢上的杂草野花
  然后用黄土拍实
  让他在阴间也保持晚节
  那光秃的坟冢
  被雨水浇得溜滑
  就像父亲光秃的脑门
  记得临终时他用乏力的手
  拍了一下脑袋
  对同事说,我走了
  一根头发都没带走啊
  父爱
  好长时间没有人唤我
  藏在小草中的乳名
  一旦有人呼出我的乳名
  母亲香甜的乳汁
  立刻从老胃中反刍
  那天,路过后山祖坟
  突然听到有声音在隐隐地
  呼我鲜为人知的乳名
  那么亲切耳熟
  定神一看,原来
  父亲坟头上那朵小花
  正张着嗓门
  (选自《十月》2017年4期)
其他文献
石头  石头是大山的骨头  石头实实在在  裸露在日月星光下  坚硬和冷峻  常令我们仰望  当那些汗水中打捞起的民谣  泥土里繁衍出的农谚  渐渐远去的季节  石头总是距我们最近  不声不响地用身体  为我们铺垫道路 堆砌房屋  在我们因名利所累而虚弱的品格中  注入钙质  面对石头  露出棱角或捧上生命  感受锤敲钎击的疼痛  有一种把自己剥光的欲望  凤凰  我就是那只小小的麻雀了  你就是
期刊
热爱  想起这个词  我忽然想起世上还有一个人  住在我的身体里  这么多年 深居简出  用着我的名字和身世  用着我的血型和脾气  这么多年 他一直和我  和谐相处  这么多年 围着篝火舞蹈的人  长出白发 时光一圈一圈地变旧  白色药片一次接一次把呼吸扶起  时间的魔力让疼痛变得麻木  意义的粉末使双眼模糊  我的亲人们多么执着地从死  一直活到死  这些废话 我辨不清  是他在叙述 还是  
期刊
源頭不朽  相携于海洋,湖泊  相携于演化的旧时光  与衍生物种  大平原出土华北油田  华北油田分泌高大上  精神维度的天空俯身  致敬所有的采油人  我一直相信  华北油田的源头,不可  翻越。她取向于沉积盆地  棕黑色的沸点  一直指向远方  最高的温度储藏在胸中  石油走到哪里,华北人的梦  就在哪里深深扎根  重纯度,如长远  石油鄙视一切虚无  200多万年,才是存在  向心的方向悸动
期刊
窃以为,散文诗是现代诗歌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审美归宿。她是一种融合音乐、绘画、小说、戏剧、电影、寓言以及散文的叙事、细节,诗歌的意象、意蕴等技巧于一身的立体语言艺术:她犹如散步般从容,亦如呼吸般自然。但她更是一部恢宏的交响乐,是传统史诗叙事经验在现代生命场景中的审美重建。只有追述到远古人类辉煌的史诗时代,才能找到散文诗高贵的血统、悠久的审美传承以及坚实的美学根基。散文诗自选集《剧场》是笔者多年来关于散
期刊
——“我们”散文诗现象  任何一种文学现象,都是首先从其内部裂变,进而发生发展,形成声势、色彩、规模、力量和冲击波的。“我们”散文诗现象也不例外,它自己扎根,它自己萌芽,它自己破土,它自己经风沐雨,它自己长成参天大树;它不需要命名,因为没有人能够命名它;它不需要被承认,因为它已经拥有了与众不同的标识;它不需要结盟,因为它很难找到相匹配的盟友。它有自己响亮的名字:  “我们”;它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追求
期刊
我原本就长着一颗田野的心灵。  我愿意在俗不可耐的生命细节里安静地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风的形状,随处可见。它安分时如空气。  我喜爱它与一切事物都可以对话,温情或者暴躁,一切都是我心灵的对象。  让一切朴素下来,它更接近自由的精神。这伟大的自由啊,多么像一次没有归来。  ——周庆荣  我们  我把兵马俑称为我们的军人  多向前走上几步,我就能看清你的脸了。  沙场的尘土只是一种痕迹,之后的汉
期刊
村子  一些人回来了又走  一些人走了又回来  一些人回来了再也没走  一些人走了再也没回来  ……  郁江河  瘸腿光棍王大柱  负气出走的刘二嫂  喝半斤白酒走夜路的李老头  背着书包上学的小秋霞  ……  每隔几年  这条河就要带走一个人  郁江拼命流呀,流呀  怎么也洗不清自己的罪孽  1987年的忠路镇  铁匠铺左边是豆腐坊  鞭炮门市对面是旧书摊  裁缝店紧挨着剃头铺  客栈就在饭庄楼
期刊
黄崖峡谷  石坝断了念想  苔痕依稀,流水拥堵  鱼虾在岩缝中寻找时光的出口  潜水者痴迷于淤泥与卵石,他要在黑暗中  攫取细微的光  山色滞凝。巨石无动于衷  忽上忽下的流水,在拐弯处  宽恕了我的迟暮  没有腐烂,亦无新生  一株老去的大树横卧溪谷  再次印证了十年前的日影  崖上山樱灿烂,它的灯盏  照亮了春天的行者  挖笋  这藏身于生活的毛糙粗砺之物  被杂草覆盖,被泥土掩埋  这被黑泥
期刊
冬日夜晚的六个片断  1  你摊开手掌,把生活的缩影呈现给周遭  烛光闪烁,许多人剪掉残芯  多么郁闷的夜半,在休止符来临之前  我们应先于它睡去  而谁也没有注意到黑暗的角落  有张表情木讷的脸,此刻  将整个夜晚的心情复燃  用另一张唱片,兑换死去的春天  时间之水漫溢过我们,有谁  用截留的半根的蜡烛,把更多的情感  沿着冰河之路,推倒彼此身边  睡吧——夜晚,这时关于事物的另类猜测  只是
期刊
山下  从黑暗到明亮。如果近距离凝视  你会明白,那些昂仰着头颅的葵花  其实并不需要阳光。因为一片草的约定  它们从未缺失,六月你必经的路旁  谁可以告诉我,这里的一切都曾尝试  屈向丛林的台阶,屈向刺进天空的阁楼  成为一种向上攀登的方式  但它就在那里,在你的一瞥里  就像门板对光线充满畏惧  你的现身让溪涧在桥的跨度里  有了一个完整的段落。不用回头  雾霭中的河流,带不走满城的云霞  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