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shuw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恰当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探索,努力提高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数学是做出来的,学生只有亲历知识的发现过程,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纵观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越来越受到老师们重视,但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走过场;动手活动乱而杂;教师充当“指挥官”;形式机械单一。这些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发挥,在教学实际中没有深刻体会和感悟到“动手操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从而阻碍了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进一步探索,以及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
  一、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意义
  首先,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的提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实物操作过程中获得最直接的体验,而这种体验是最为宝贵的。有效性的提高,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它将为后阶段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其次,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且掌握的更熟练;最后,有效性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因此,我们要努力的把一个个数学学习过程变成学生通过实践自主探究的过程。
  二、动手实践操作有效性提高的方式
  ㈠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有效性
  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实践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应该真正履行“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⒈有的放矢,注重差异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段,主要由教师“扶”着进行操作,由一次完成一步慢慢过渡到一次完成两步或两步以上的操作;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尝试把整个操作程序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展开实践,得出结论,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作适时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能互相补充,从而使发现的结论得到升华。
  ⒉鼓励交流,注重合作 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而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一个过程的操作,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明显得片面,甚至有时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使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⒊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
  ㈡深入挖掘教材的设计意图,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方式等问题有全盘的考虑。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难点和疑点,然后才能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教学中只有操作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指导、优化,充分发挥材料作用,使动手操作与思维紧密联系,这才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真正目的。
  ㈢巩固、利用已有成果,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常常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表象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评价其操作合理与否,促进和推动了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想说,未来的世界是靠下一代来创造的,而动手实践操作是探索新世界的重要手段与重要方式!而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做的是尽我们一切所能为学生提供一切可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它的有效性,最终培养具有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清荣 吕世虎《 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斯苗儿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成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学习都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在现代教学理念下,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多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对语文课堂有兴趣才会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不管学生是否先天就有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是启蒙教育阶段,这一阶段的兴趣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 
【摘要】在英语课堂中用“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大脑、口、手、脚等全身活动,促进思维的发散,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巩固环节,老师可以让同学们手、口、脑并用,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能力培养 趣味教学 激趣性  语学科作为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一,在教学活动中的地
【摘要】课程基本理念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关键词】探究 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大核心理念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受到了业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分析,绝大部分人才都是从小开始培养的,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在语言艺术上做出努力,能够更好的将知识进行传授,而不是简单、强硬的灌输。语言艺术的研究和应用,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开辟了新的路径。文章就此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基础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任。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乐于创造的课堂氛围,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一、加大课堂内容和学习思维的开放性  首先是加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内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