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本,不在美术馆里举办毕业展的大学,不一定是因为没有资格,也有可能是出于艺术家的特质使然:它们需要寻找更有个性的展示舞台。在关东,有东京武藏野大学、多摩美术大学和东京造型艺术大学;在关西,亦有京都的造型艺术大学——每一所说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日本有个专有名词叫“卒展”,即“毕业/修了制作展”的简称。和国内意义大抵相同,指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在毕业时,集中发表自己四年学习成果的展示会。之所以不能错过这四所学校的“卒展”,不是出于名气,也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展览会堪称“艺术品的宝库”,更在于它们用未来艺术家的特有思维,创造了关于毕业制作展的若干可能性。
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创造了650万日元销售额的“卒展”
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之所以把毕业制作展放在自家校园里,一看就知道是因为那些稀奇古怪的作品,实在没有办法硬塞进美术馆。它们尽是些在传统建筑里难以陈列的装置,其中不乏一些“庞然大物”,只有空旷的操场才是唯一容身之地。
其实京造最初也和其它学校一样在市立美术馆开展,直至数年前才决定自立门户,今年的“卒展”委员长箭内新一的一番发言,解释了做出这个改变的理由:“在京造学习到的制作技巧,创造了唯有这个场所才能作为载体的艺术作品,这就是京造师生的想法。不需要别人替自己准备展示场所,只有由学生、老师和后勤人员联手创造的展示舞台,才是京造价值观里最自然的登场方式。”
2016年2月25日至3月6日,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举行了最新一届“卒展”,13个专业共计超过750名学生在各大建筑里独占山头,用绘画、立体模型、染色作品、装置、建筑模型和电影放映场等,将8万平方米的校园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综合美术馆。
就连那些当初坚称“绝对是美术馆比较好”的反对者,看到今时今日京造的展览会也难免大吃一惊。独自一人占据数百平米大厅或是长长楼梯上顶端的雕刻陈列,诸如此类的场面比比皆是……这大概就是京造的“自由陈列之思想”,既没有尺寸亦没有材质限制,展示场所也可以按照自己思路实地考察,日子久了,大家玩起来愈发得心应手。
今年京造最受欢迎的作品,便是这种自由的结果。美术工艺专业的女生栗栖仁美花了半年时间,用陶土制作了一条巨大的晚礼服裙模型,她突发奇想穿上这条“陶裙”进行了几天的展示,拿下了本年度“学长赏”。这个作品的最初创意来自某次个展选拔,但当时只是仅仅作为观看用摆设,因为做成了衣服的形状,她怎么也接受不了“不能穿上身”这个设定,因此在着手毕业制作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变成“能穿的作品”。做这样的改造实在很难,教授也劝说:“应该不会成功吧”,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咨询过很多专业人士关于陶器重心计算和平衡意见之后,总算是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虽然作品已经解体,但栗栖现在是名人了:“电视节目反复来取材,也收到了很多观众的的反馈。如果能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微弱的记忆,我受宠若惊。”
京造每个学科专门的主题活动,贯穿于整个展览之中:美术工艺学科的作品讲评会,邀请的嘉宾是日本国立国际美个洋气的名字,是在专指东京造型大学的毕业制作展。它是日本第一间以“造型”二字命名的大学,从1966年创立者桑泽洋子以“超越美术和设计的领域,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为宗旨提出此概念后,它已经垄断这个展览品牌长达 60年之久。而从 “ZOKEI展”中评选出的“ZOKEI赏”,在整个日本艺术圈都有一定声誉。
