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怎样发挥语文这门特殊学科的优势,让学生爱上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构建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而这一切离不开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源源不断的旁征博引、体察入微的创设情境、多角度的立体呈现。若想有所收获,还得进行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 灵动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47-01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和灵性的学科。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使语文课堂回归其本性——充满魅力,活力无限。引导学生喜欢上语文、爱上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欢了,学起来就轻松,收获自然更多一点。那么如何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
前苏联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这样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秘诀,可以通过用贴近生活的联想,幽默的话语,让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使学生思维敏捷、精神焕发,最终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在讲《琵琶行·并序》时,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琵琶女心中的悲凉之情。在课上我是这样解说的:“琵琶女本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以前生活在经济、政治中心,当时的国都譬如现在的北京;人老珠黄后,成了过气歌星,嫁到了僻远的浔阳,打个比方,从现在的北京嫁到我們吴川来了,还嫁了个摆地摊的,你说她心中会是什么感觉呢。”学生们会心一笑,都明白了,而且课堂的气氛也顿时轻松活泼起来了。
轻松活泼的语文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幽默中收获,在快乐中成长,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实的幸福呢?
二、旁征博引,趣味多多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课堂上就需要教师的旁征博引,为语文课堂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带来生机,使得它灵动起来。这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教师应营造一种大语文的概念,促成学生这种意识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有助于营造充满活力的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发散了思维、思想遨游于广阔的知识海洋之中。结果不但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又使得他们轻轻松松地增长了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三、创设情境,深入体会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也时常发现,由于时代的差别、境遇与阅历的不同,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时,我们就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不一样的心境,从而理解课文,获益良多。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对于“负荆请罪”我问了学生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蔺相如顾全大局、识大体,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考虑自我。而对于廉颇,则没有什么感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课文开头时就有对这两个人物的简介,一个是国家的杰出将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不只在本国,在其他诸侯国也是赫赫有名;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时只是一介布衣,身无寸功。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悬殊,不可同年而语。在短短的时间内,经过两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由布衣而卿相,过程如同坐火箭似的,一下子爬到廉颇的头上去了。
这时候廉颇不服,换了任何人,心里也可能会不服。廉颇此处展示出:第一,廉颇是一个坦荡荡的正人君子,他对蔺相如不满,就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而不是使什么小动作。我们知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第二,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去向蔺相如认错,怎么做呢?“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即负荆请罪。在这里,我们应设身置地地想象一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军事将领,能公开地向另一人谢罪,这本身已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就是通过想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廉颇这个人物,了解到其身上的发光点,从而了解到作者司马迁刻画这个人物的初衷,理解这一部作品的深刻性。
语文的覆盖面最为广泛,可谓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若只是凭课上的功夫,想学好语文那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说任何想一朝一夕学好语文的想法都是痴人说梦。要想练就好的语文功底,还得从点滴做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而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创设情境、多角度立体呈现,引导学生学思结合,从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习惯中学习,这是我们教师无比神圣的任务。
【关键词】语文教学 灵动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47-01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一门充满魅力和灵性的学科。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使语文课堂回归其本性——充满魅力,活力无限。引导学生喜欢上语文、爱上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叶圣陶认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喜欢了,学起来就轻松,收获自然更多一点。那么如何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幽默风趣,轻松活泼
前苏联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这样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一秘诀,可以通过用贴近生活的联想,幽默的话语,让课堂气氛轻松活泼,使学生思维敏捷、精神焕发,最终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比如说在讲《琵琶行·并序》时,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琵琶女心中的悲凉之情。在课上我是这样解说的:“琵琶女本是誉满京都的名艺人,以前生活在经济、政治中心,当时的国都譬如现在的北京;人老珠黄后,成了过气歌星,嫁到了僻远的浔阳,打个比方,从现在的北京嫁到我們吴川来了,还嫁了个摆地摊的,你说她心中会是什么感觉呢。”学生们会心一笑,都明白了,而且课堂的气氛也顿时轻松活泼起来了。
轻松活泼的语文课堂,有助于学生在幽默中收获,在快乐中成长,而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实的幸福呢?
二、旁征博引,趣味多多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课堂上就需要教师的旁征博引,为语文课堂源源不断地注入活水,带来生机,使得它灵动起来。这也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教师应营造一种大语文的概念,促成学生这种意识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有助于营造充满活力的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发散了思维、思想遨游于广阔的知识海洋之中。结果不但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增加了课文的趣味性,又使得他们轻轻松松地增长了见识,何乐而不为呢?
三、创设情境,深入体会
在讲解课文的时候,我们也时常发现,由于时代的差别、境遇与阅历的不同,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这时,我们就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不一样的心境,从而理解课文,获益良多。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对于“负荆请罪”我问了学生的感受,大多数同学都认为蔺相如顾全大局、识大体,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考虑自我。而对于廉颇,则没有什么感想。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课文开头时就有对这两个人物的简介,一个是国家的杰出将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不只在本国,在其他诸侯国也是赫赫有名;一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当时只是一介布衣,身无寸功。这两个人的身份地位悬殊,不可同年而语。在短短的时间内,经过两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蔺相如由布衣而卿相,过程如同坐火箭似的,一下子爬到廉颇的头上去了。
这时候廉颇不服,换了任何人,心里也可能会不服。廉颇此处展示出:第一,廉颇是一个坦荡荡的正人君子,他对蔺相如不满,就大大方方地说出来,而不是使什么小动作。我们知道,“明枪易挡,暗箭难防”,又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第二,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他去向蔺相如认错,怎么做呢?“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即负荆请罪。在这里,我们应设身置地地想象一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军事将领,能公开地向另一人谢罪,这本身已是难能可贵的。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就是通过想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廉颇这个人物,了解到其身上的发光点,从而了解到作者司马迁刻画这个人物的初衷,理解这一部作品的深刻性。
语文的覆盖面最为广泛,可谓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若只是凭课上的功夫,想学好语文那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说任何想一朝一夕学好语文的想法都是痴人说梦。要想练就好的语文功底,还得从点滴做起。“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而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创设情境、多角度立体呈现,引导学生学思结合,从而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构建灵动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习惯中学习,这是我们教师无比神圣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