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淮八绝”如不加解释,极容易让人误认为“绝”指绝代佳人,则不如干脆叫“秦淮八艳”了。其实,这是一组秦淮河畔著名小吃的名称。据南京的饮食专家朱宝鼎、邵万宽等人介绍,“秦淮八绝”在20世纪80年代就研究出来了,是为迅速发展的旅游事业服务的。而研制的过程,也是对秦淮河畔小吃的一次总结、提高。那么,“秦淮八绝”的具体内容呢?
通常的说法是,“八绝”由八组各一干一稀的小吃,总计16个品种组成:
“一绝”:五香茶叶蛋、雨花茶;
“二绝”: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
“三绝”: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
“四绝”:葱油饼、豆腐脑;
“五绝”:什锦菜包、鸡丝面;
“六绝”:牛肉锅贴、牛肉汤;
“七绝”: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
“八绝”:五色糕团、桂花夹心小元宵。
据说,这“八绝”均是在南京夫子庙地区多家老字号如魁光阁、永和园、六凤居、蒋有记、瞻园、莲湖甜食店的传统名品的基础之上“提炼”演化而成。以往,游客到夫子庙,到一两家餐馆品尝三四种小吃也就差不多了。现在,可以品尝以“八绝”为主,加几道冷菜、饮料的秦淮小吃宴,在时间、金钱上还是划算的。此外,“秦淮八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视季节和需要,可以换上油炸臭干、回卤干子、鸭血汤、蜜汁糯米酿藕片等。
坦率地讲,我对南京的小吃还是有些了解的。1976年秋天,我带学生在南京的七家饭店实习过一学期,夫子庙那边曾去过几次,什么酥烧饼、麻油干丝、豆腐脑、牛肉锅贴均尝过。但是,后来多次路过南京,均未停留。“秦淮八绝”出来后,也仅仅是在报刊上见到,情况到底如何,心中并无数。
2005年1月8日,我得到一次机会,应邀参加了南京夫子庙旅游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的“秦淮小吃饮食文化研讨会”。会上,南京的一些专家们就秦淮小吃的文化内涵、定位、品牌的树立做大、小吃与旅游的关系、营销等畅所欲言,气氛颇为热烈。我则是略谈了继承与创新问题,希望有关方面能挖掘出更多的小吃品种来,使“秦淮小吃”更加丰富。
令人高兴的是,中午,会议主办者安排在秦淮人家品尝以“秦淮八绝”为主的“秦淮小吃宴”,并要大家提提意见。
和我一桌的有袁晓国、邵万宽、周妙林等先生。他们着重向我介绍了“秦淮八绝”的构思、搭配等问题,是很有启发的。如“一干一稀”问题,袁先生说,吃了五香茶叶蛋,蛋黄噎人,且易塞牙,配以雨花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且雨花茶是南京名茶,泡出茶来,色碧而清,味香而甘,提神解渴,是极佳的饮品。邵万宽则说小吃宴先上南京的盐水鸭、鸭肫等冷盘有“先声夺人”的作用……那天的小吃宴中,“秦淮八绝”和我前面写的略有不同,主要是换了馄饨,蜜汁糯米藕片、鸭血汤、雨花石汤团、春卷等。两种干丝、两种面条,均各上了一种。平心而论,我以为,品尝这样的小吃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种美的享受,一种金陵六朝文化的体验,而从烹饪的角度看,小吃的干、稀,荤、素,咸、甜,凉、热的结合,蒸、煮、煎、烙、炸、烤、卤等烹饪方法的运用,人均总热量的控制(4 184 KJ以内),均是值得称道的。倘有什么不足的话,我觉得干丝硬了一些,绵软不够,但这和原料有关,与烹饪技艺无关。