“ZOKEI展”有着这样的期许:大学 4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毕业典礼,以此作为节点,将要朝着新的环境踏出第一步。从造型大学的专业学科里学到的东西,从在这里相遇的人身上学到的东西,希望能通过毕业展览得到升华和总结,从此往后才能好好设计自己的人生。
相对其它学校,“ZOKEI展”的时间比较紧迫,只于每年的1月底在位于八王子的校区里展览短短2天而已。主要由造型学部的设计专业和美术专业学生参展,集中于各大教室和美术馆。2016年,总共有405名本科生和73名研究生制作了关于平面设计、写真、电影、动画、数码设计、室内建筑、装置模型、纺织设计、绘画和雕刻等专业领域的作品……若在特定的时间前术馆的主任研究院中井康之、艺术家 Sosa Joseph和Sahej Rahal;日本画和西洋油画专业,讲评者是佐藤美术馆的艺术部长立岛惠和《美术之窗》的编辑部长小森佳代子;漫画学科邀请漫画家大谈学校怪谈和鬼怪故事……
如此一来,京造“卒展”的数据年年攀登,到今年已造就一个大多数学校无法企及的高度:16296人来校参观,同比增长10.6%。更大的意义是,它开日本各大艺术院校之先风,举办了专门贩卖毕业生作品的特别活动,各路画商交涉价格的场面热闹非凡,堪称艺术品拍卖会。另有贩卖各专业学生制作的周边商店,展览才刚过半,就有不少显示“缺货”状态,最终数据显示:2016年京造的“卒展”,创造了 650万日元销售额——这个数字是日本未来艺术家的起点。
东京造型大学:创造了一个展览品牌的“卒展”
只要提及“ZOKEI展”(“造型展”的音读),有点艺术兴趣的人都知道:这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卒展”去参观,不仅能听到各领域指导教授对作品的专业点评,还能观看“ZOKEI赏”的授予仪式。
东京造型大学有一个好处:如果错过了“ZOKEI展”,还能赶上“ZOKEI赏佳作展”,通常在年中(2016年是6月4日至 7月5日)陈列于大学附属美术馆,长达一个月。虽然作品相对“ZOKEI展”大幅缩水,每个专业只挑出了 1~2人,共计仅 12人参展——但毕竟都是佼佼者,质量绝对有保证。
如果说“ZOKEI展”是面向大众的一份成绩单,“ZOKEI赏佳作展”更像是给艺术系后辈的一本参考书,从中能意识到这所大学的审美标准:展览中涵盖了以设计、绘画和雕刻为代表的各领域作品,秉持着不同手法和态度的出品者各有自己的主题,用一句话来总结并非易事。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对各自专业领域的表现载体和手法的可能性,拥有着强烈的探索意识。平面设计是什么?能做什么?写真是什么?写真能做什么?在这个展览中,你能得到东京造型大学给出的答案。 武藏野美术大学:可能是全日本最大规模的“卒展”
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卒展”,很有可能是全日本最好看且规模最大的一场。每年于1月中旬举行4天,自帝国美术学校时代便有先河,持续至今成为学校最大型的传统活动。展览会共计 113300平方米的校内举行,主要涉及6座建筑物,从绘画、动画、电影到摄影,从雕刻、版画、建筑模型到工业设计等,作品数超过1000件。参观者身份多元化,到场的不仅有艺术系学生和艺术爱好者,还有不少艺术及设计业界人士、企业业界人士以及著名艺术评论家。
113300平方米是什么概念?日本最大的美术馆国立新美术馆,建筑面积仅有 47960平方米,号称“一天之内根本逛不完”的卢浮宫美术馆,也不过是60600平方米而已。也就是说,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卒展”,场面比日本国立新美术馆和巴黎卢浮宫美术馆加起来还要大——这岂止是一天之内看不完,至少需要三天三夜才能全部围观一遍。
体育馆、地下室、图书馆、柔道馆、草坪、走道、电梯……视线所及之处,必有展品闯入眼帘。不如说,整间学校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艺术品。今年大受好评的作品出现在美术馆前草坪上,那里搭起一间红色的小屋,无论何时总是排着长队,进去一遭才知道,是电影系学生的作品,里面是摆放着被炉和怪兽漫画的乱糟糟的昭和风情房间,果真有种身临其境的电影感。
企业业界人士跑到美术大学的“卒展”上干什么?不是来挖角的,是来向后辈学习的。今年陈列在8号馆2楼的工艺工业设计展览上,就有某大型汽车制造厂商看得瞠目结舌:“这样的水平竟然是学生做出来的吗?实在是厉害过头了吧……”一旁的专业指导老师得意地回应:“明年还会更厉害哦。”
