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生 体育兴趣 培养 终身体育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应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学习、分析新课标的同时,结合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中参考。
一、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1、兴趣的广泛性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体育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班级、校内外之间甚至新闻媒体上的各种体育比赛有着强烈的兴趣。
2、兴趣的选择性
学生根据身心特点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对抗激烈,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
3、兴趣的深刻性
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难度的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机械的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形成的原理。
4、兴趣的连续性
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就体现出来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恒稳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
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狭隘思想,它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
⑵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家长、学生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久之便产生不良影响。
⑶现行学校重视不够,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教师的“放羊式”教学,学生则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由散漫,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
2、学生方面的原因
⑴由于学生自身对体育的意义理解不够,认识不足,导致体育意识淡漠,学习兴趣低下。
⑵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活动时间被占用,想玩没时间。
⑶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⑷有过不好的运动史: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产生了恐惧心理,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3、教师方面的原因
⑴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受到压抑。
⑵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使体育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⑶老师的言行不当,不仅吝于给学生阳光和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⑷其他科目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非常严重,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这样,会使学生同他们一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对未来前途无丝毫影响,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三、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措施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同样强调的是心情愉悦、其乐融融,而不是被强制或受制约。
1、广泛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是与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应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可耻的思想观点。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的同时,应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2、加大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现行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依据的选拔制度,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准,使学生和教师把课余时间主要用在对文化课的学习上,学生得不到锻炼时间。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评价制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选拔人才的方式上应出台更多的政策和制度支持素质教育的开展。
3、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效率
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授课模式,即“三段式”教学结构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⑵体育教学过程合理,方法灵活多样,全面追求课堂效率
①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表现欲。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课堂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果敢、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作用。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并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③精心设计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设计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上课场地,创设一种适宜的自然情景,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场地、设备、器材新颖别致的选择与布置,再加上别具一格、简单易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轻松、愉悦,一进入这样的教学场地,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提高,活动欲望增加,有跃跃欲试之感,一上课就能积极投入。④利用竞赛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运动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胜后的“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设计合理而公平的比赛,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⑤鼓励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刺激学生的兴趣。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大胆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做一名划时代的“新型”教师
⑴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亦即指导思想的更新换代及体育意识的根本转变
①指导思想的更新换代实际上就是把体育的目的由过去的“增强学生体质”改为“增进学生健康”,突出“健康第一”宗旨。②体育意识的更新就是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到如今的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⑵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亦即全面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体育能力和行为标准
①知识结构包括普通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理论知识及“多媒体”知识四个方面。②体育能力的提高是指由过去单一的“运动型”向知识结构合理化并具备较高运动能力的“智能型”过渡。③行为标准的提高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予以正确引导和客观评价,做到公平、公正,决不厚此薄彼。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学科所不具有的固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人类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使然。体育教学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新课程标准》的正式出台,就明确了现今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充实自我,更深层次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春玲:《体育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山东体育科技
[2]董翠香:《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中国学校体育
[3]陈琦等:《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四中)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生 体育兴趣 培养 终身体育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关系,教师应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学习、分析新课标的同时,结合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个人观点,以供同行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中参考。
一、了解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
