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栗坡县水稻高产创建成效及发展建议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un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5年,麻栗坡县通过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后,项目区共增产水稻220.66万kg,新增产值551.65万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此提出今后发展建议。
  关键词 水稻高产创建;成效;措施;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9-0-02
  1 水稻高产创建基本情况
  水稻高产创建是科技增粮集成技术,提高粮食作物生产水平的主要措施,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2015年麻栗坡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4片2 697.4 hm2。其中部级水稻高产创建1片,省级水稻高产创建2片,县级自筹1片。为认真抓好高产创建项目,县农科局于2014年12月开始筹备工作,2015年10月实施完成。项目涉及 10个乡(镇)25个村委会522个村民小组13 844户。共完成水稻高产创建2 697.4 hm2。
  2 项目完成情况及效益
  2.1 项目完成情况
  部级水稻一片完成677.8 hm2,分布2个乡镇6个村委会112村小组4 127户农户。省级水稻二片完成1 349.20 hm2,分布6个乡镇12个村委会308个村小组6 673户农户。县级水稻一片完成670.4 hm2,分布2个乡镇7个村委会102个村小组3 044户农户。
  2.2 产量指标完成情况
  部级水稻完成677.8 hm2,经实测验收麻栗镇盘龙村委会南峰中寨1户9个点30.7848 m2,通过加权平均,单产达582.13 kg,较非示范区增55.33 kg,增10.5%。省级水稻2片,完成1 349.20 hm2,经验收2个乡镇2个村委会2个村小组2户19个点112.02平方米,加权平均单产550.3 kg,比非示范区单产增47.6 kg,增9.5%。县级自筹水稻一片完成670.4 hm2,经验收猛硐乡镇猛硐村委会陶家村小组1户4个点58.68 m2,加权平均单产594.4 kg,比非示范区单产增67.7 kg,增12.8%。
  2.3 经济及社会效益分析
  2.3.1 经济效益
  全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2 697.4 hm2,加权平均667m2产量589.07 kg,比非示范区667m2产量514.75 kg增74.32 kg,增14.44%。共增产水稻220.66万kg,按市场价格2.50元/kg计算,新增产值551.65万元,项目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促进了项目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2.3.2 社会效益
  一是通过科技增粮集成技术应用,增产增收成效明显。二是农民得到了实惠。一方面通过项目核心区和示范区建设,加大了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的扶持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民的生产投入;另一方面项目区粮食单产普遍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三是科技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在项目实施中,通过规范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培训,县乡农业技术推广100余人通过理论与实际操作的培训,对技术的掌握熟练程度显著提高,为进一步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打牢了基础。
  3 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组织措施
  一是成立工作班子,强化组织领导和指导;二是创新工作机制,采取县级站分头挂片负责制;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及技术指导工作力度;四是及时做好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五是强化项目资金投入及管理使用。
  3.2 技术措施
  3.2.1 统一选用良种
  项目区水稻统一选用宜香优1108、川优6203、德优4727三个优质高产品种。
  3.2.2 统一技术模式
  按照农业部全国粮食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一书要求,结合麻栗坡县实际,水稻选用“长江中下游单季籼稻集中育秧机插技术模式”,选用中熟品种+集中育苗+机插秧(或宽窄行栽培)+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
  3.3.3 统一宽窄行栽培
  水稻宽窄行采取大行27~30 cm、小行15~18 cm、株距12~15 cm 模式栽插,确保2万~2.5万丛/667 m2;部份机插秧采用等行距栽插,行距18 cm,株距18 cm,确保2万丛/667 m2以上。
  3.3.4 统一选用配方肥
  项目区全部使用“18∶5∶7”的复混肥,667 m2用50 kg,并根据田间长相长势,适当配套20~25 kg的速氮作提苗肥和攻穗肥。
  3.3.5 统一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加强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叶蝉、黏虫及稻瘟病、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等病虫的防治。
  4 存在问题
  群众意识不高、农村劳动力缺乏,部分连片田块播种期拉长,栽插质量不高,影响项目区作物生长的整齐度及规范化程度。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麻栗坡县农村贫困面大,项目资金量小,仅对核心样板和部份千亩样板进行物化补助,大面积万亩区仅进行相关培训,不能体现项目的整体效益。
  5 发展建议
  一是积极拓展粮食用途,提高粮食价值,提高土地产出效益,让土地种出“金子”,使农民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惠,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留住农村宝贵的劳动力,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二是加大扶持。通过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加快了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促进了全县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发展,保障了粮食的有效供给,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奠定了基础。建议上级今后继续给予立项扶持。
  三是要把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上升到政府行为,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加大对高产创建活动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麻栗坡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四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农户适用技术水平。要通过采取宣传发动、举办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培训和印发科技资料等多种形式,把精细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努力提高农户科学种田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是加大对山区农业县农科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并加大对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研究力度,培育适合山区农业县种植的品种,为今后麻栗坡县实施水稻高产创建提供技术保障。
  六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土地产出能力。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土地整治、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改革建设等项目,整合一切项目资源,努力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责任编辑:刘昀)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验证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在高邮市送桥镇开展秸秆还田对水稻影响试验,通过试验验证秸秆还田的优劣。  关键词 秸秆还田;水稻生产;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2-0-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高邮市送桥镇肖祠村。  1.2 供试土壤  试验田土壤为杂白土,土壤地力中等偏下,理化性质为:pH值为6.4,有
摘 要 现代化农业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各项工作的中心,如何建立高效、绿色、环保的农业体系,并向市场输送高品质的农产品,也是现阶段的当务之急。基于此,从分析施肥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出发,并进一步深入地探讨施肥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施肥措施。  关键词 施肥;农产品质量;环境污染  中图分类号:S14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2
摘 要 沙糖橘在种植过程中通常出现多种病虫害类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与治理,将会造成减产,从而给种植户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一般来说,常见的沙糖橘病害主要有3种:疮痂病、炭疽病、黄龙病。一旦发病将会影响沙糖橘品质与产量。在分析这3种病虫害特点的基础上,还具体分析了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 沙糖橘;病虫害种类;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6.6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
摘 要 重庆市酉阳县番茄青枯病发生严重,常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试用水旱轮作、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均不能有效防治番茄青枯病。解决此问题的根本途径是番茄嫁接技术。从砧木和接穗选择、育苗技术、嫁接方法、嫁接苗管理四方面简要介绍番茄嫁接技术。  关键词 番茄青枯病;防治技术;嫁接;重庆市酉阳县  中图分类号:S436.4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
目的:近年来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旨在从临床和MRI角度提高对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方法:详细报道两例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及MRI表现
摘 要 烟嘧磺隆为目前玉米应用最多的苗后茎叶处理剂,但比较容易出现药害,严重时甚至会停止生长到死亡。本文通过1%S-诱抗素水剂, 0.0016%芸苔素内酯水剂和SF-B01三种安全剂分别与烟嘧磺隆桶混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安全剂均可有效减轻药害,其中SF-B01效果最好。  关键词 玉米;除草剂;安全;试验  中图分类号:S4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
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病变肌肉超微病理特征,从亚细胞水平上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确诊的7例DMD患者,通过肌肉活检进行超薄切片和冷冻复型透射电镜观
摘 要 为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业务,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吉安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加大人工增雨作业力度,抓住一切人工增雨作业的有利天气条件,适时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为提升吉安市城区空气质量做出积极贡献。基于此,对近期人工增雨作业对吉安市城区空气质量影响情况做了分析并指出了不足之处。  关键词 人工增雨作业;空气质量;吉安市  中图分类号:P48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