武美大的“卒展”就像是学园祭一样热情高涨,但和艺术祭的作品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光不同,毕业展上的学生终极目的是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和艺术取向。这是外界了解美大生的最佳通道,今年观展归来的美术专业人士有评价:“看到的都是学生们将这4年来在武藏美学到的东西,基于‘最想表现的理念和手法’制作出来的作品。在体现创作者的个性和用心程度上,其它任何一个场合都比不上这里。油画专业的人拍摄了电影作品,设计专业的人绘制了日本画,居然还有开发了APP的毕业生……多么丰富的表现方式啊,不知不觉中有点羡慕起美大来。”
多摩美术大学:群体和个体穿插组合的“卒展”
观看多摩美术大学的毕业制作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校内有几天全体毕业生的群体“学内展”以外,大多数学生紧接着还会在各处举办“学外展”:有时是以专业为单位,有时是以个人为单位——所有的这些形式,都是多摩美术大学“卒展”的核心构成环节。
全体毕业生的制作作品展在3月底的八王子校区举行,接下来便彻底离开学校,在东京涉谷的街头、在六本木的画廊,甚至在神奈川艺术空间,都能看到这些作品的踪影。
2016年多摩美术大学的“卒展”上,以专业为单位的制作展多达19个,穿插在整个3月:日本画和油画专业的26名学生,在神奈川县横滨市一家艺术空间,举行了时长10天的展览;专攻日本画的15名毕业生,接着又第一次在六本木的美术馆举行了名为“PORTAL”的小群体展,吸引了 461人前来参观;平面设计专业的一个班级,在东京都港区的指导教授工作室里,展出了将近半个月;影像演剧专业的毕业展取名为“冬天的大三角”,因为涉谷车站周边的3个分会场,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星象图上的完美三角形;造型表现设计专业在横滨市内YCC中心举行的上野毛设计展早早名气在外,如今已进行到第 24回;工艺专业的“焱—en—”在青山的开放空间里展览,意味着“因火结缘”的 22人,现场展出的全部是依靠火才能制作的陶器、玻璃和金属展品;版画专业选择了神保町有着120年历史的画材老铺文房堂……个人展览也比其它学校更丰富,截至目前为止共举办了11个,地点大多是在东京的画廊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他们也将成为这些画廊的常客。
多摩美术大学的教授积极为学生寻找和提供展览场所,在开放中不乏商业考虑的念头,来源于师生间早就达成的一致共识:既然“卒展”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不如趁机让他们“出道”,亲自向社会传达信息,直接与大众对话。
日本有个专有名词叫“卒展”,即“毕业/修了制作展”的简称。和国内意义大抵相同,指艺术院校的学生们在毕业时,集中发表自己四年学习成果的展示会。之所以不能错过这四所学校的“卒展”,不是出于名气,也不仅仅因为它们的展览会堪称“艺术品的宝库”,更在于它们用未来艺术家的特有思维,创造了关于毕业制作展的若干可能性。
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创造了650万日元销售额的“卒展”
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之所以把毕业制作展放在自家校园里,一看就知道是因为那些稀奇古怪的作品,实在没有办法硬塞进美术馆。它们尽是些在传统建筑里难以陈列的装置,其中不乏一些“庞然大物”,只有空旷的操场才是唯一容身之地。
其实京造最初也和其它学校一样在市立美术馆开展,直至数年前才决定自立门户,今年的“卒展”委员长箭内新一的一番发言,解释了做出这个改变的理由:“在京造学习到的制作技巧,创造了唯有这个场所才能作为载体的艺术作品,这就是京造师生的想法。不需要别人替自己准备展示场所,只有由学生、老师和后勤人员联手创造的展示舞台,才是京造价值观里最自然的登场方式。”
2016年2月25日至3月6日,京都造型艺术大学举行了最新一届“卒展”,13个专业共计超过750名学生在各大建筑里独占山头,用绘画、立体模型、染色作品、装置、建筑模型和电影放映场等,将8万平方米的校园变成了一个开放式综合美术馆。
就连那些当初坚称“绝对是美术馆比较好”的反对者,看到今时今日京造的展览会也难免大吃一惊。独自一人占据数百平米大厅或是长长楼梯上顶端的雕刻陈列,诸如此类的场面比比皆是……这大概就是京造的“自由陈列之思想”,既没有尺寸亦没有材质限制,展示场所也可以按照自己思路实地考察,日子久了,大家玩起来愈发得心应手。
