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重庆永川402160】
【摘要】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素质上具有整体的、综合的、独创的功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景、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扰的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从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中学;实验;创新;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化学史实中的实验过程及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提到一句话:“温故而知新”。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化学史实的教学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视。然而,化学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科学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素材。通过对化学史实中某些实验过程及现象的描述,可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验和渴望创新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空气时,向学生介绍空气的发现史;学习氢气时,介绍16世纪中叶和17世纪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了某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的方法;学习王水时,介绍丹麦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是怎样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在学习磷时,介绍法国人布兰特是怎样发现磷的;学习纯碱时,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是怎样创造出“侯氏制碱法”的等等。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例如,在讲解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我就先告诉学生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
该现象立即就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此时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①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为何要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经煮沸已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絮状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结果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最后选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过的NaOH溶液,就得到了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习题是指题目的设计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多样的,只要答案是合理的,都是正确的。开放性习题的出现是对传统封闭性习题的战,这类习题旨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层次去分析、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某无色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给出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并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下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比较后,学生们便给出了以下几个合理简便的方案:
方案一:取一只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这是取样检验的常规方法,后面表达用“取样”),往其中加入少量的水。如果加水后,试管内的液体不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方案二:取样,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四氯化碳或苯,若试管中液体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为“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方案三:取样,用胶头滴管取少量待测液体,滴2~3滴到无水CuSO4固体上,观察白色固体上是否有蓝色出现,若有变化,则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四、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挖掘并利用其优势,积极探索优化实验设计,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的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
例如,在讲述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内容时,可设计如下实验:“以Fe粉和S粉为基本原料,设计实验以实现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并用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具体要求学生按化学实验报告的形式,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药品、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并对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思维酝酿时,可启发他们思考:①Fe2+→Fe3+,可加哪些氧化剂?②Fe3+ →Fe2+可加哪些还原剂?③如何证明反应进行得较完全?④如何检验Fe2+和Fe3+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最后,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做出初步的设计后,可让他们相互讨论并比较彼此设计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大家共同探讨,形成一套完整的简易可行的实验设计。通过这种实验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亲自思考设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实验设计要既能激趣又能启迪和发展思维。如对高一化学中:“稀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在加入铜片前加入少量碳酸钠,通过操作的“反常”,去激发学生思考:这样操作有什么好处?为什么NO要用CO2来保护?为什么CO2能保护NO不被氧化?增加了实验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使简单的实验变得不简单,加深了学生对该反应原理及NO性质的理解掌握。
可见,通过加强实验设计,可以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创新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进行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如开展《对含碘盐市场的调查及碘含量测定》的研究,可使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现实意义,并有助于在社会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使创新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为。
总之,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素质上具有整体的、综合的、独创的功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景、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扰的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从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波,彭健.中学化学创新教育探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陈修林.谈中学化学创新教育的开展[J].数理化学习,2012(11).
【摘要】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素质上具有整体的、综合的、独创的功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景、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扰的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从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中学;实验;创新;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化学实验则是化学学科的灵魂,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而且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本人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化学史实中的实验过程及现象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人都会提到一句话:“温故而知新”。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化学史实的教学往往被很多老师所忽视。然而,化学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科学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素材。通过对化学史实中某些实验过程及现象的描述,可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动脑思维、动手实验和渴望创新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空气时,向学生介绍空气的发现史;学习氢气时,介绍16世纪中叶和17世纪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了某些金属与酸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氢气的方法;学习王水时,介绍丹麦著名物理学家波尔是怎样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的;在学习磷时,介绍法国人布兰特是怎样发现磷的;学习纯碱时,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是怎样创造出“侯氏制碱法”的等等。
二、开展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目前,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用来论证已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正确性,在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实验模式缺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将教材中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可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索的情景中,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兴奋状态,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验证性实验所无法替代的。
例如,在讲解Fe(OH)2的制备和性质时,我就先告诉学生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学生未能看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是灰绿色的沉淀。
该现象立即就会引起学生的思考,此时我便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①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②为何要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慢慢地挤出NaOH溶液?③久置的NaOH溶液中会溶解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分析得出FeSO4和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然后立即换一瓶经煮沸已除去氧气的NaOH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再让学生仔细观察,结果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得到白色絮状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为灰绿色,随后逐渐变为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学生的疑问:怎样才能使生成的Fe(OH)2被氧化的速率减慢呢?结果经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以后,最后选用在FeSO4液面上滴加几滴苯作保护层,再将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滴加煮过的NaOH溶液,就得到了Fe(OH)2白色絮状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开展,激发了学生主动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自信,激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开放性习题是指题目的设计是开放的,答案是灵活多样的,只要答案是合理的,都是正确的。开放性习题的出现是对传统封闭性习题的战,这类习题旨在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同能力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范围、不同的层次去分析、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答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某无色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给出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并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下认真思考、仔细分析、比较后,学生们便给出了以下几个合理简便的方案:
方案一:取一只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中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这是取样检验的常规方法,后面表达用“取样”),往其中加入少量的水。如果加水后,试管内的液体不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方案二:取样,向其中加入少量的四氯化碳或苯,若试管中液体分层,则说明分液漏斗中的下层为“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方案三:取样,用胶头滴管取少量待测液体,滴2~3滴到无水CuSO4固体上,观察白色固体上是否有蓝色出现,若有变化,则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上层为“水层”。
四、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摇篮,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挖掘并利用其优势,积极探索优化实验设计,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的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
例如,在讲述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内容时,可设计如下实验:“以Fe粉和S粉为基本原料,设计实验以实现Fe2+和Fe3+的相互转化,并用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具体要求学生按化学实验报告的形式,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及药品、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并对实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学生思维酝酿时,可启发他们思考:①Fe2+→Fe3+,可加哪些氧化剂?②Fe3+ →Fe2+可加哪些还原剂?③如何证明反应进行得较完全?④如何检验Fe2+和Fe3+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最后,在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做出初步的设计后,可让他们相互讨论并比较彼此设计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大家共同探讨,形成一套完整的简易可行的实验设计。通过这种实验设计可以对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亲自思考设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当然,实验设计要既能激趣又能启迪和发展思维。如对高一化学中:“稀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可以这样设计:在加入铜片前加入少量碳酸钠,通过操作的“反常”,去激发学生思考:这样操作有什么好处?为什么NO要用CO2来保护?为什么CO2能保护NO不被氧化?增加了实验的新颖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使简单的实验变得不简单,加深了学生对该反应原理及NO性质的理解掌握。
可见,通过加强实验设计,可以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设计能力。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拓展创新能力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进行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使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如开展《对含碘盐市场的调查及碘含量测定》的研究,可使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具现实意义,并有助于在社会形成一种创新的氛围,使创新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行为。
总之,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素质上具有整体的、综合的、独创的功能,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景、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扰的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从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秦波,彭健.中学化学创新教育探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6).
[2]陈修林.谈中学化学创新教育的开展[J].数理化学习,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