餐后,我凭轩眺望秦淮两岸的风光带及碧色的秦淮水,真有点思绪飞越起来:秦淮河,它承载的文化太多了,六朝的名士文化,唐代的文人文化,明清的青楼文化,长久以来的市民文化,科举文化,商业文化……随便拿出一点,均可以做大文章。
即以小吃而论,“秦淮八绝”就是从唐、五代时的相关食品名称中脱胎而来。据五代时陶谷的《清异录》“健康七妙”条记载:“金陵,士大夫渊薮,家家事鼎铛,有七妙: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饼可映字,饭可打擦擦台,湿面可穿结带,醋可作劝盏,寒具嚼着惊动十里人。”这七种精妙的食品中,除“醋”之外,其余六种,大体可以被视做小吃。而这“建康(南京旧称之一)七妙”后来又被称为“金陵七妙”或“金陵七绝”,故“秦淮八绝”正是对“金陵七绝”的一种传承。此外,明清以来,南京,特别是秦淮河一带的小吃品种特别多。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对秦淮风光曾赞美有加,说十里秦淮,“水满的时候,画船萧船,昼夜不绝。”书中还写到茯苓糕、蜜橙糕、核桃酥、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八色点心等品种,当是南京饮食业的真实反映。《随园食单》中,也记有南京的松饼、软香糕、白云片、豆腐干等。至于捧花生的《画舫余谭》,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等书,则记有更多的秦淮河一带的饮食店铺和小吃,小吃名品有酥烧饼、春卷、水晶花糕、甑儿糕、猪肉烧卖、饺儿、糖油馒首、酱鸭、盐水鸭、麻酱油虾米笋干拌豆腐皮……这些,都是可以加以挖掘,继承下来,为做大今天的“秦淮小吃”服务的。
最后,想以一则报导的消息结束本文。据2005年4月28日《扬子晚报》讯:《品金陵小吃,赏秦淮美景,连战轻松夜游夫子庙》文章的后面,附了“秦淮小吃宴菜单”:
各色冷盘,四调味(香椿头、五香豆、酸豇豆、雪菜豆瓣)、大煮干丝、蟹粉小笼包、炸臭干、美极元宝虾、七家湾牛肉锅贴、鸭血粉丝汤、千层糕、台湾白粽、雨花汤团、萝卜丝酥饼、慈姑烧肉、什锦菜包、鲜肉小馄饨、芦蒿炒咸肉丝、蜜汁桂花藕、状元八宝粥、玉板菊叶、各种果盘。
通常的说法是,“八绝”由八组各一干一稀的小吃,总计16个品种组成:
“一绝”:五香茶叶蛋、雨花茶;
“二绝”: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
“三绝”: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
“四绝”:葱油饼、豆腐脑;
“五绝”:什锦菜包、鸡丝面;
“六绝”:牛肉锅贴、牛肉汤;
“七绝”: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
“八绝”:五色糕团、桂花夹心小元宵。
据说,这“八绝”均是在南京夫子庙地区多家老字号如魁光阁、永和园、六凤居、蒋有记、瞻园、莲湖甜食店的传统名品的基础之上“提炼”演化而成。以往,游客到夫子庙,到一两家餐馆品尝三四种小吃也就差不多了。现在,可以品尝以“八绝”为主,加几道冷菜、饮料的秦淮小吃宴,在时间、金钱上还是划算的。此外,“秦淮八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视季节和需要,可以换上油炸臭干、回卤干子、鸭血汤、蜜汁糯米酿藕片等。
坦率地讲,我对南京的小吃还是有些了解的。1976年秋天,我带学生在南京的七家饭店实习过一学期,夫子庙那边曾去过几次,什么酥烧饼、麻油干丝、豆腐脑、牛肉锅贴均尝过。但是,后来多次路过南京,均未停留。“秦淮八绝”出来后,也仅仅是在报刊上见到,情况到底如何,心中并无数。