今年京造最受欢迎的作品,便是这种自由的结果。美术工艺专业的女生栗栖仁美花了半年时间,用陶土制作了一条巨大的晚礼服裙模型,她突发奇想穿上这条“陶裙”进行了几天的展示,拿下了本年度“学长赏”。这个作品的最初创意来自某次个展选拔,但当时只是仅仅作为观看用摆设,因为做成了衣服的形状,她怎么也接受不了“不能穿上身”这个设定,因此在着手毕业制作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变成“能穿的作品”。做这样的改造实在很难,教授也劝说:“应该不会成功吧”,但值得庆幸的是,在咨询过很多专业人士关于陶器重心计算和平衡意见之后,总算是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虽然作品已经解体,但栗栖现在是名人了:“电视节目反复来取材,也收到了很多观众的的反馈。如果能在大家的脑海里留下微弱的记忆,我受宠若惊。”
京造每个学科专门的主题活动,贯穿于整个展览之中:美术工艺学科的作品讲评会,邀请的嘉宾是日本国立国际美个洋气的名字,是在专指东京造型大学的毕业制作展。它是日本第一间以“造型”二字命名的大学,从1966年创立者桑泽洋子以“超越美术和设计的领域,创造新的艺术形式”为宗旨提出此概念后,它已经垄断这个展览品牌长达 60年之久。而从 “ZOKEI展”中评选出的“ZOKEI赏”,在整个日本艺术圈都有一定声誉。
“ZOKEI展”有着这样的期许:大学 4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毕业典礼,以此作为节点,将要朝着新的环境踏出第一步。从造型大学的专业学科里学到的东西,从在这里相遇的人身上学到的东西,希望能通过毕业展览得到升华和总结,从此往后才能好好设计自己的人生。
相对其它学校,“ZOKEI展”的时间比较紧迫,只于每年的1月底在位于八王子的校区里展览短短2天而已。主要由造型学部的设计专业和美术专业学生参展,集中于各大教室和美术馆。2016年,总共有405名本科生和73名研究生制作了关于平面设计、写真、电影、动画、数码设计、室内建筑、装置模型、纺织设计、绘画和雕刻等专业领域的作品……若在特定的时间前术馆的主任研究院中井康之、艺术家 Sosa Joseph和Sahej Rahal;日本画和西洋油画专业,讲评者是佐藤美术馆的艺术部长立岛惠和《美术之窗》的编辑部长小森佳代子;漫画学科邀请漫画家大谈学校怪谈和鬼怪故事……
如此一来,京造“卒展”的数据年年攀登,到今年已造就一个大多数学校无法企及的高度:16296人来校参观,同比增长10.6%。更大的意义是,它开日本各大艺术院校之先风,举办了专门贩卖毕业生作品的特别活动,各路画商交涉价格的场面热闹非凡,堪称艺术品拍卖会。另有贩卖各专业学生制作的周边商店,展览才刚过半,就有不少显示“缺货”状态,最终数据显示:2016年京造的“卒展”,创造了 650万日元销售额——这个数字是日本未来艺术家的起点。
东京造型大学:创造了一个展览品牌的“卒展”
只要提及“ZOKEI展”(“造型展”的音读),有点艺术兴趣的人都知道:这京都造型艺术大学“卒展”去参观,不仅能听到各领域指导教授对作品的专业点评,还能观看“ZOKEI赏”的授予仪式。
东京造型大学有一个好处:如果错过了“ZOKEI展”,还能赶上“ZOKEI赏佳作展”,通常在年中(2016年是6月4日至 7月5日)陈列于大学附属美术馆,长达一个月。虽然作品相对“ZOKEI展”大幅缩水,每个专业只挑出了 1~2人,共计仅 12人参展——但毕竟都是佼佼者,质量绝对有保证。
如果说“ZOKEI展”是面向大众的一份成绩单,“ZOKEI赏佳作展”更像是给艺术系后辈的一本参考书,从中能意识到这所大学的审美标准:展览中涵盖了以设计、绘画和雕刻为代表的各领域作品,秉持着不同手法和态度的出品者各有自己的主题,用一句话来总结并非易事。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他们对各自专业领域的表现载体和手法的可能性,拥有着强烈的探索意识。平面设计是什么?能做什么?写真是什么?写真能做什么?在这个展览中,你能得到东京造型大学给出的答案。 武藏野美术大学:可能是全日本最大规模的“卒展”