1、兴趣的广泛性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学习的深入,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求知欲不断增强,他们不但关心体育课内学习与锻炼,而且对课外体育活动、班级、校内外之间甚至新闻媒体上的各种体育比赛有着强烈的兴趣。
2、兴趣的选择性
学生根据身心特点对各种运动项目有不同的兴趣和选择:如男生多喜欢活动量大、对抗激烈,竞赛性强的运动项目,像球类、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强度不大、姿势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的运动项目,像艺术体操、舞蹈、跳绳等。
3、兴趣的深刻性
由于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学生逐渐对一些较为复杂、具有一定难度的技巧性动作产生兴趣,学习时,他们不再满足于掌握机械的动作要领,更希望了解动作形成的原理。
4、兴趣的连续性
许多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小学、初中阶段就体现出来了,到了高中阶段,随着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改善,他们的兴趣变得更加深刻而稳定,这种恒稳正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分析
1、传统文化的影响
⑴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广泛流传的是重文轻武的狭隘思想,它的存在一直直接或间接地束缚着现代教育思想的传播。
⑵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家长、学生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久之便产生不良影响。
⑶现行学校重视不够,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教师的“放羊式”教学,学生则不思进取、好逸恶劳、自由散漫,对完不成学习任务缺乏应有的耻辱感,更不要说培养起体育兴趣了。
2、学生方面的原因
⑴由于学生自身对体育的意义理解不够,认识不足,导致体育意识淡漠,学习兴趣低下。
⑵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学生平时绝大部分活动时间被占用,想玩没时间。
⑶由于自身身体素质的限制,导致在上体育课时,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和标准完成锻炼任务,在学习中被其他同学逐渐落下,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引起体育兴趣的降低。这类学生主要是一些自身身体素质比较低的学生,如身体特别胖的学生、身体和智力有缺陷的学生。
⑷有过不好的运动史:很多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锻炼中受到过身体上或精神上的伤害,产生了恐惧心理,自信心很低,不敢进行诸多类似的体育活动,造成体育兴趣不高。
3、教师方面的原因
⑴传统教育是“师本教育”,其核心是以教师为本,过分突出教师的主体作用,重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受到压抑。
⑵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使体育对学生没有吸引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⑶老师的言行不当,不仅吝于给学生阳光和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
⑷其他科目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非常严重,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这样,会使学生同他们一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对未来前途无丝毫影响,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
三、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措施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过:“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这不能有丝毫的强迫。”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同样强调的是心情愉悦、其乐融融,而不是被强制或受制约。
1、广泛开展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是与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应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可耻的思想观点。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的同时,应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2、加大素质教育的改革力度,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现行的以考试成绩作为升学的主要依据的选拔制度,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准,使学生和教师把课余时间主要用在对文化课的学习上,学生得不到锻炼时间。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评价制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选拔人才的方式上应出台更多的政策和制度支持素质教育的开展。
3、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追求高质量的课堂效率
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授课模式,即“三段式”教学结构模式,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也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⑵体育教学过程合理,方法灵活多样,全面追求课堂效率
①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表现欲。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课堂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果敢、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课堂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作用。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提高自我锻炼能力,并逐步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③精心设计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设计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与上课场地,创设一种适宜的自然情景,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在怡然自乐的情感中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场地、设备、器材新颖别致的选择与布置,再加上别具一格、简单易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轻松、愉悦,一进入这样的教学场地,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就提高,活动欲望增加,有跃跃欲试之感,一上课就能积极投入。④利用竞赛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的兴趣。运动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胜后的“成功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设计合理而公平的比赛,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兴趣。⑤鼓励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刺激学生的兴趣。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人类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体育课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大胆创新,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4、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做一名划时代的“新型”教师
⑴教师思想素质的提高亦即指导思想的更新换代及体育意识的根本转变
①指导思想的更新换代实际上就是把体育的目的由过去的“增强学生体质”改为“增进学生健康”,突出“健康第一”宗旨。②体育意识的更新就是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到如今的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
⑵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亦即全面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体育能力和行为标准
①知识结构包括普通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科理论知识及“多媒体”知识四个方面。②体育能力的提高是指由过去单一的“运动型”向知识结构合理化并具备较高运动能力的“智能型”过渡。③行为标准的提高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予以正确引导和客观评价,做到公平、公正,决不厚此薄彼。
总之,体育具有别的学科所不具有的固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人类如痴如狂地从事体育运动的现象,这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使然。体育教学和其他事物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新课程标准》的正式出台,就明确了现今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体育教师更应该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充实自我,更深层次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春玲:《体育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山东体育科技
[2]董翠香:《围绕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中国学校体育
[3]陈琦等:《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425000湖南省永州市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