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问题的三大措施

来源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在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提出了保护农民的物质利益,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促使农民自我解放等三大措施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农民问题,这对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深层次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暴利是伴随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滋生的一种经济现象.暴利现象的存在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影响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破坏既有的公平原则,助长投机的恶习,不利于市场经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自发地、大规模地、跨地区流向大中城市,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民工潮'.大批的农民工进城就
目前,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县域农业产业化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加以解决,笔者提出了发挥县域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培育主导产业;以产业化
由平度市委宣传部长吴绍田同志独立撰写的<解读村民自治--关于牛溪埠镇村民自治的观察与阐释>一书,已于2001年9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笔者出于对农村问题的爱好和被著作新
我国民营企业带有浓厚的家族化色彩,与其它企业制度形态相比,家族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对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在民营企业创业之初,这种管理方式有其合理的
爱因斯坦是科学理论创新的典范.他的科研思维方法令世人关注,对于渴望创新的当代中国人而言更是一份宝贵的思想遗产.爱因斯坦从不迷信所谓常识的东西,而主张将其重新审核.正
当前在我国廉政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和行政单位仿效香港、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治理腐败的成功做法而推行廉政保证金制度,在我国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很大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