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卒展”,很有可能是全日本最好看且规模最大的一场。每年于1月中旬举行4天,自帝国美术学校时代便有先河,持续至今成为学校最大型的传统活动。展览会共计 113300平方米的校内举行,主要涉及6座建筑物,从绘画、动画、电影到摄影,从雕刻、版画、建筑模型到工业设计等,作品数超过1000件。参观者身份多元化,到场的不仅有艺术系学生和艺术爱好者,还有不少艺术及设计业界人士、企业业界人士以及著名艺术评论家。
113300平方米是什么概念?日本最大的美术馆国立新美术馆,建筑面积仅有 47960平方米,号称“一天之内根本逛不完”的卢浮宫美术馆,也不过是60600平方米而已。也就是说,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卒展”,场面比日本国立新美术馆和巴黎卢浮宫美术馆加起来还要大——这岂止是一天之内看不完,至少需要三天三夜才能全部围观一遍。
体育馆、地下室、图书馆、柔道馆、草坪、走道、电梯……视线所及之处,必有展品闯入眼帘。不如说,整间学校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艺术品。今年大受好评的作品出现在美术馆前草坪上,那里搭起一间红色的小屋,无论何时总是排着长队,进去一遭才知道,是电影系学生的作品,里面是摆放着被炉和怪兽漫画的乱糟糟的昭和风情房间,果真有种身临其境的电影感。
企业业界人士跑到美术大学的“卒展”上干什么?不是来挖角的,是来向后辈学习的。今年陈列在8号馆2楼的工艺工业设计展览上,就有某大型汽车制造厂商看得瞠目结舌:“这样的水平竟然是学生做出来的吗?实在是厉害过头了吧……”一旁的专业指导老师得意地回应:“明年还会更厉害哦。”
武美大的“卒展”就像是学园祭一样热情高涨,但和艺术祭的作品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光不同,毕业展上的学生终极目的是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和艺术取向。这是外界了解美大生的最佳通道,今年观展归来的美术专业人士有评价:“看到的都是学生们将这4年来在武藏美学到的东西,基于‘最想表现的理念和手法’制作出来的作品。在体现创作者的个性和用心程度上,其它任何一个场合都比不上这里。油画专业的人拍摄了电影作品,设计专业的人绘制了日本画,居然还有开发了APP的毕业生……多么丰富的表现方式啊,不知不觉中有点羡慕起美大来。”
多摩美术大学:群体和个体穿插组合的“卒展”
观看多摩美术大学的毕业制作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校内有几天全体毕业生的群体“学内展”以外,大多数学生紧接着还会在各处举办“学外展”:有时是以专业为单位,有时是以个人为单位——所有的这些形式,都是多摩美术大学“卒展”的核心构成环节。
全体毕业生的制作作品展在3月底的八王子校区举行,接下来便彻底离开学校,在东京涉谷的街头、在六本木的画廊,甚至在神奈川艺术空间,都能看到这些作品的踪影。
2016年多摩美术大学的“卒展”上,以专业为单位的制作展多达19个,穿插在整个3月:日本画和油画专业的26名学生,在神奈川县横滨市一家艺术空间,举行了时长10天的展览;专攻日本画的15名毕业生,接着又第一次在六本木的美术馆举行了名为“PORTAL”的小群体展,吸引了 461人前来参观;平面设计专业的一个班级,在东京都港区的指导教授工作室里,展出了将近半个月;影像演剧专业的毕业展取名为“冬天的大三角”,因为涉谷车站周边的3个分会场,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一个星象图上的完美三角形;造型表现设计专业在横滨市内YCC中心举行的上野毛设计展早早名气在外,如今已进行到第 24回;工艺专业的“焱—en—”在青山的开放空间里展览,意味着“因火结缘”的 22人,现场展出的全部是依靠火才能制作的陶器、玻璃和金属展品;版画专业选择了神保町有着120年历史的画材老铺文房堂……个人展览也比其它学校更丰富,截至目前为止共举办了11个,地点大多是在东京的画廊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未来他们也将成为这些画廊的常客。
多摩美术大学的教授积极为学生寻找和提供展览场所,在开放中不乏商业考虑的念头,来源于师生间早就达成的一致共识:既然“卒展”是学生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不如趁机让他们“出道”,亲自向社会传达信息,直接与大众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