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课在中小学已经全面普及,信息技术不单纯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当前,初中生信息技术教学主要关注学生的技术应用,而缺少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学校所开展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对于培养或者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本人通过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重要性的内涵分析,找出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生;信息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在中学全面实施,新课程十分重视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目标。教师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传授基本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学科文化建构。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重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就明确提出要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信息素养是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不仅是指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还是不断发展的动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初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初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只是一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副科”,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会基本使用、会上网聊天就看作是掌握了信息技术,没有必要关注其背后更多的内涵和文化建设。在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采用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但对技术所蕴藏的丰富文化信息挖掘不够,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技术背后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使得在课堂上学习获得的技术成为了一种冰冷、枯燥的工具。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环境来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种不良影响正逐渐影响着初中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研究的普及性及深度、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是非考试科目,学生对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习投入不够。
三、初中生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
1、转变教学观念。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是将信息素养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键,但目前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而忽视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
2、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IT方面兴趣大的是游戏和聊天,但碰到需要记忆和计算的知识就头疼,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易放难收。所以,信息技术课上能不用游戏尽量不要用;如果游戏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话,则注意选择合适的软件和恰当的时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效开展文化渗透。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欣赏、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4、立足自我,提高教师文化素养。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才有可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教师备课要充分,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达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不但要准备各种虚拟素材、实物素材,而且要对原理和方法追本溯源、引经据典,充分准备相关材料。
四、结语
总之,信息素养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对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构建和完善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理论体系。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提升;初中生;信息素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在中学全面实施,新课程十分重视初中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初中信息技术指导纲要》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课的重要目标。教师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传授基本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学科文化建构。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方向。
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重要性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点就明确提出要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信息素养是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的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是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养不仅是指学生的操作水平,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还是不断发展的动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初中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二、初中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现状分析
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认识存在偏差,部分人认为初中信息技术只是一门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副科”,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学习计算机的操作,会基本使用、会上网聊天就看作是掌握了信息技术,没有必要关注其背后更多的内涵和文化建设。在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技能,采用任务驱动,强化学生的技术应用;但对技术所蕴藏的丰富文化信息挖掘不够,也不注重引导学生对技术背后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使得在课堂上学习获得的技术成为了一种冰冷、枯燥的工具。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环境来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各种不良影响正逐渐影响着初中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研究的普及性及深度、广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信息技术是非考试科目,学生对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习投入不够。
三、初中生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
1、转变教学观念。要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中去,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是将信息素养培养落实到教育教学环节的关键,但目前信息素养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教师非常少。主要原因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往往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而忽视了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学习。
2、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IT方面兴趣大的是游戏和聊天,但碰到需要记忆和计算的知识就头疼,因为学生的自控能力有限、易放难收。所以,信息技术课上能不用游戏尽量不要用;如果游戏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效率的话,则注意选择合适的软件和恰当的时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有效开展文化渗透。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让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并贯串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或以综合课的形式开设,可结合语文、数学、自然、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学,以欣赏、游戏软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4、立足自我,提高教师文化素养。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达到一定的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文化素养,才有可能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教师备课要充分,信息技术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认知领域、操作领域、情感领域中达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不但要准备各种虚拟素材、实物素材,而且要对原理和方法追本溯源、引经据典,充分准备相关材料。
四、结语
总之,信息素养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教育。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对学生信息文化素养的培养,构建和完善信息文化素养培养理论体系。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终身有用的基本技能。