2005年1月8日,我得到一次机会,应邀参加了南京夫子庙旅游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召开的“秦淮小吃饮食文化研讨会”。会上,南京的一些专家们就秦淮小吃的文化内涵、定位、品牌的树立做大、小吃与旅游的关系、营销等畅所欲言,气氛颇为热烈。我则是略谈了继承与创新问题,希望有关方面能挖掘出更多的小吃品种来,使“秦淮小吃”更加丰富。
令人高兴的是,中午,会议主办者安排在秦淮人家品尝以“秦淮八绝”为主的“秦淮小吃宴”,并要大家提提意见。
和我一桌的有袁晓国、邵万宽、周妙林等先生。他们着重向我介绍了“秦淮八绝”的构思、搭配等问题,是很有启发的。如“一干一稀”问题,袁先生说,吃了五香茶叶蛋,蛋黄噎人,且易塞牙,配以雨花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且雨花茶是南京名茶,泡出茶来,色碧而清,味香而甘,提神解渴,是极佳的饮品。邵万宽则说小吃宴先上南京的盐水鸭、鸭肫等冷盘有“先声夺人”的作用……那天的小吃宴中,“秦淮八绝”和我前面写的略有不同,主要是换了馄饨,蜜汁糯米藕片、鸭血汤、雨花石汤团、春卷等。两种干丝、两种面条,均各上了一种。平心而论,我以为,品尝这样的小吃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一种美的享受,一种金陵六朝文化的体验,而从烹饪的角度看,小吃的干、稀,荤、素,咸、甜,凉、热的结合,蒸、煮、煎、烙、炸、烤、卤等烹饪方法的运用,人均总热量的控制(4 184 KJ以内),均是值得称道的。倘有什么不足的话,我觉得干丝硬了一些,绵软不够,但这和原料有关,与烹饪技艺无关。
餐后,我凭轩眺望秦淮两岸的风光带及碧色的秦淮水,真有点思绪飞越起来:秦淮河,它承载的文化太多了,六朝的名士文化,唐代的文人文化,明清的青楼文化,长久以来的市民文化,科举文化,商业文化……随便拿出一点,均可以做大文章。
即以小吃而论,“秦淮八绝”就是从唐、五代时的相关食品名称中脱胎而来。据五代时陶谷的《清异录》“健康七妙”条记载:“金陵,士大夫渊薮,家家事鼎铛,有七妙: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饼可映字,饭可打擦擦台,湿面可穿结带,醋可作劝盏,寒具嚼着惊动十里人。”这七种精妙的食品中,除“醋”之外,其余六种,大体可以被视做小吃。而这“建康(南京旧称之一)七妙”后来又被称为“金陵七妙”或“金陵七绝”,故“秦淮八绝”正是对“金陵七绝”的一种传承。此外,明清以来,南京,特别是秦淮河一带的小吃品种特别多。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对秦淮风光曾赞美有加,说十里秦淮,“水满的时候,画船萧船,昼夜不绝。”书中还写到茯苓糕、蜜橙糕、核桃酥、猪油饺饵、鸭子肉包的烧卖、鹅油酥、软香糕、八色点心等品种,当是南京饮食业的真实反映。《随园食单》中,也记有南京的松饼、软香糕、白云片、豆腐干等。至于捧花生的《画舫余谭》,陈作霖《金陵物产风土志》等书,则记有更多的秦淮河一带的饮食店铺和小吃,小吃名品有酥烧饼、春卷、水晶花糕、甑儿糕、猪肉烧卖、饺儿、糖油馒首、酱鸭、盐水鸭、麻酱油虾米笋干拌豆腐皮……这些,都是可以加以挖掘,继承下来,为做大今天的“秦淮小吃”服务的。
最后,想以一则报导的消息结束本文。据2005年4月28日《扬子晚报》讯:《品金陵小吃,赏秦淮美景,连战轻松夜游夫子庙》文章的后面,附了“秦淮小吃宴菜单”:
各色冷盘,四调味(香椿头、五香豆、酸豇豆、雪菜豆瓣)、大煮干丝、蟹粉小笼包、炸臭干、美极元宝虾、七家湾牛肉锅贴、鸭血粉丝汤、千层糕、台湾白粽、雨花汤团、萝卜丝酥饼、慈姑烧肉、什锦菜包、鲜肉小馄饨、芦蒿炒咸肉丝、蜜汁桂花藕、状元八宝粥、玉板菊叶、各种果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