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农业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措施,以期为实践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31-01
实践教学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涉农专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上显得更加重要。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一个传统专业,也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而生产实习又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其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1]。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竞争越来越激烈,动手能力较强、能适应岗位技术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亟需,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理论知识扎实,还要求其实践技能较强。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开展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农学专业的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2-3]。例如,教学实践基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实习经费分配不足等问题,使农学专业的相关生产实习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目的。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经验,简要剖析如下。
1 统筹安排,积极引导
首先,农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促使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要对学生热爱三农、服务三农等思想进行培养。农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转入热门专业的想法,农学专业的学生并不爱农。因此,一些农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生产实践课程兴趣不大,在农学相关的实验、实习过程中不愿意动手,只是站在旁边观看走过场;对于一些需要花费较多精力、体力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实践课程,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4]。长此以往,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农学的实践课程仅流于一种形式。因此,任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他们树立学农爱农的意识和从事农业、服务农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农业是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从事农业也是一门前景比较乐观的工作领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农村和农业的现状,及时了解中国的涉农政策和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其次,应该根据农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课教学大纲和实习内容,再根据实践课的具体内容统筹安排实习时间及地点。在农学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对于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操作内容,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制定具体的措施并进行操作,老师仅在旁边观看,在学生遇到技术难题时适当地予以引导[5-6]。通过农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遇到困难时能够面对,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严格要求,认真对待
实习计划是生产实习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积极参与到生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参加到主要作物生产的全过程,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实习计划开展实践活动,保证实习内容不减少,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做到课堂理论教学指导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巩固和丰富理论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为了充分体现实践课教学的客观科学性,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改写实习总结为田间操作,并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有书面报告、现场提问或实地操作等,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还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3 保障实习场地和实习经费充足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因此应重视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应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对教育质量的高低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扩招前,一般高校的办学规模还相对较小,实践教学基地大多位于校内,实践教学开展起来较为方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内的用地也存在越来越紧张等问题,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越来越小,再加上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有限的实习经费的功能大大减少。因此,能开展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少。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境,农业高校亟需提高人均实践教学经费,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与当地有条件的企业展开合作,優势互补、共同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实践教学问题,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从而实现产学研的稳定发展,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大好局面。
4 结语
应以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条件改善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曹凑贵,张献龙,傅廷栋.改造传统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农业教育,2004(1):21-23.
[2] 周凤珏.农学专业教学计划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6):850-852.
[3] 翟云龙,文卿琳,李新裕,等.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10(7):12-13.
[4] 胡大有,王爱云.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224-225.
[5] 黎国喜,唐湘如.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传统农学专业改革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309-310.
[6] 陈宏涛,曹丽颖,吴锡冬.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8-50.
关键词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31-01
实践教学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随着涉农专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上显得更加重要。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院校的一个传统专业,也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而生产实习又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其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1]。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竞争越来越激烈,动手能力较强、能适应岗位技术需要的技术型人才被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亟需,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理论知识扎实,还要求其实践技能较强。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开展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农学专业的学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2-3]。例如,教学实践基地的面积不断减少、实习经费分配不足等问题,使农学专业的相关生产实习课程的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的目的。笔者结合近几年实践经验,简要剖析如下。
1 统筹安排,积极引导
首先,农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不仅促使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要对学生热爱三农、服务三农等思想进行培养。农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转入热门专业的想法,农学专业的学生并不爱农。因此,一些农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生产实践课程兴趣不大,在农学相关的实验、实习过程中不愿意动手,只是站在旁边观看走过场;对于一些需要花费较多精力、体力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实践课程,有些学生不愿意参加[4]。长此以往,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农学的实践课程仅流于一种形式。因此,任课教师要积极引导,培养他们树立学农爱农的意识和从事农业、服务农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农业是中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从事农业也是一门前景比较乐观的工作领域。在生产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农村和农业的现状,及时了解中国的涉农政策和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掌握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其次,应该根据农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课教学大纲和实习内容,再根据实践课的具体内容统筹安排实习时间及地点。在农学实践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对于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操作内容,教师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制定具体的措施并进行操作,老师仅在旁边观看,在学生遇到技术难题时适当地予以引导[5-6]。通过农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使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促进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遇到困难时能够面对,养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严格要求,认真对待
实习计划是生产实习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对学生的要求是必须积极参与到生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参加到主要作物生产的全过程,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严格按照实习计划开展实践活动,保证实习内容不减少,并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做到课堂理论教学指导生产实践,生产实践巩固和丰富理论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学生又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为了充分体现实践课教学的客观科学性,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改写实习总结为田间操作,并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有书面报告、现场提问或实地操作等,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提高,还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3 保障实习场地和实习经费充足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因此应重视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应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基地,可以说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对教育质量的高低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扩招前,一般高校的办学规模还相对较小,实践教学基地大多位于校内,实践教学开展起来较为方便。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校园内的用地也存在越来越紧张等问题,农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越来越小,再加上近年来物价的不断上涨,有限的实习经费的功能大大减少。因此,能开展的实践教学越来越少。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境,农业高校亟需提高人均实践教学经费,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与当地有条件的企业展开合作,優势互补、共同发展,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实践教学问题,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从而实现产学研的稳定发展,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大好局面。
4 结语
应以现代农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转变观念为先导,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条件改善为基础进行实践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曹凑贵,张献龙,傅廷栋.改造传统农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农业教育,2004(1):21-23.
[2] 周凤珏.农学专业教学计划的现状及改革思路[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6):850-852.
[3] 翟云龙,文卿琳,李新裕,等.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J].当代教育论坛,2010(7):12-13.
[4] 胡大有,王爱云.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可持续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224-225.
[5] 黎国喜,唐湘如.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传统农学专业改革模式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309-310.
[6] 陈宏涛,曹丽颖,吴锡冬.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