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演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幼儿教育方式中的一种,是教师或幼儿对各种角色:可以是人物、动物、植物甚至各种物品的各种情绪的积极体验。从内容上有故事表演、情景表演等,从形式上有单人、多人、群体表演等。根据我这几年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表演活动的探索和实践,我认为表演活动符合《纲要》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它深受幼儿喜爱,能贯穿于素质教育内容各领域,让孩子在乐中学、学中乐。尤其在语言、社会、艺术领域中具有其独特的教育魅力。
一、 语言方面
1.《纲要》中有这样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每一个语言活动几乎都涉及有让幼儿学习、理解、掌握新词,而表演活动符合学龄前儿童思维直观性的特点,能较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新词。例如:中班语言教材故事《找耳朵》中要求幼儿掌握副词“严严实实”,我扮演小猪,演示将帽子戴在头上,然后根据故事情节边演示将帽沿拉下来,紧紧包住耳朵和脖子,边强调新词“(裹得)严严实实”。在延伸活动中,我用一个塑料盆盖住帽子,强调:“盆子把它盖得严严实实。”再让小朋友拿一块小雪花积木,用手在桌子上捂住它,强调:“小朋友把它捂得严严实实的。”三次表演活动让幼儿直观深入的理解了“严严实实”的意思,并使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跟它搭配,让幼儿自然的感受了语言的丰富。
又如,中班语言诗歌《蹦蹦跳》中,要求掌握动词:“探头探脑”,我在风琴上遮一块布扮演袋鼠妈妈的口袋,然后戴上袋鼠宝宝的头饰笑嘻嘻的把头伸出来,缩回去再伸出来,一边朗诵儿歌“袋袋里的小宝宝,探头探脑哈哈笑”,形象的向幼儿解释了这个词,再让幼儿一边一齐模仿动作,一边跟念儿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幼儿很快就掌握了。
2.《纲要》还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我在教学中大量运用表演活动,幼儿兴致勃勃乐此不疲,我的教学目标也易实现。例如诗歌《七彩衣》,我让幼儿完整欣赏诗歌几遍,大体了解内容后,就组织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根据诗歌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油漆匠小猪为了朋友们四处奔忙,深受朋友们喜爱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劳动光荣、助人为乐的教育。并让幼儿随表演学习反复的句段:“顾不上,顾不上,某某等我漆某某”,反复的句段学会了,表演又为幼儿理清了诗歌线索,掌握这首诗歌就容易了。然后我把一名角色变成多名,到全体参加,让每个幼儿在集体中分别体验各个角色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形象,说不同的语言。实践表明,幼儿非常喜欢,热爱这样的表演活动,当幼儿用角色语言说话时,他(她)会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生活,即使再胆小、内向的幼儿,也渴望扮演自己喜欢的小猪、小熊等小动物,去体验故事中的生活,去发现原来他自己可以这样能干、这样受人欢迎。这正应验了科学研究成果所表明的:“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和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感情的材料,应当增加教材的内在兴趣,使幼儿有发现感(布鲁纳)。”
二、社会方面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纲要》中要求“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和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表演活动可以避免社会领域教育中单一呆板的说教,实现教育内容的“情景化”(即:“环境会说话”,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
社会领域有个目标“爱父母长辈”,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选用过一首歌曲“我的好妈妈”,在幼儿对歌词大意有个初步的了解后,我请两个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妈妈和娃娃,根据歌词“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妈妈”从教室外面走进来,用手捶捶腰表示很累,娃娃赶快端个椅子给“妈妈”坐下,用自己的小杯子端一杯“水”给“妈妈”喝,然后抱住“妈妈”,用小脸蛋蹭蹭“妈妈”的脸。表演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可是幼儿非常有兴趣,看的很投入,并且希望自己能上去表演。复习表演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妈妈下班回来累了,我们除了给妈妈端椅子,倒水喝,抱抱亲亲妈妈,还可以做什么呀?”孩子们说出了:“帮妈妈拿鞋换”、“帮妈妈放包”、“给妈妈盛饭”等,然后根据孩子们的讲述,再次进行表演。
伴着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孩子们在“玩”的快乐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妈妈辛苦”、“我的好妈妈”“我爱妈妈”的情感,并且知道了可以怎样“爱妈妈”。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效果很好!同时这样的方法也符合《纲要》新知识观所提出的“实践本身--‘做’的能力(会做和知道怎样做)也是知识的观点。
三、艺术方面
表演活动能在艺术教育中给幼儿一种视觉冲击,直观的体验美并创造性的表现美。
活动《什么花》,歌词是这样的:“沙沙沙沙下雨了,街上开满五彩花,红橙绿蓝多美丽,每人一朵手中拿。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花?”第二遍听完歌曲后,有2个孩子猜出来了,说是“伞花。为了让孩子体验什么是“伞花”,我准备了很多把各色小伞,幼儿欣赏了几遍歌曲后,我请一些孩子撑开伞合着音乐一起在教室里有节奏的走來走去,五彩的颜色,流动的风景,让人体验了一种“如花般绚烂的美丽”。后来我让所有的孩子都参加到表演中来,听着音乐一起在教室里有序有节奏的走,看着五颜六色的“花”,孩子们笑嘻嘻的。
