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行对外开放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科学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实行对外开放的方针政策与构想。邓小平同志的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我国30多年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于我国在新世纪中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开放性特征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当代世界就其经济内容而言是开放的经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国际分工又加深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世界市场,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如同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联系。
对外开放是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空前扩张,生产要素的配置扩大到整个世界市场范围,世界各国的经济获得了过去任何一个世纪都难以想象的大飞跃和大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以国际经济活动为舞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社会背景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能否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能否面向国际市场,能否积极地发展同实际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无论那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求得经济繁荣与发展。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要受到本国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资金、技术等条件的约束。即使是一个资源丰富,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可能拥有本国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国际间的商品流动、资本流动、技术流动和劳务流动都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整个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国际经济格局中来加快发展本国经济。邓小平深刻把握这一历史潮流,明确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展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二、根据经济体制创新的需要,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发达的商品经济,他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建立,只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它不仅要求有统一的国际市场,而且还要求同国际市场相互联系,从而使商品、资金、劳务和信息等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参与国际分工,并利用国际分工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就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而言,邓小平同志在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提出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大开放。总之,我们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把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放到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和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之下,纳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之中。这是因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各有所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在邓小平大开放思想指导下,我们不仅能够汲取各国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避免国民经济受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支配、摆布,确保我们的对外开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以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长期性。
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质量的提高。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里的战略任务,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及亚洲“四小龙”等后起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高度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并且在生产、资本、技术、信息等各方面都趋向国际化和全球化。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是我们所面临的长期性问题。我们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其中包括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出口生产体系,对外经济体系、技术引进和推广体系、外经服务和监督体系以及社会信息体系,还包括为他们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生活、娱乐等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应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国内出口或合作开发资源;特别是通过推进投资、贸易一体化,组建工、贸、技、银相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如果我们有十几个或几十个真正的企业集团称雄于国外,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就会大大提高,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就能更快的达到。
最后,还要加快推进我国贸易自由化进程,应当根据开放型经济的要求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贸易政策指导思想,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体机制。我们应当尽早的实现从外贸企业的审核制度向登记制度的转变,让国内具有实力的企业尽早进入国际市场。适应贸易自由化的要求,应当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分步骤地把进口关税降低到接近世界水平,与此同时,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逐步开放外汇市场,把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当代世界经济体系。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第6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97年版,第276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第90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第33页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第117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第306-307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7年版
一、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确立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代世界开放性特征的高度的理论概括。当代世界就其经济内容而言是开放的经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国际分工又加深国际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形成了世界市场,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资本的国际化。如同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形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联系。
对外开放是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空前扩张,生产要素的配置扩大到整个世界市场范围,世界各国的经济获得了过去任何一个世纪都难以想象的大飞跃和大发展,世界进入了一个以国际经济活动为舞台的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国际经济社会背景下,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能否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能否面向国际市场,能否积极地发展同实际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无论那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状态下求得经济繁荣与发展。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要受到本国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资金、技术等条件的约束。即使是一个资源丰富,实力强大的国家和地区,也不可能拥有本国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源,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国际间的商品流动、资本流动、技术流动和劳务流动都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整个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国际经济格局中来加快发展本国经济。邓小平深刻把握这一历史潮流,明确指出:“现在任何国家要发展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
二、根据经济体制创新的需要,大力推进对外开放。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发达的商品经济,他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建立,只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形成。它不仅要求有统一的国际市场,而且还要求同国际市场相互联系,从而使商品、资金、劳务和信息等要素在国际间流动,参与国际分工,并利用国际分工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客观上要求我们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就我国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指导思想而言,邓小平同志在一开始就十分明确地提出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大开放。总之,我们要把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把整个社会的再生产过程,放到世界经济的大格局和国际市场的大背景之下,纳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之中。这是因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各有所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在邓小平大开放思想指导下,我们不仅能够汲取各国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短处,加快我们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避免国民经济受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支配、摆布,确保我们的对外开放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以继续,保持对外开放的长期性。
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质量的提高。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里的战略任务,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及亚洲“四小龙”等后起的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高度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并且在生产、资本、技术、信息等各方面都趋向国际化和全球化。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现代化,改变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是我们所面临的长期性问题。我们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和发展开放型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系,其中包括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出口生产体系,对外经济体系、技术引进和推广体系、外经服务和监督体系以及社会信息体系,还包括为他们服务的金融、保险、信息、生活、娱乐等第三产业的比重最终应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要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带动国内出口或合作开发资源;特别是通过推进投资、贸易一体化,组建工、贸、技、银相结合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军国际市场,如果我们有十几个或几十个真正的企业集团称雄于国外,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就会大大提高,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就能更快的达到。
最后,还要加快推进我国贸易自由化进程,应当根据开放型经济的要求来重新审视我们的贸易政策指导思想,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体机制。我们应当尽早的实现从外贸企业的审核制度向登记制度的转变,让国内具有实力的企业尽早进入国际市场。适应贸易自由化的要求,应当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分步骤地把进口关税降低到接近世界水平,与此同时,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逐步开放外汇市场,把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当代世界经济体系。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第6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1997年版,第276页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第90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994年版,第33页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第117页
[6]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93年版,第306-307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