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提问有效性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fairs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师生课堂交流的平台,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思维。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提问 有效性
  课堂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可演示、可评价与可把握的数学教学技能,已越来越受数学教师的重视。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有效度”,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欲望、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有效巧妙的课堂提问,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教学效果良好。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提问的功能,优化问题的设计,把握提问的原则,真正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做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精心设计提问内容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趣味化、新颖化,突出一个“精”字。我们在设计时多花一些心思,变换提问角度,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浓厚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问的问题要清晰、简短、切中要害。课堂提问的问题应当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进行。所提的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个问题都应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发现与理解,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问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就要考虑问题是否有利于开拓学生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把教学新知识点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做提问的突破口,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思考可否有更多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面向全体,注重多元化评价
  新课改使课堂教学强调激励性评价,将激励性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关心、爱护、理解学生出发,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不打击学生的创造性为前提,开展了肯定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延时评价、体态评价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成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与协调者,积极构建师生、生生间的多元多维评价。
  四、提问要时机得当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的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不宜过多,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一般课前应设计好,提问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一些非语言的暗示也可告诉教师,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如学生举手则表明他想回答这个问题。每当一名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对听到问题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对这一问题不会。
  五、引导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仅仅是教学的开始,“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才能成为可能。要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探索中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不仅需要更新教学观念,而且要认真钻研教法、学法,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的基础上提高成绩。
  六、教师要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前精心的预设问题,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当教师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剩下的就是提问的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化。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常用的形式有:①布悬设问,诱发学生的直接兴趣。②导趣设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③梯度设问,化难为易。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化繁为简,层层推进,从而达到预计的目的。④巧变设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些问题往往从多个角度透视,这些问题可以开拓学生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⑤质疑设问,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可能都是教师提问题,有时可以对某个知识难点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提出质疑,再由学生或老师解释,这样学生的理解更透彻。
  2.提问时机要把握,当问则问。提问是课堂的骨架。那么,如何提问,什么时候问。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在授课前的复习提问,有利于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为掌握新知识铺路架桥;预习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预习情况,使学生对新知识早知,找出疑点,课上解决;授课中的疏导提问,要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提问,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束时的总结提问,要注重对新授知识的归纳和整合。总之,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
  参考文献:
  [1]刘芳主编.肖成全等编著.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思想方法方面的教学得到教师的重视。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这门科学的精髓,可以让人通过它领会到数学的本质,并且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而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在数学知识和解题方式上,都有进一步深化。数形结合贯穿了初中数学的两条主线,即“数”和“形”。倘若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贯穿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思考直觉,则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解题思路
摘 要: 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开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但是教师的引导方法尚不完善,并不能取得预期理想的成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自主探究学习 引导策略  一、引言  落后的教育理念制约了教师的发展,也阻碍了现代教育的进步。在现代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已经有意识地转
摘 要: 目前所追求的高效课堂意味着教师和学生要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方面实现高效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有价值,有效果,有魅力,而课前准备无疑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石。小学数学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为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做好课前准备
摘 要: 开放式教学是近年来引起教育界讨论和实践反响较大的一种教学思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一教学理念越来越多地得到更多教师和学校的认同,为更好地推广这一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数学 开放式教学  随着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路径不断更新,新的小学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发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开放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