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构建下的高校素质教育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jiaji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和谐校园构建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全面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高校和谐校园构建需要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把握和谐校园构建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推进落实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与强化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建设,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和谐校园 高校素质教育 高等教育改革
  [作者简介]王玉忠(1974- ),男,江苏高邮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镇江 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网络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B88007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1-0106-0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下,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重要理论价值的命题,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将促使高校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以更高的定位来思考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和谐校园构建下,思考并研究高校素质教育也显得十分必要。
  一、和谐校园构建与高校素质教育的实质联系
  (一)实施高校素质教育是和谐校园构建以适应社会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本质上讲就是推进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双向互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进交往形式的进步,而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进步,正是社会趋于和谐的动力。21世纪是信息与知识经济并存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是全面的,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美国教育家奥尔指出:教育的使命决不在于评价经典的价值,也不是教授市场所需要的技能,而是培养完整的、平衡发展的人。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提出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就多次写进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明确了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发展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明确要求与长远方针。综合国力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培养模式的较量,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的素质教育,是国家为适应社会发展与增强综合国力的举措,是教育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它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国家与人才培养的前途和命运。
  (二)和谐校园构建是高校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作为“创新知识的场所,高校不仅是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驱动力,也是传播文明,确立主流价值的倡导者和示范区”,高校和谐校园构建应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有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的论述为指导,全面推进与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方面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这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高校和谐校园构建,加强与推进素质教育,将利于按照“四有”要求引导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文化、科技等综合素质水平;利于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并有较强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的国际型、开放型,以及拥有优良品质与健全个性的人才;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效率意识和效益意识,这对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明确提出:“各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这一要求对于高校在和谐校园构建下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二、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的内涵
  “素质”一词在古代本指白色丝绢,后来指原本之质,《说文解字》:“素,白色丝织也。”《逸周书·克殷》:“及期,百夫荷素质之旗于前。”《管子·势》:“不静不争,动作不贰,素质不留,天地同极。”《辞海》的解释有二:一为“白色质地”,二为“本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素质”一词的内涵也越来越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已发展成为一个更为综合的概念。从教育学层面来讲,素质指个体在家庭、学校及社会等教育影响与环境熏陶下,结合自身的认知、学习与实践,逐步形成的一种稳定、持久的身心发展品质,是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基本态度、素养、能力等方面稳定的心理品质。心理学对“素质”的解释也有两种:一是指遗传素质,即人通过遗传从祖先那里获得的生理方面的特点,它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等;二是人在教育影响下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某种专业品质。决定人才水平高低的不是先天素质,而是后天经教育形成的各种品质。
  (二)和谐校园构建下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素质而言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当前和谐校园构建下,高校素质教育是指“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在人的天赋条件基础上,融进社会的新质”,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同时,高校素质教育还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内容与重点。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在日常的素质培养与引导方面,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职业业务素质和个体身心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是德的重要体现,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一项最重要的素质;科技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是其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与时代、社会相融合的体现,反映人内在的素质层次与水平;职业业务素质是人的立业之基,是知识技能结构与工作能力的体现,也是立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根本;个体身心素质是前者的物质与精神基础,是人对外界环境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在和谐校园构建下,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在教育理念上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规律与大学生的成长及身心发展特点,帮助大学生增强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将素质教育与科学、人文教育结合起来,科学规范、合理建构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加快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和谐校园构建下高校素质教育的思考
  (一)落实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核心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全面发展不是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高校在和谐校园构建的同时,多层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通过确立教育目标、健全课程体系、完善方式方法、强化实践培育、注重过程评估等环节来推进落实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来“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自律、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为社会输送具有“四有”品德的高素质人才。同时,随着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既要促进与完善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着力培养与加速大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断增强市场竞争与受挫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自我认识、自我学习与自我激励的能力,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二)推进大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
  个性发展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就是让大学生个性体现更为明显,使其可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以培养与发挥潜能和个性特长。在和谐校园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高校的素质教育模式,一方面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教育,帮助大学生健全个性,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以实践开拓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让大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人,成为认知的主体;另一方面把充分发挥每位大学生的潜能作为发展教育、进行教育活动的目标,在重视与培育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专业学习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根本,以实践培育为手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起教育培养体系,充分挖掘与发挥大学生的潜能,将大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既博学又有专长,既有创业与创新精神,又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团队合作与甘于奉献服务意识的综合型人才,而这正是素质教育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并发挥其潜能的重要体现。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创新是社会发展充满活力的源泉,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国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就是为了更好地激活内在动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综合国力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需要全体国人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创新的推动。培养创新精神,教育是根本,素质教育是关键,尤其是高校的素质教育,它承载着创新精神培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与潜能发挥,积极强化对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另一方面要拓展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育,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要注重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潜能的挖掘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实现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推进课内理论学习与课外实践提升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每一位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活每一位大学生的创造活力。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臧小林.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3]陈亮,戴志晶.当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4]杨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N].人民日报,2005-
  09-26.
其他文献
整个2008年,全球主权基金平均亏损25%。群体性跌落无疑具有警示意义,特别是对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更具启示。    发端于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汹涌荡涤着美国本土经济,而且也让昔日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纵横驰骋的许多跨国企业断臂折翅。尤其是曾令新加坡国民引以为荣和亚洲企业奉为标杆的淡马锡控股公司最近交出的巨额亏损账单,更令人感觉到了危机的残酷与无情。    狂奔中趔趄    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控
<正> 1992~1993年,我们对382例枕后位产妇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其中试验组189例产妇于分娩早期采取同侧腹卧位纠正枕后位,对照组193例未做处理。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两组
【正】 1994年,贵州省粮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在克服秋冬播时节严重干旱,夏季局部地区
时装画课程是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主干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时装画的创意与表现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为日后服务社会、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
中专学校会计学专业设置计算机课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各门计算机课程内容与会计系列课程内容脱节;单一的“电算化会计”课程,解决不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计算机能力问题;计算
为解决显微外科血管吻合修复后血管痉挛问题,将植入型罂粟碱缓释剂植入兔股动脉吻合口周围,证实其有较好的抗血管痉挛作用,药效持续10天以上;临床应用于断指再植38例(49指),成活47指,成活率95.9%。
<正> 本文报告30例正常人和369例次Graves病(GD)不同病期患者血清TT_3、TT_4、FT_3、FT_4和_sTSH测定结果,以观察和分析这几项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 一、临床资料 1.正常对照
病历摘要 患者男,48岁,因发热、消瘦2月余,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频繁发作心前区疼痛10天入院。9年前常因劳动诱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向左肩部放射,每次持续3~5分钟,休息可缓解
<正> 原发性肝癌(PHC)对血管系统的浸润发生率很高,特别是门静脉癌栓(PCT)多见。我们对门静脉癌栓患者的B超实时显像(BUS)、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CT)进行
【正】意大利古典家具尺寸比较大,造型相对复杂,所以适宜于放置在较大的空间中。客厅客厅的配置一般包括酒柜、餐台、餐椅、墙镜以及组合柜等,家具的件数可根据使用面积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