类似的活动还有如《小鞭炮》里,幼儿扮演小鞭炮,每人一根皱纹纸彩带,念到儿歌“ 一点着,噼里啪啦又叫又跳”就一起把彩带抛向空中,宛如烟花满天。
综上所述,我认为,表演活动符合3至6岁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特点,是一种以幼儿喜欢的、符合他们心理特点和需求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到快乐,帮助我们更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一、 语言方面
1.《纲要》中有这样的内容和要求:“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到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每一个语言活动几乎都涉及有让幼儿学习、理解、掌握新词,而表演活动符合学龄前儿童思维直观性的特点,能较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新词。例如:中班语言教材故事《找耳朵》中要求幼儿掌握副词“严严实实”,我扮演小猪,演示将帽子戴在头上,然后根据故事情节边演示将帽沿拉下来,紧紧包住耳朵和脖子,边强调新词“(裹得)严严实实”。在延伸活动中,我用一个塑料盆盖住帽子,强调:“盆子把它盖得严严实实。”再让小朋友拿一块小雪花积木,用手在桌子上捂住它,强调:“小朋友把它捂得严严实实的。”三次表演活动让幼儿直观深入的理解了“严严实实”的意思,并使用了三个不同的动词跟它搭配,让幼儿自然的感受了语言的丰富。
又如,中班语言诗歌《蹦蹦跳》中,要求掌握动词:“探头探脑”,我在风琴上遮一块布扮演袋鼠妈妈的口袋,然后戴上袋鼠宝宝的头饰笑嘻嘻的把头伸出来,缩回去再伸出来,一边朗诵儿歌“袋袋里的小宝宝,探头探脑哈哈笑”,形象的向幼儿解释了这个词,再让幼儿一边一齐模仿动作,一边跟念儿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幼儿很快就掌握了。
2.《纲要》还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我在教学中大量运用表演活动,幼儿兴致勃勃乐此不疲,我的教学目标也易实现。例如诗歌《七彩衣》,我让幼儿完整欣赏诗歌几遍,大体了解内容后,就组织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根据诗歌进行情景表演,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油漆匠小猪为了朋友们四处奔忙,深受朋友们喜爱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劳动光荣、助人为乐的教育。并让幼儿随表演学习反复的句段:“顾不上,顾不上,某某等我漆某某”,反复的句段学会了,表演又为幼儿理清了诗歌线索,掌握这首诗歌就容易了。然后我把一名角色变成多名,到全体参加,让每个幼儿在集体中分别体验各个角色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形象,说不同的语言。实践表明,幼儿非常喜欢,热爱这样的表演活动,当幼儿用角色语言说话时,他(她)会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生活,即使再胆小、内向的幼儿,也渴望扮演自己喜欢的小猪、小熊等小动物,去体验故事中的生活,去发现原来他自己可以这样能干、这样受人欢迎。这正应验了科学研究成果所表明的:“快乐情绪对记忆与学习的影响是重要的,学生更有可能学会和记住他们对之有一种积极感情的材料,应当增加教材的内在兴趣,使幼儿有发现感(布鲁纳)。”
二、社会方面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纲要》中要求“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和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表演活动可以避免社会领域教育中单一呆板的说教,实现教育内容的“情景化”(即:“环境会说话”,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
社会领域有个目标“爱父母长辈”,在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选用过一首歌曲“我的好妈妈”,在幼儿对歌词大意有个初步的了解后,我请两个能力较强的小朋友分别扮演妈妈和娃娃,根据歌词“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让我亲亲你吧,我的好妈妈!”,“妈妈”从教室外面走进来,用手捶捶腰表示很累,娃娃赶快端个椅子给“妈妈”坐下,用自己的小杯子端一杯“水”给“妈妈”喝,然后抱住“妈妈”,用小脸蛋蹭蹭“妈妈”的脸。表演的内容其实很简单,可是幼儿非常有兴趣,看的很投入,并且希望自己能上去表演。复习表演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妈妈下班回来累了,我们除了给妈妈端椅子,倒水喝,抱抱亲亲妈妈,还可以做什么呀?”孩子们说出了:“帮妈妈拿鞋换”、“帮妈妈放包”、“给妈妈盛饭”等,然后根据孩子们的讲述,再次进行表演。
伴着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孩子们在“玩”的快乐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妈妈辛苦”、“我的好妈妈”“我爱妈妈”的情感,并且知道了可以怎样“爱妈妈”。这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效果很好!同时这样的方法也符合《纲要》新知识观所提出的“实践本身--‘做’的能力(会做和知道怎样做)也是知识的观点。
三、艺术方面
表演活动能在艺术教育中给幼儿一种视觉冲击,直观的体验美并创造性的表现美。
活动《什么花》,歌词是这样的:“沙沙沙沙下雨了,街上开满五彩花,红橙绿蓝多美丽,每人一朵手中拿。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花?”第二遍听完歌曲后,有2个孩子猜出来了,说是“伞花。为了让孩子体验什么是“伞花”,我准备了很多把各色小伞,幼儿欣赏了几遍歌曲后,我请一些孩子撑开伞合着音乐一起在教室里有节奏的走來走去,五彩的颜色,流动的风景,让人体验了一种“如花般绚烂的美丽”。后来我让所有的孩子都参加到表演中来,听着音乐一起在教室里有序有节奏的走,看着五颜六色的“花”,孩子们笑嘻嘻的。
类似的活动还有如《小鞭炮》里,幼儿扮演小鞭炮,每人一根皱纹纸彩带,念到儿歌“ 一点着,噼里啪啦又叫又跳”就一起把彩带抛向空中,宛如烟花满天。
综上所述,我认为,表演活动符合3至6岁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特点,是一种以幼儿喜欢的、符合他们心理特点和需求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到快乐,帮助我们更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