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经验及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说理生活化,观点具体化,问题最优化,过程活动化。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注重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生活与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才能真正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生活实际;实践活动;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践活动,达到情理相融、知行统一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与根本。
一、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经验及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说理生活化,观点具体化,问题最优化,过程活动化。
1.说理生活化。说身边事,明事中理。对教材中一些道理,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事实性问题,讲事在前,说理在后,引导学生从生活事实出发,层层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如学习“父母养育了我们”时,设计成两个小问题:①请说出父母为你做的一件事(突出“养”);②请说出父母教你做的一件事(突出“育”)。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2.观点具体化。借助具体,感知抽象。对教材中的原理,在教学中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是聯系实际,让学生运用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原理,理解原理。在学习承受挫折的能力因人而异时,举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初一学生因犯错误,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后,无法忍受,坚决要求转学。然后提问:①这位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怎么样·②请分析原因。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种种可能,基本上涵盖了教材中的原因。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谈出了对抽象原理的认识,在具体分析各种原因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
3.问题最优化。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一般的、概括的,如果在学习时不加以处理,学生往往觉得难以把握。所以要从小问题入手,然后加以引申和升华。在学习“多读好书,加强学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讨论题目:①你看过的一本武打小说或言情小说的简要情节和人物特点是什么·②谈谈武打、言情小说对我们成长的影响。这样设计让学生增强了在具体生活中的鉴别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4.过程活动化。情理交融,知行统一。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学法律常识,可布置“模拟法庭”,根据具体案例,由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律师,当堂开庭审理。针对时事政治,可举办“辩论会”,组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
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注重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才能真正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1.自主研究。主要有搜集、调查、查阅、访谈等,通过自主研究,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如学习“承受困难与挫折”时,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应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学习“生命的可贵”时,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做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态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2.组织各类活动。方法主要有主题班会、演讲、征文、品德评价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明辨是非,提升道德水平。如学习“自尊自强”,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学习“立志为祖国做贡献”时,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组织演讲比赛;学习“明辨是非”时,开展一本好书的推荐征文比赛;学习“认识自我”时,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活动,以活动促发展。
3.进行道德自育。主要方法有慎独、反思、监督、帮助。“慎独”是思想道德水平的至高境界,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从一言一行入手;“反思”是个人道德水平不断发展前进的法宝,要求学生每日“三省吾身”,在总结中提高;“监督”是思想道德形成的保障,一是要求学生检查监督别人,二是学生自觉接受别人监督;“帮助”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催化剂,要求学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
4.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方法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等。参观访问是中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可参观工厂、农村、矿山、商业单位、部队、展览会、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可访问军人、劳模、专家等;社会调查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社交活动等多方面能力;参加生产劳动,可参加家务劳动、农活劳动、工厂劳动等,从而达到体会、尊重、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社会服务内容广泛,帮助老弱病残、各类宣传、公益劳动等,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线。
关键词:生活实际;实践活动;思想品德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实践活动,达到情理相融、知行统一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与根本。
一、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基础
教学中要充分研究学生的经验及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说理生活化,观点具体化,问题最优化,过程活动化。
1.说理生活化。说身边事,明事中理。对教材中一些道理,把它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事实性问题,讲事在前,说理在后,引导学生从生活事实出发,层层归纳,最终得出结论。如学习“父母养育了我们”时,设计成两个小问题:①请说出父母为你做的一件事(突出“养”);②请说出父母教你做的一件事(突出“育”)。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
2.观点具体化。借助具体,感知抽象。对教材中的原理,在教学中不能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而是聯系实际,让学生运用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原理,理解原理。在学习承受挫折的能力因人而异时,举这样一个例子:一名初一学生因犯错误,受到班主任的严厉批评后,无法忍受,坚决要求转学。然后提问:①这位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怎么样·②请分析原因。学生们各抒己见,提出了种种可能,基本上涵盖了教材中的原因。学生从具体问题出发,谈出了对抽象原理的认识,在具体分析各种原因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
3.问题最优化。教材中的内容往往是一般的、概括的,如果在学习时不加以处理,学生往往觉得难以把握。所以要从小问题入手,然后加以引申和升华。在学习“多读好书,加强学习”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讨论题目:①你看过的一本武打小说或言情小说的简要情节和人物特点是什么·②谈谈武打、言情小说对我们成长的影响。这样设计让学生增强了在具体生活中的鉴别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
4.过程活动化。情理交融,知行统一。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权利,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讨论、交流、辩论、竞赛等活动形式。学法律常识,可布置“模拟法庭”,根据具体案例,由学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律师,当堂开庭审理。针对时事政治,可举办“辩论会”,组成正方、反方进行辩论。
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
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因此,注重课内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才能真正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1.自主研究。主要有搜集、调查、查阅、访谈等,通过自主研究,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如学习“承受困难与挫折”时,收集“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事例,讨论应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学习“生命的可贵”时,以“我们身边的动植物伙伴”为主题,做一次本地区的植物、动物物种及其生存状态的调查,观察每个物种及每个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体会生命世界的神奇。
2.组织各类活动。方法主要有主题班会、演讲、征文、品德评价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明辨是非,提升道德水平。如学习“自尊自强”,列举一些中外人物的事例,或以自己和身边同学的生活故事,就“人生的意义”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学习“立志为祖国做贡献”时,以“我的理想和选择”为题,组织演讲比赛;学习“明辨是非”时,开展一本好书的推荐征文比赛;学习“认识自我”时,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活动,以活动促发展。
3.进行道德自育。主要方法有慎独、反思、监督、帮助。“慎独”是思想道德水平的至高境界,要求学生从遵守校规校纪开始,从一言一行入手;“反思”是个人道德水平不断发展前进的法宝,要求学生每日“三省吾身”,在总结中提高;“监督”是思想道德形成的保障,一是要求学生检查监督别人,二是学生自觉接受别人监督;“帮助”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催化剂,要求学相互团结,相互帮助,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
4.参加社会实践。主要方法有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等。参观访问是中学生了解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可参观工厂、农村、矿山、商业单位、部队、展览会、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可访问军人、劳模、专家等;社会调查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社交活动等多方面能力;参加生产劳动,可参加家务劳动、农活劳动、工厂劳动等,从而达到体会、尊重、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社会服务内容广泛,帮助老弱病残、各类宣传、公益劳动等,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并向成年人过渡,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突出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